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深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得到教师的广泛应用,教师们纷纷通过多元方式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关键词】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巫品章,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中学。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停留在查询信息与解决问题层面,很少开展深层次解读,只是在内容层面注重组织学生查询文本相关信息,再集中讲解文本出现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状态,自身未深层理解文本,以至于阅读教学质量偏低。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多方面引入深度阅读,活跃学生思维,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优化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很多英语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进度而倾向于讲解英语单词、语句与语法等知识,很少注重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并非单纯地积累词汇语句,重点在于了解西方风土人情、文化以及强化语言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阅读核心环节即阅读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快速阅读,为学生提供需判断的语句,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致含义。以We should learn team work Section C单元为例,该章节讲述篮球形式原因以及打篮球基本规则,促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历史意义,从而发自内心热爱篮球运动。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文本并要求其根据音标朗读文本,简述文本大意。当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后可鼓励其缩寫,强化学生表达能力。无论设置哪种学习任务都要求语境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感悟英语知识,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二、创设阅读情境,实现深层理解
情境是课堂教学常见形式,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使学生思维更具有创造性与逻辑性。以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1 Section C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重点讲述热点雨林,宣传绿色森林知识,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重要性,并主动加入环保队伍。在此之前学生已了解形容词比较级用法,由于每个学生为独立个体,其学习层次和阅读习惯存在显著差异,造成阅读课堂相对枯燥沉闷。对此,英语教师为阅读能力薄弱和阅读习惯较差的学生传递阅读技巧时,应积极调动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增强学生语言综合水平。
初中英语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自编小树一家的绘本阅读情境,首先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PPT为学生导入小树一家绘本故事并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并学习音标,掌握该章节重难点词汇,为后续阅读做好铺垫。例如以下语句:“We live in thick forests.”这句话在于介绍小树一家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导入生词thick,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热带雨林周边环境。随即创设故事情境并介绍小树一家的邻居mouse、fox、snake、frog等,归纳总结各种动物名词并进行有意义理解与学习。教师在文本理解中为学生提供类似于课文的目标词汇,夯实学生词汇基础。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借助语言输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如果没有将词汇与阅读文本相结合,那么就无法顺利将词汇融入阅读教学中,自然也无法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重点词汇。通过导入故事情境能解决上述问题,为完成深入阅读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其次根据目标使隐形思维可视化,毫无疑问,学生思维会因缺乏阅读动机而受到阻碍。创设阅读情境能为文本阅读增添开放性与趣味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作者传递的思想内涵,并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已存储的学习经验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有效辨别语言文化中的不同现象。对此,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多项思维任务,并借助读前设问、师生解析、概括信息、推断逻辑等方式使学生形成专属于自身的观点,实现深度阅读目标。任务一学生了解小树一家故事后可预测文本提问并展开自我提问,基于故事情境中围绕“rainforests”主题回归之前了解的热带雨林知识,提出后续想要在文本中了解的问题并作出Where are the rainforests 预测,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任务二通过提炼概括,复述内化:学生先阅读文本首段,找出形容热带雨林特征的词汇并形成思维导图,随即要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段落内容进行复述,及时巩固所读信息。在阅读第二段时查询热带雨林有哪些重要性信息,为分析和解决如何保护热带雨林奠定基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图片,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关键词和图片迅速说出热带雨林重要性。任务三学生相互讨论后可回答以下问题:“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rainforests?”学生在该环节中通过挖掘文本明确文本大致含义,教师则结合文本特征设置供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可归纳总结如何借助上下文信息推断作者呈现的热带雨林现状以及其越来越小的原因,充分认识保护热带雨林重要性。总之,英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增强思维能力。
三、注重文本解读,培养思维能力
文本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教师解读文本能力和水平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有着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也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关研究者指出,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解读文本,从表层教学逐渐转为语篇深度理解与学习,活跃学生思维,强化语言能力。纵观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普遍存在教师过度讲解词汇、句型、语法等文本语言知识点讲解,无形中加大学生理解和记忆压力,或注重翻译词句,忽略语篇整体结构。与此同时,教师未深入挖掘和解读文本语言以及重点词句在语篇中所发挥的作用,设置阅读任务较为简单,倾向于理解和运用文本表层信息,无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以及分析作者写作意图,不利于学生思维朝着高阶层方向发展。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深度阅读目标。
首先解读文本特征,巧借插图激活读者认知。当前英语教材中均设置插图,为文字增添色彩,二者共同完成意义构建的同时为读者设定相对具体的阅读情境。课文插图作为一种将复杂信息清晰转化的信息转换工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理解语篇信息,深化对语篇含义理解。虽然初中生经历小学阶段学习,但其性格依旧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因而在文本解读中运用插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九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Some thing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的Section C教学为例,该章节语篇重点讲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呈现相同动植物在中西方代表的含义。文章设置的一幅插图中,一只小狗嘴中叼着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它要将花献给坐在它对面的一位面带微笑的少女。玫瑰花象征女人的艳丽,整个画面散发着和谐自然美,表达玫瑰花是我的爱的含义。英语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发挥头脑风暴作用联想出与狗有着紧密联系的词语,有学生说出狗咬狗、狗仗人势等贬义词,究其原因,多和学生未全面理解狗的特征有关。狗也有可爱、忠诚等正面形象,教师基于此让学生思考:既然“狗”涵盖贬义,为何还能将玫瑰、狗、少女组成一幅和谐画面?引领学生从插图着手思考问题,理解文本深层次内涵,明确相同事物在中西方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为发展批判性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在上述教学中,借助文本插图激发学生已存储内容图式,活跃学生思维,进而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语篇。
其次解读文本内容。阅读教学中文本由多个语句组成且具有连贯性与逻辑性。通常一篇文章由多部分组成且每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围绕主题的完整语篇结构。如果想要高效解读文本,就需要先阅读文本明确整体大意,并了解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文本,以及每个部分讲述哪些内容,由此一来,才能捋顺文本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实现深入阅读。以九年级下Unit5 Topic 1 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的Section C中的“The Great Wall”教学为例,该篇文本为典型的说明文,围绕长城展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略读语篇:略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概括与归纳总结能力,该阅读方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即在迅速阅读中通过标题、关键词、段落首尾句明确文章大意和结构。该篇文本共有4段,其中第一段介绍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第二段和第三段介紹长城修建年代与建造材料,第四段介绍长城是中华民族象征。学生通过略读能理解全文以及各个段落含义,强化归纳总结能力。实施略读之后,英语教师可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结构与层次脉络。该篇文本围绕长城展开,分别从长城长度、修建年代、建造材料、长城用途、意义等方面与主题联系。待学生阅读文本后可按照层级结构将文本各个部分内容与主题相结合,形成清晰直观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展现阅读思维过程,能从整体角度理解和把握语篇结构框架以及深入解析文本与语句、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提高深度理解文本与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现代初中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多方面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深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涵,并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和分析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0 (24):5.
[2]李蔓,韦灵.深度学习路线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20(1):13-20.
[3]周秀晓.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71.
[4]郭宝莲.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