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航
(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一区,福建 泉州 362000)
小儿哮喘[1]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呈反复发作,其主要临床症状类似于呼吸道症状,如哮喘、气喘、胸闷、(或)咳嗽[2]等传统中医所说的哮喘。在儿童成长和发育过程中,会特别损害呼吸功能[3]、运动功能[4]、血液功能[5]、神经功能[6]。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继而发展为成人哮喘,导致其肺功能受损,甚至还会导致部分患儿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根据权威研究报告,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3%,每年以1%的比例增加[7]。但是,儿童哮喘的治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儿童哮喘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成为小儿科、呼吸内科和康复科的关注焦点。
所有病例均来自2020年7月-2020年8月在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一区进行三伏灸穴位敷贴治疗,年龄在6~14周岁之间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
1.2.1 分组方法
根据三伏灸穴位贴敷后患儿皮肤有无起泡对其进行分组。无泡组:三次贴敷共8穴,皮肤无起泡反应。起泡组:三次贴敷共8穴,任何一穴起泡即可纳入。
1.2.2 治疗方法
2020年第一伏、第二伏、第三伏的第一日各贴敷1次,共3次,贴后6~8小时后取下;穴位的选择为大椎、膻中、肺俞、膏肓[8];首先用新鲜生姜汁将穴位皮肤搓热搓红,待局部出现红晕后取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以及姜汁调制成药饼,并将其置于2.8cm×2.8cm的透气胶布上固定于穴位,6~8h后取下[8]。
运用国际上公认的用于评估和检测儿童哮喘的重要尺度C-ACT(生活质量量表)的临床效果,可以反映儿童的哮喘管理水平,并有效地评估儿童的生活质量。从不同的观点评价哮喘症状的发生和抑制的7个项目组成,评价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研究采用软件SPSS 20.0分析整理录入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表明,起泡组和无泡组各项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临床疗效比较发现,起泡组在三伏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无泡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CT评分
传统中医认为,儿童哮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天生体虚或维护不足,肺中痰液聚积,而又外感风寒或风疾导致的。且在冬季寒冷的天气对孩子的症状影响更为恶劣。由于儿童阳气不足,无法祛痰外出,导致痰持续存在难以治愈。肺的功能为保持气机通畅,肺气不足的话,其上升和下降功能失调,更由于肺中痰涎积聚,加重肺功能的失调。因此,肺气不足是儿童哮喘复发的主要原因。故此,应以理气化痰为主要治疗手段。
三伏灸属于天灸的一种,运用“冬病夏治”和“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主要操作方法是在对疾病有主治作用的穴位上敷贴进行特殊调配过的药物,利用具有温热药性中药材加强温阳利肺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理气行血、调理阴阳以治疗冬季易加重的里虚寒证及阳气不足证的传统中医外治方法[9]。三伏灸首次记载于《张氏医通》,使用细辛、延胡索和其他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来防治肺系疾病的复发。这也是三伏灸的现代应用的治疗起源。三伏天的特征是旺盛的阳气,促进气血的循环,孔穴开启。肺属金,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第一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第二伏,而秋初的第一个庚日是第三伏。庚日属金,阳气盛,此时用温阳药物激发肺中正气,可达事半功倍之疗效,故选庚日治肺。所以三伏灸不仅有温灸之功效,更结合穴位刺激之效,皮肤起泡后,痰从脓中去除,促进疾病的改善和治愈。
本研究根据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一区经验方,以大椎、膻中、肺俞双、膏肓双作为贴敷穴位。1.督脉上的大椎穴属于阳气旺盛之穴。在这里应用温药,可以补充哮喘患儿阳气、刺激患儿全身气机循环,刺激患儿肺、脾、肾三脏阳气,达到温阳扶正气机的目的。2.任脉上的膻中穴,所有的气病都可以此穴治疗。哮喘儿童的肺功能不全。通过刺激膻中,可以调节咳嗽和哮喘。同时,它还可以刺激任脉的阳气。3.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肺俞穴,是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根据子午流注理论,肺俞反映了肺病,可以直接作用于肺调节肺功能,肺俞的刺激可以调节肺经气机,使肺的内部和外部产生相应的效果。三伏灸贴敷日期为庚日,庚属金,根据子午流注理论,肺俞在金日的气血循环活跃。此时,针灸的作用对肺病有明显的效果。4.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膏肓穴,经常被用作治疗阳气不足和风寒的关键点。它可以刺激经络,消除寒邪,祛除风湿,补正驱邪的,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以上四个穴位互相作用,旨在刺激全身阳气及经络的作用,以达到调节肺气化痰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从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治疗哮喘的白芥子涂法汲取灵感,选取药物组成、剂量配比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3∶3∶1∶1。膏药中白芥子温阳化痰、理气止痛,细辛祛风散寒通鼻窍,甘遂祛肺系饮证;延胡索性味辛、苦,温通散气化瘀。
