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杏
【摘要】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变革中,思维导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的逻辑工具,也是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巧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话题进行整合,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知识点和话题的内在联系。从明确复习课的主题着手,梳理相关话题,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小学英语复习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活动,以期能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有效提高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复习课;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被称为“深层学习”,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首次出现这一概念。近年来,教育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地指向深度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也要求在学科深度、交往深度、思维深度上发展“真正为他(她)未来的事业、生活所必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深度学习呢?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形式
思维导图,英文叫mind map,也称thinking map,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图表来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常见的思维导图有以下几种: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流程图(flow map)、括号图(brace map)、树状图(tree map、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和桥型图(bridge map)。
二、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的学科背景
在复习阶段时,我们会发现,教材无论在语法上、词汇上,还是在主题知识上,都是零星的、碎片化的。这些碎片化知识如何有效整合呢?将思维导图这种直观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英语的复习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功能为呈现思考的过程。经过这一思维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把大量的、繁杂的语言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建立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这为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根据东尼·博赞的阐述,思维导图的使用过程可以分成三步:1.罗列信息;2.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3.用信息完成任务。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先确定主题,然后挖掘相关话题,引入新的语言项目,发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对中心主题有了把握后,再慢慢找出与之相关的话题,并引入新关联的词汇与句型;然后在已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结合教师给出的支架,综合碎片化知识板块或分割主题知识框架。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记住相关知识。而同一个主题由不同的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时往往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知识储备的差异性以及思维的批判性。这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
下面是笔者结合案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确定主题,梳理思路
在英语复习课中,按照单元顺序对重点单词和句型进行学习是一种复习的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确定教学主题,在主题背景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解构、建构、创构,并将所学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为学生提供语用环境及支架,启发学生的思维,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Special Day主题复习课为例,在以听力练习导入主题复习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和激活所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情境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难点,为后面的教学提供语料、做好铺垫。
(二)创设背景,挖掘话题
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练习,学生自然而然能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通方式等方面轻松自然地描述特定的场景。
例如,在Seasons主题复习课中,学生先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合作与交流中,通过思维导图找出与季节相关的话题,如,天气、穿着、颜色、活动、景色等。通过这种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学生的学科深度、思维深度、交往深度都得到了强化,从而强化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三)关联语言,拓展话题
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激发知识储备,梳理知识框架,为学生接下来的语言输出和运用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撑。在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发掘文本核心语言和相关的话题知识,并自发地拓展和延伸所知。
在主题复习课My Holiday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在谈论了常规的几个相关点后,可发散性地提出诸多个性化的关联话题,如,different ways of transportation, bad holiday (too much assignment, too many people, bad weather…)
(四)联系实际,迁移运用
在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层次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与创新,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活动,通过导图让思维可视化,激活语言类知识,发掘生活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
(五)结合绘本,内化所学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不一定是纯知识点的总结与回顾,也可以是趣味性、逻辑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比如,意趣教学法中提倡的互补式绘本教学,重点突出绘本与主教材结合进行知识的综合与梳理,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解读绘本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糅合语言性知识与生活性知识,产生思维、传递意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绘本结构。從beginning到middle再到end,通过导图将思维可视化,解决部分阅读障碍、提取辅助性信息,推断情节、得出结论,并通过thinking,将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来,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人生信念和思维品质。这更是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需求。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复习课不应局限于语言知识的简单重现与机械操练的枯燥结合,也可以是学生在一个合适的语境下,围绕一个教学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挖掘与主题相关的话题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语言项目,拓展学习深度、思维深度、交往深度,在学习内容方面能把握学科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建构与反思、在学习方式方面积极亲历探究与协同、在学习结果方面学会迁移与运用。学生所学知识会越来越丰富和深奥,也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而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英)东尼·博赞.博赞儿童思维导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朱宁宁. 巧用思维导图,让小学英语复习课1+1>2[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6.
[4]赵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上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
[5]刘建平.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