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方
【摘要】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不预习或无目标预习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导致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的思路跟不上教师,从而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务必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同时要指导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量,慢慢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质量;指导策略
一直以来,一线的语文教师大多提倡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直接地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成事。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做到“课前预习”,导致哪怕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在座位上都无法与教师的思路同步,不知教师所云。目前,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本文,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指导策略。
一、目前农村初中生预习的状况
当前,在一些农村镇级初中,留守儿童较多,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疏于指导和管理,使语文课堂教学遇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一般而言,教师在上新课前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但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只是应付形式,所谓的预习往往是走马观花地敷衍一番,应付了事,或者是将要学习的内容随意看看、读读,为段落标序号,圈圈生字词而已,并没有针对地带着问题去研读,更没有常规性、系统化的预习方法。所谓的“预习”,其实就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抽查。这样的预习,根本达不到预习目的,又怎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呢?相当多学生和家长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平时认真复习就能使自己的成绩提高。造成学生有这样的认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在我们乡镇、农村的家庭,相当多的学生家长为了生活,长期在外工作,就算很重视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常年在外,无办法留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督促,再加上爷爷奶奶也没有办法进行辅导学习,从而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懒学、随便学或不学的情况。初中生还处在贪玩的阶段,心智和思想还不成熟,由于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身边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此外,在家中也没有可以辅导和督促他们学习的人,所以,有些学生就连每天的作业都完成不了,而进行有质量的课前预习就更不用说了。
(二)学生做无质量的预习
进入中学阶段,随着学习科目、内容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学生叛逆的性格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学生就很难掌握好学习方法,也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很多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功课,那是加大课外作业量的负担。因此,他们就没有认真去完成。另外,哪怕有部分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无非也是查查生字词、毫无目的地读读文本等,而没有带着导学案或练习册的问题认真阅读文本内容,也没有与同学进行讨论。所谓的预习,其实是走马观花式的预习。
(三)基础差异影响预习质量
此外,学生本身的语文水平有限。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语文课,但乡镇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所以,到了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不多,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能力不强,连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基础知识点都分不清。无语文的基础知识支撑,预习时,学生就会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实施预习指导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终身学习和日后发展的角度看,必须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你干什么事情,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把事情做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语文知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需要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应。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也意识到,当前,初中生流于形式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提高农村初中生预习质量的研究,并收到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一)培养课前预习兴趣
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成立提高课前预习质量研究小组,做好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和学习实际情况,重新向学生明确了课前预习的作用和要求。经过两个月的督促指导,从抽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中发现,始终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预习态度不认真,纯属应付,不利于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长此下去,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小组研究反思,笔者认为,这部分学生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才导致以上情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课外预习的主要动力源泉,如果想要提高预习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和预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和乐趣。因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教会学生在家预习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基。作为语文老师,笔者必须要让学生深刻認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如,笔者利用黑板报做宣传、通过周会课、团队活动、早读课等时间召开学习方法分享会、让班上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从而促使其他学生对课前预习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也明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思想转变了,方法找对了,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通过导学案科学设计、分层次布置、减低预习难度等方法,以调动全班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要降低要求,让这部分学生把课文内容熟读,并在书本上圈出生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对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就要求这部分学生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看看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理解。而对疑惑或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便能更有针对性地聆听教师授课。弄清预习中不理解的关系与问题,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就可以充分调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更大的优化,学习效率也得到更大的提高。学生也慢慢地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