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鑫欣
◆摘 要:关于动机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的,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的核心论题之一。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分析基础上,对于本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日语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
当前,中日两国经济活动来往频繁,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升温。在这个背景之下,日语教学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把目光从针对教学方式的关注转到对学习者自身的关注上面,让关于学习动机的新思考得到广泛的关注。
一、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类型
一般来讲,学习外语的动机大约可以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指的是热爱日本文化,喜欢讲日语,通过学习日语能熟悉或者融入日本社会的动机。工具型动机,主要特征是希望能通过学习日语能够得到比较具体或实际的利益,如能在毕业后顺利申请出国与找到理想工作的计划、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较高的收入等等。总体来看,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日语专业中都有着很大的比例存在。
二、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分析
从整体看,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精读课程所占比重最高。精读课程的设置是有科学依据的,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是精度读课程只是一个敲门砖,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完成其他课程的辅助性课程。外语的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专业外语的全方位人才,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是以这门课程的课时多少、修的学分多少来决定的,而是在与专业化的人才是否最终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1]。
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聋哑式的教学,这是受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一味地讲和一味地听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十分沉闷,导致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甚至出现抵触厌倦的情绪;另外还有一种班级授课制,这样的模式特点是老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有计划的安排教学;学生在老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样集体组织学习的形式也方便互相切磋、讨论,共同提高。但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大量出现,知识的更新周期更短更快,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示出来,就是难以适应个性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实现独创性与个性的发展。两种教学模式都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高,对日语学习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2]。
三、培养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勵学生自主的学习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外语教学教育资源都是由外国的一些机构提供的,有很多是出自授课老师的亲自制作,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引为己用,使得的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老师要对课程的结构有个整体性的掌握,进行适合的教学归纳与划分,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掌握灵活的教学进度。另外,老师还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比较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方法,鼓励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从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出发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二)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专业的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讨论式代替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依据教学需要,建立相应的情感氛围与认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体,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发挥主导作用,让课堂的信息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变成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3]。通过为学生营造较为自由的表达空间与思维空间,能唤起他们参与意识,进而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日语知识。
(三)增加对比,把中日文化差异融入课堂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异文化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日语词汇、语法、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加深理解,这样便于更好的掌握日语知识,增强其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两国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对照语言的特点发现文化异同的地方,从文化的的角度学习和理解日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对比,把中日文化差异融入课堂,通过对培养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日语专业的知识,提高外语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凯盈,池慧英,游禹敏,梁婉江.日语学习者学习动因与学习方法考察—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日语学习者为例[J].知识经济,2020(04):148-150.
[2]鲍同,成同社.综合性高校日语学习现状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日语学习者为例[J].大学外语教学研究,2016(01):151-157.
[3]金玉花.合作学习中日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观[J].日语知识,2016,4(0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