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引:让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2021-07-20 04:01王珏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王珏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習者适应新时代所必需的关键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获得。问题是夯实低阶思维的“压舱石”,是生发高阶思维的“热浮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在记忆、理解和应用中夯实低阶思维,在分析、评价和创造中发展高阶思维。

关键词:问题导引;低阶思维;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65-04

高阶思维能力是学习者适应新时代生活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它逐渐成为当代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导向。近几年,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多位学者对“高阶思维”一词下了定义,却始终没有统一定论。从各种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作为参考,即把指向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思维称为低阶思维,把指向较高层次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思维称为高阶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借助模仿、识记等能力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越来越灵活,不少学生的学习便遇到了较大的阻碍。究其原因,是他们之前习惯性地依赖低阶思维进行学习,高阶思维能力严重缺乏,没有能力自主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现实的课堂教学还是大量地以知识习得为目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未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地,注重数学思维的培育,尤其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合适的导火索才能引燃,这根导火索就是“问题”。

一、问题是夯实低阶思维的“压舱石”

低阶思维是开启高阶思维之门的基础,没有低阶思维,高阶思维不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在追求高阶思维的同时,不能忽略低阶思维的重要性。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也就顺利步入了低阶思维的大门。问题是落实低阶思维的“压舱石”,有合适的问题,低阶思维才可行稳致远。

(一)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为学习撬动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问题是学习的关键,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所说,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

思维的发生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疑问,他就不会对未知的内容产生好奇和兴趣,学习便不会起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疑问,他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学习便很难有所进展。一个阶段的学习有所收获后,如果没有新的疑问,他的学习便不会走向深入,并由此走向新的未知领域。由此可见,能够产生疑问、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好问题,就能够把学习者的思维引向更远处、更深处。如果师生能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关键问题、本质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撬动,进而向四面八方打开,这是开启高阶思维的最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在记忆、理解和应用中落实低阶思维,为在分析、评价和创造中发展高阶思维做好奠基准备。

(二)问题从“低而广”开始,为唤醒记忆奠基

班级中总是存在不同思维水平层次的学生,教学需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意愿。“低而广”的问题难度低、范围广,从“低而广”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够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记忆,给所有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可能,同时也给了教师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机会。

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中,课始,需从原有的确定位置相关知识开始,唤起学生的记忆。本课执教教师的做法是先呈现一张座位图,接着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某个学生(第一行)的位置吗?”学生的表述有好几种,如第几个、第一排第几个、左起第几个、第一排左起第几个、从下往上数第一排左起第几个等。这个问题属于低阶思维问题,学生对于位置的朴素表述,只是原有记忆的唤醒与应用,并不能激起深层次的认知活动;但是这个问题能让不同思维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能说之一二,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让教师了解了学生原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唤醒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对后续逐渐过渡到高阶思维学习进行了铺垫,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螺旋式上升的契机。

(三)问题在冲突中生长,为后续理解蓄力

任何形式的学习,学习者有主动参与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高阶思维。所以在学习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表现找到冲突点,让学生有机会重新理解旧知,进而尝试应用,解决冲突。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某个位置进行表述之后这样提问:“这些表述是否能清晰地确定位置?请说明理由。”学生对多种表述进行比较辨析,很快排除了一些不能确定位置的表述,如“第几个”“左起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这些表述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能找到不同的位置,不具有“确定”的作用。学生一致认为,“从下往上数第一排左起第几个”能够清晰地确定位置,并且不会引起误会。教师紧接着说:“如果每次都这样表述一个位置……”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太麻烦了!”教师顺着学生的想法感叹道:“是啊,数学的表达应该是简洁的。”于是,学生在冲突感悟中认识到一个后续问题:怎样表达既简洁又能确定位置?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新问题产生联系和冲突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导引,促进学生从中找到平衡,激发后续学习欲望。

可见,冲突并不一定是矛盾,而有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的补充和深入。冲突的存在会给人带来不适感,但适当的冲突也会让人自发产生战胜冲突、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欲望的产生和保持能够带领学习者的学习走向深入,进而启发高阶思维。

二、问题是生发高阶思维的“热浮力”

高阶思维是学习高阶知识的关键。高阶知识不是事实性、陈述性的知识,而是隐形、复杂的,它不能通过记忆和模仿习得。正因为如此,高阶思维能促进创造和创新,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导引,促进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让高阶思维发生呢?

