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有效引导

2021-07-23 00:06万应健
速读·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以人为本小学数学

万应健

◆摘  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越来越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合理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其中老师和学生谁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近几年来学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慢慢也有了答案,也就是教师应该明确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们应该适当地把课堂学习教还给学生,不过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和学习能力相对高年级学生要差一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的学科里,数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近几年一直在倡导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数学,一定要对数学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尤其时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认为数学较难,且枯燥乏味,因而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其次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贪玩,很少有学生会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尤其是对数学这个科目,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计算,而忽略了预习和复习这两个重要的过程。此外就是缺乏数学思维,这一点可以从学生们的作业中看出来,小学中、高学段的数学练习题里一般都会有一道脑筋弯的思考题,在日常批改作业时,老师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没做,而这恰是能够反映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练习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基础数学思维、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铺垫的重要阶段,但很小学生往往缺乏这种思维,不喜欢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停留于表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然后再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是一个引导者,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现象就是数学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或走神,老师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一节课结束后,老师讲得精疲力尽,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下就是本文总结的几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2.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课堂是属于学生和老师的,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彰显老师的引导作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制力虽然较差,但他们还有听老师话的特点,也就是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数学老师应该做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课情况,课堂内容不要安排得太紧凑,而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讲课的内容和时间。由于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而老师应在这段时间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讲解清楚,并且随时向学生提问,以便快速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其次,把课堂适当地交给学生,也就是说在数学课上偶尔可以让学生来讲,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解题的思路等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2.2激发学生的兴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数学对大部分认为学习起来很困难的学生来讲,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兴趣。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以后,才会愿意去学习、去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对游戏感兴趣,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那么数学老师就是利用好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首先是将不易理解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图文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更轻松。比如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把数学问题换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又或者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问题,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激发他们地学习兴趣,然后思考问题。此外,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地快速发展,这种辅助性地教学工具也被引进了小学课堂,教师们就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是课件,相对于传统地在黑板手写更能吸引学生地注意力,比如在幻灯片上插入图片,帮助学生解读问题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3活跃课堂氛围,分小组讨论问题

一节好的数学课堂,活跃地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活跃好动的学生在课上也会变得安静起来,这时候数学老师就要注意活跃课堂氛围。首先鼓励学生提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敢问老師问题,一是由于老师的威严形象让学生感到害怕,二是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而被同学嘲笑,所以数学老师一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尤其是在课堂上提问。其次就是分小组讨论,分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方便老师管理。在数学课上,老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个数学思考题,然让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讲讨论的结果,派一个小组代表来公布,小组竞争式的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这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还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兴.以人为本,有效引导,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率[J].新课程·上旬,2019(06).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以人为本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