赵娜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特殊人群教学水平成为众多教师着重关注的一项问题,“送教上门”作为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局限性。如何提升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效性成为众多特殊学校着重探讨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特殊人群
本文主要從送教对象的选取、送教内容的制定、新型技术的应用以及资金投入四个角度对如何提高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相关院校以及教学工作者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注重送教对象的选取工作
首先,应该对现有的送教对象选定流程以及程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就如今我国“送教上门”对象选取程序进行分析,其中依旧存在众多漏洞,选定流程不够健全完善。因此想要有效提升送教对象选取工作的效率,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特点对现有的送教对象选取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是十分必要的。以家长自愿申请以及免费送教服务为基本原则,规范送教对象选取工作,必须由相关家长提出送教申请,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申请进行详细筛选后,方可确定送教对象。通过此种程序既能从根本上保障所选取的对象确实具有送教需求,同时还能在极大程度上确保家长的整体参与度以及热情,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送教工作质量。其次,在不断完善送教对象选取程序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送教上门”工作执行机制,从而保障送教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充分掌握不同送教对象的整体情况,其中包括儿童自身情况(如儿童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障碍程度等)、家庭情况以及生长背景等,以儿童的基本情况作为基础由相应专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随后便由相关的送教教师根据所制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对送教的具体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并做到及时反馈,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反馈内容对教学计划进行不断调整。最后,由相关专家进行复审来评判相应学生是否还需要再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二、制定适宜的送教内容
特殊教育中开展的“送教上门”工作的对象都为特殊儿童,而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相关教师在制订送教内容时也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特殊性,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送教内容。相关送教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对象自身情况以及生长环境等,以这些情况作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提高送教服务内容整体个别化。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对特殊儿童家长的送教工作力度。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开展家庭养护知识以及康复训练课程等不同方面的课程,通过提高家长整体能力,让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儿童教育训练的质量,从不同角度提升特殊儿童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巩固送教工作整体质量。
三、积极运用新型技术,拓宽送教渠道
现如今随着我国相关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通过借助相应的新科技开展远程授课工作已经成为“送教上门”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相关教师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可充分运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开发具有针对性且个性化的教学课程。运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工作既有利于提高课程整体适配度,也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送教教师之间的学习与沟通。开展网络远程授课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如今我国“送教上门”工作时间上的限制,突破传统送教模式条件的限制,从根本上提升送教工作整体效率以及质量。除此之外,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提高对送教对象以及教师的管理力度。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障力度
高质量、高效率“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必定离不开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要提高对学校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特殊学校以及相应的送教组织应该提高对辅助设备以及仪器的购置力度,为送教对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用具。同时对于经济状况相对困难的特殊儿童进行一定的补贴,从而大大降低家庭负担,为儿童创造更优良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在社会中受到了众多的限制,相关教师一定要注重对特殊儿童教学工作的改进,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为学生考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难题。本文仅仅列举了极少数提升“送教上门”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希望相关教师能够注重此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娟.创新送教上门工作模式,为特殊学生家庭增能[J].现代特殊教育,2019(1):10-11.
[2]王德财.试析如何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71):19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探索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9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