(一)借助问题因勢利导,引导学生分析提炼

实践出真知,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地获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冲破障碍,进而有新的发现或收获。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况,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如:有的只需要教师给予肯定的回应,提示学生继续探究;有的需要教师给予质疑与修正的观点,提醒学生思考要全面;有的需要教师明知故问,以启发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探索过程。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如何更精简地表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每当学生有新的想法,教师都以一个核心问题回应:“位置确定了吗?能更简洁吗?”这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分析的“扶手”,提醒学生反思新想法的合理性,也暗示学生可以从“确定”和“简洁”两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数学化地表述。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质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是学生思维走向高阶的关键性问题。

(二)围绕问题质疑辨惑,鼓励学生追问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尤其当某些知识和内容的探索被课堂中的少数学生掌控时,这些学生的想法常常会比较片面并且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只是观摩者,缺失思考的机会,大多数学生的高阶思维就难以生发。为此,课堂上教师既要面向全体设问并给予充足的思考时空,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或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质疑。如果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是赞成的,则进行肯定的评价,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学生评价时引导学生具体说说理由。这样处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补充,通过追问评价,重新梳理知识发生的过程,促进知识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为学生高阶思维的生发提供可能。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在平面中用行和列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但是“第几列,第几行”这些文字在记录时依然不够数学化,于是产生了用“数对”表示的需要。本课执教教师的处理可谓智慧,他并非直接讲授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而是鼓励所有学生对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追问评价。教师先呈现了学生用文字记录的作品,由于需要记录多个位置,所给的记录时间又不充分,有的学生作品字迹非常潦草,有的学生则没有记全,这些情况无不说明了用文字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不足。接着,呈现用“数对”记录的作品,这里呈现的“数对”还不是真正的数对,仅仅是学生想到的简便表示方法,如“3 5”。然后教师追问:“对他的记录有意见吗?”在教师不断的追问和学生不断的质疑和评价中,数对从“3 5”,到“3.5”“3, 5”“(3, 5)”,抽丝剥茧般接近规范的形式,最终学生创造出规范表示方法。在数对优化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追问:“对他的记录有意见吗?”“对这样的表示还有想法吗?”这些追问,启发和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质疑、辨惑和评价活动中。就此,学生自己创造出了规范符号,形成了数学规约。这是多么大的鼓舞!学生一定会从中感受到自己质疑、追问、评价带来的数学学习的快感。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大大地增强了。

(三)基于问题延展所学,促进学生创造想象

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与其他知识有关联,它必然有与之承接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是要引发学习者对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的好奇心,所以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延展理答,让学生由现在所学对其他知识内容产生好奇,或者通过对其他知识内容的渗透和介绍,让学生对现在所学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与“用数对确定位置”相关的后续知识是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再之后就是空间的坐标系,本课执教教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课的最后,教师呈现了以下情境:“有一只蜘蛛,它在墙面上爬,爬到了这里。你能用数对表示蜘蛛所在的位置吗?”在此情境中,教师并没有提供任何数据。有了本课学习的基础,学生自然想到缺少表示行和列的数据。于是,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想到:从墙角开始,补上横轴和纵轴(坐标轴),就能顺利得到数据,确定蜘蛛的位置。课并没有到此结束,教师继续提问:“蜘蛛可是会吐丝的,它为了织网,吐丝把自己挂在了空中,现在蜘蛛的位置还能只用两个数来确定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将学习者的目光从二维平面聚焦到三维空间,给“确定位置”这类知识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学生能够顺着这条知识线索,借着问题的“热浮力”进入到更高深、更广阔的数学世界。

问题导引,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充分参与记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思维活动,进而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分析提炼、追问评价、创造想象等思维活动过程,充满动力、充满热情地参与更深层的数学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控制着思维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始终对学习内容保持问题意识,在问题产生、遇到障碍、问题解决到再产生问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水平慢慢从低阶走向高阶。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