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放射科,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心肌桥为先天性解剖变异,主要为冠状动脉分支某节段行走于心肌纤维束,该纤维束即为心肌桥,此冠状动脉则是壁冠状动脉,复合体则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1]。同时,MB-MCA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可引发猝死等不良事件,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疾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当前临床多采取冠状动脉造影对MB-MCA实施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操作复杂,近年来,随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提升,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得到普遍重视,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创等优势,可直观呈现心肌覆盖范围、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部位、血管狭窄情况等,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3]。基于此,本研究拟选取我院MB-MCA患者100例,探讨CT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我院MB-MCA患者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3.54±10.61)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年龄<70岁;(3)研究组伴有不同程度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表现。排除标准:(1)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重度心律失常者;(4)过敏体质及对碘造影剂有过敏史者;(5)既往采取冠脉搭桥及支架手术治疗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设备选取美国GE公司Revolution CT、AW后处理工作站,造影剂选用优维显;首先讲解扫描全过程,指导患者进行憋气练习,协助其取平卧位,参照标准位置于胸壁接四个心电导联,以心前区作扫描中心;首先扫描定位像,明确扫描位置与范围,平扫范围为气管分叉下约1cm至心脏膈面;设定各扫描参数:管电流为400mA、球管管电压为100kVp、矩阵为512×512、扫描螺距为0.3、层面采集厚度为64mm×0.6mm;采取造影剂跟踪技术触发下一步扫描,跟踪平面定位于升主动脉根部水平,设定触发阈值为80Hu,延迟7s后开始实施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ml/s、注射剂量为50~70ml;数据后处理:采取冠状动脉预览模式明确血管最清晰心动周期时相,实施影像重组处理,包括容积重组(VR)、曲面重建(C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通过心功能分析软件、血管分析软件评估心肌桥、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情况;心功能分析:所采集0%~100%全时相数据输送至AW后处理工作站实施处理,同时调入0%~100%心动周期,反复观察、明确最佳舒张末期、收缩末期;通过软件分析左心功能,经软件处理获取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上述操作及图像分析均由2名以上影像科医生独立于工作站完成,意见统一后明确诊断,若意见不一致则与上级医生进一步讨论并做出诊断。
1.4 观察指标 (1)根据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分为三组,43例5~20mm分为A组、37例20~30mm分为B组、20例30mm以上分为C组,统计三组MB-MCA指标,包括心肌桥长度、心肌桥厚度、MB指数、壁冠状动脉缩窄率、壁冠状动脉内径。(2)统计三组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CO、LVESV、LVEDV、SV。(3)分析MB-MCA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关联性。
2.1 MB-MCA指标 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患者心肌桥长度、心肌桥厚度、MB指数及壁冠状动脉缩窄率、内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壁冠状动脉长度增加,心肌桥长度、心肌桥厚度、MB指数、壁冠状动脉缩窄率呈增加趋势,壁冠状动脉内径呈降低趋势(P<0.05)。见表1。
表1 各组MB-MCA指标比较
2.2 心功能指标 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患者LVEF、CO、LVEDV、SV存在显著差异(P<0.05),LVESV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随壁冠状动脉长度增加,LVEF、CO、LVEDV、SV呈降低趋势(P<0.05)。见表2。
表2 各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MB-MCA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关联性 心肌桥长度、心肌桥厚度、MB指数、壁冠状动脉缩窄率与LVEF、CO、LVEDV、SV存在负相关关系,壁冠状动脉内径与LVEF、CO、LVEDV、SV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3。
表3 MB-MCA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关联性(r/p)
正常冠状动脉处于心肌表层,若发生节段性走行异常,则形成MB-MCA,患者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多伴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悸等,病情严重者可引发心源性猝死,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诊断MB-MCA具有重要意义[4]。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MB-MCA重要诊断措施,心室收缩期冠状动脉发生间歇性、短暂性狭窄,并于舒张期恢复正常,表现为“挤奶效应”,但诊断准确度易受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关联性、心肌桥形态及诊断医师操作熟练度与临床经验等因素影响,导致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5]。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得到应用,其具有无创优势,可从多维度、多方位实施检查,可减少扫描用时,具备操作简单、定位精准等特性[6-7]。但常规螺旋CT实施冠脉血管造影时需患者屏气配合,不适用于屏气功能较差的患者,而本研究所采用的美国GE公司超高端Revolution CT可于一个心动周期中完成扫描与图像采集等,并能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心功能、斑块、心肌灌注情况,扫描速度较快,且诊断情况不受患者呼吸状态的影响,无须患者屏气配合便可实施扫描检查,即使在无法配合屏气及合并房颤、心律不齐、心率过快的患者中也能实施检查。此外,通过Revolution CT“一站式”心脏扫描,一次注射对比剂即能完成冠脉狭窄、斑块、心功能等分析,可极大程度减少CT检查辐射剂量、降低对比剂肾损伤发生风险,并能缩短检查时长,减少诊断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且Revolution CT检查所获取图像质量较清晰,可满足临床实际诊断需求,从而为MB-MCA的诊断提供客观支持,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文结果显示,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患者MB-MCA及心功能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且MB-MCA各指标和心功能状态间具有密切关联性(P<0.05),表明通过Revolution CT检查,可明确MB-MCA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情况及心功能状态,为临床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提供医学支持,利于改善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
综上所述,Revolution CT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功能测定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MB-MCA情况与心功能存在密切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