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立萍
幼儿是从接触具体形象的事物开始认识世界的,而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能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无尽的源泉。《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育目标,建议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站在幼儿的立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利用园内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引领幼儿融入自然,支持幼儿在自然中感知、操作、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从打造自然环境入手,让自然教育在幼儿园悄然生发。
幼儿园的空间(特别是户外空间)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为此,在创设幼儿园户外地面环境时,我们要注意体现材料的自然、生态和多元,力求使幼儿接触的每一处环境都富有生命的气息,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有彩色的悬浮地垫运动场供幼儿玩各种运动类游戏;有原生态的泥地供幼儿挖土坑、打野战;有沙土混合地供幼儿玩梅花阵游戏;有宽阔的草坪供幼儿踢足球、滚轮胎、飞奔、嬉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木质的沙水种植区小道、弯曲的石板庭院小道、鹅卵石地面。自然多元的地面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亲自然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在自然中游戏、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幼儿园整体自然环境创设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园内的小环境创设,力求通过丰富多元的自然小环境创设,使园所的整体环境更加自然多元。近几年,我们分步改造,在园内先后创设了内廷果园、儿童植趣园、草地、山坡、沙水池、吊桥、小木屋、树屋,还在教学楼小花园、沙水池边、篱笆旁种植了各种花草。各种各样的自然小环境创设,为幼儿生发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自然场域。
幼儿园的场地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运动和开展各类游戏的需求。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游戏场地。
围墙边的草坪和小山坡原来只是荒草萋萋,我们移植了小山坡旁边的小灌木、景观树,剪修了垂满小山坡的水杉枝,还开设了“野战区”“野游区”。在草坪东面设置了“萌宠园”,饲养了羊、兔子、鸡、鸭等动物。在山坡下开设了一个“水探乐园”,里面饲养着金鱼、泥鳅、小鱼、螺蛳等水生动物。教学楼南面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高耸挺拔,我们利用这些香樟树设置了网格、软梯、荡秋千、绳索、荡船等运动游戏……相比大型玩具,这些玩具更多了一份自然和野趣,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我园教学楼东墙角边,我们也对原来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将墙体设置成小舞台背景,创设了“户外表演区”;在南墙角,用高低、粗细不同的树桩摆成了梅花桩,设置了“梅花阵”;我们还移除了西花园的低矮灌木,换上了适合种植的营养土,使只能观赏的小花园变成了儿童植趣园。
自开展课程游戏化以来,教师、幼儿及家长们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出沙水区、涂鸦区、表演区、植趣园、油桶区、砖瓦区、泥坑区等二十多个户外区域,整合了融运动、艺术、建构、探索、沙水、角色扮演为一体的户外自然游戏场,真正使园内的每一处可用之地都成为引发幼儿自然探究和学习的场域,满足了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此,在创设丰富多元的户外游戏场地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每一个区域的特点投放丰富、适宜的自然游戏材料,以支持并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生发更多、更有深度的探索与学习。
例如 ,在野战区,我们投放了攀爬网、轮胎、麻袋、竹梯、短木板、树枝、旧报纸、柳条等自然材料,幼儿们用麻袋、轮胎搭建战壕,用攀爬网架起匍匐区,用报纸做“手榴弹”、用小木板做“手枪”,玩起了“枪战游戏”。幼儿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规则意识都在与这些自然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发展。在野游区,我们投放了垫子、小背包、锅、铲子、帽子、围巾、眼镜、小篮子、纸棒、塑料软管等自然材料,幼儿们用小篮子摘野菜、捡落叶,用锅、铲子烧煮“饭菜”,还有的幼儿用草地上的轮胎玩起了烧烤游戏,幼儿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在砖瓦区,我们提供了砖头、瓦片、小石头、稻草、木板、安全帽、水桶、刮板、抹泥刀等自然材料,幼儿们用泥巴和泥,用砖头砌墙,用木板架屋顶—— 一个个俨然建筑小工人。而在与这些自然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们的测量、计算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设计能力等都得到了自主发展。在植趣园,我们投放了小型的铲子、水壶、水桶、捕虫网以及卷尺、放大镜、纸、笔、小画板等材料,幼儿们用小铲子挖泥、播种,用小水壶浇水,用放大镜观察、探索,俨然一个个小植农,悉心照料着自己的植物。在与材料、植物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感知了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了数的概念,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判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儿童的经验产生于其与环境中材料的相互作用。在游戏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允许幼儿发表意见;和幼儿一起探索,与他们在探究某个资源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和幼儿一起反思,带领他们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经历、收获、问题、解决方法。努力做到凡幼儿能力所及的,让他们自己去规划、准备、操作、整理,体验成功与收获的快乐。
植趣园的萝卜长大了,萝卜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儿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最终,他们通过投票选出了最想玩的游戏:做萝卜丝饼和萝卜干,幼儿们与萝卜的故事在植趣园拉开了帷幕。“水探乐园”里有哪些小动物?天冷了我们可以怎样玩?用什么工具进行捕捞?这些工具从哪里来?我们如何制作捞鱼工具?在池塘边,幼儿们围绕提出的问题,玩起了“捕捞小鱼”的游戏,他们寻找各种材料制作捞鱼工具,体验了水中探秘的快乐。在野战区,教师没有急于提供材料、创设情境,而是组织幼儿们围绕“怎么玩,可以玩些什么游戏?”“野战游戏情境如何创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幼儿们争先恐后地发言,阳阳说:“我们需要指挥部,还要有躲避敌人的地方。”幼儿们一起搭帐篷、拉迷彩网、挖战壕。磊磊说:“这里是我军的基地,你们不可以进来。”接着,幼儿们找来了两种颜色的小旗,开展分队对抗的游戏。欣欣在小木屋前挂上红十字标志,然后说:“请把伤员扶进来,在这儿治疗更安全。”就这样,“野战营”成为幼儿们最爱的户外场地。小山坡旁,幼儿们围绕“挖什么形状的泥坑?”“用什么工具挖?”“挖出的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一番讨论后,幼儿们学做建筑小工人,用小铲子挖泥;再用小推车运泥,垫平山坡下的地面;最后,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了泥土里的很多小秘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游戏是最好的老师,自由自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户外资源的自然魅力,让幼儿在自然游戏场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