四药之中,白芥子刺激性最大,白芥子油通过与生姜汁的搭配,大大增加了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对皮肤黏膜的反应,刺激了经络的气血运行,白芥子油和生姜汁对皮肤渗透性很强,它们对其他药物的溶解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还可以对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起到刺激作用,调动真皮浅层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药物的渗透性,因此生姜与白芥子被公认为临床上有效的起泡剂。在尤菊松等[9]的研究中,白芥子被认为味极辛、性温,归肺经,有强大的走窜力量。刺激皮肤,强化药物渗透,去除皮肤内膜外的痰,有缓解疼痛、止咳嗽、化痰的作用。对灸引起的皮肤溃疡时,有解表祛风、通鼻窍逐饮的功效。在基础研究中,白芥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启动和调节人体相关的免疫反应,对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对因全身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的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细辛的描述为“性味辛温,有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当代实验室研究发现[10],细辛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从而改善气道痉挛的病症。细辛中的挥发性成分可舒张松解实验室小鼠的气道痉挛,细辛醚也有一定的缓解呼吸肌紧张的作用。此外,其提取物肌注也能改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机体呼吸功能的抑制。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功效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在《本草求真》: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药。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咳嗽和哮喘发生的时候可以抑制神经脉冲传导。同时,延胡索也有缓解气道痉挛、控制炎症,镇咳化痰的功效[11]。
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对小儿哮喘的陈痰有祛除的效果。另外,现代研究中,其对聚氰基脂肪酸酯和刀豆蛋白A细胞诱导的淋巴细胞有转换抑制功并能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故可以缓解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12]。
上述诸药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调整脏腑气血,互相激发、互相协同,提高疗效。
在这项研究中,两组都显着改善了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持续时间,起泡组C-ACT量表优于无泡组。说明三伏灸起泡后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效果。原因如下:三伏灸的第一天是庚日,金气旺盛,适合治疗肺系疾病。庚日用温热性质的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适用于刺激肺的功能。所以,三伏灸不仅有与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具有穴位刺激的效果。皮肤起泡化脓后,可以清除肺部沉积的痰液,进而促进疾病的治愈。在穴位的选择上,以任督脉、全身气机和肺脏对应阳气旺盛的穴位,标本兼治,以达到治疗效果。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观察了起泡组的起泡尺寸。由于起泡分组没有标准定义,在本实验中,大中小型水泡分组根据孩子的体形定义了大多数家长可以接受的水泡大小。其中在中水泡(直径0.5~1厘米)21例。直径>1cm被定义为大水泡,发现2例。直径0.5cm以下的定义为小泡沫,发现18例。
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两名大水泡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较其他两种患者低,中水泡患儿哮喘的平均发作次数也低于小水泡患儿。C-ACT评分数据相近,因为样本量小,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无法明确水泡大小不同时产生的的治疗效果。但是,三伏灸后水泡起的越大,C-ACT比值越高,治疗效果越明显,这意味着水泡的大小会影响客观指标。这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基础,提供了观察的思路,但在临床中也发现大水泡的愈合时间偏长,疼痛也越大。在此期间,由于伤口的清洁问题,未能保持伤口干燥,会出现诸如粘液渗出,分泌物、贴敷处皮肤发红发烫、甚至重症感染等症状,这些现象也会诱发出患儿原本已缓解的哮喘症状。因此,本研究表明,临床上使用的三伏灸必须出现中等大小的水泡,水泡过大应立即外科专科治疗。从药物方面分析,在对三伏灸敷贴后为何会起泡的探索中,宋晓平等[13]发现白芥子在三伏灸贴敷药物中所占的比例多少直接影响患者的起泡状态。所用贴剂中白芥子含量越高,患者皮肤起泡越明显,水泡越大。从而发现,三伏灸贴敷起泡的关键是白芥子在方药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根据关于对其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白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白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其有刺鼻辛辣气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并使之发红起泡。推测可能原因是,使用三伏天的天灸药物时,其可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能快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控制炎症,镇咳化痰; 吸收后的药物通过皮肤间层的储存功能,缓慢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其他给药途径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功效更稳定长久; 药物经皮肤直接吸收几乎不通过肝脏和消化道,减少了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使有效血药浓度提高,并能减轻药物胃肠刺激引起的不适。白芥子油可以改变用药皮肤的渗透压,增强透气性,使细辛、延胡索、甘遂等药效更易被皮肤渗透吸收。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脏腑处,发挥治疗的作用。而郁露等[14]研究发现白芥子炮制后,可使白芥子甙发生化学变化,遇水后则无法经芥子酶作用为白芥子油,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穴位表皮的刺激作用,但炒白芥子在肠胃中更容易出现效果,外用治疗效果远不及生白芥子。所以泉州中医院针灸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调整了生、炒白芥子两者之间的比例,在生白芥子∶炒白芥子比例为3∶2时,患者皮肤反应即可以达到治疗作用也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三伏灸的穴位贴敷对治疗儿童哮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皮肤是否起泡会影响哮喘儿童治疗的临床效果。三伏灸起泡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