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汉宫秋》的情感教育价值

2021-07-16 00:43任安昀秦珂欣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独立家国情感教育

任安昀 秦珂欣

关键词:《汉宫秋》 情感教育 家国 是非 独立

教育的过程是人脑意识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来自外界的诸多信息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因此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愿望、观点等是否一致而引起的。而情感教育则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呈现特定的教育内容,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构建。《汉宫秋》是有着“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创作的一部广为流传的杂剧,主要讲述了汉元帝和王昭君在奸臣挑拨汉匈关系导致的家国两难的困境中做出抉择的故事。剧作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教育的内涵颇为丰富,是涵养学生美好情怀的一部佳作。本文将围绕具体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来探析《汉宫秋》的情感教育价值。

一.舍己为国的家国情怀

《汉宫秋》主要讲述了王昭君与汉元帝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头,中大夫毛延寿极力建议皇帝去民间选美,样貌出众的王昭君得以入宫,然而毛延寿借选美之名行中饱私囊之实,昭君因家境贫寒,无钱贿赂毛延寿而被画丑并打入冷宫,过着凄清寡淡的生活。汉元帝有一日深夜偶然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循声找到了昭君,终为昭君的美貌倾倒,将昭君封为明妃,同时要处置毛延寿。毛延寿自知事情败露自身难保,遂叛逃匈奴,并将昭君画图献给呼韩邪单于,挑拨汉匈矛盾。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索要王昭君。元帝不舍昭君,更顾惜汉朝皇帝的颜面。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抗。昭君不忍汉匈因自己再起刀兵之灾,造成生灵涂炭,毅然出塞和亲。可对国家的忠贞,对汉皇的思念却始终缠绕心头,最终昭君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整个故事中,昭君一直遭遇命运的摆布。本来是皇家选美,昭君美艳无双,却因无钱贿赂毛延寿而被打入冷宫。偶然的机缘被元帝发现并封为明妃,却又因毛延寿的挑拨而被匈奴索要。在她需要国家的保护来维系自己的幸福时,汉朝文武却怯懦自私,无人愿意挺身而出。在看似富丽堂皇的汉宫中,昭君受尽了委屈,可当国家需要她和亲维护两国和平的时候,她却毅然出塞。昭君临行时说:“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昭君当然热爱汉朝,热爱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对于荒芜的胡天,她的内心充满着恐惧与不安;昭君当然也爱给自己宠爱和地位的元帝,也想和深爱自己的人长相厮守。但是昭君知道,如果汉朝拒绝和亲,可能她可以保全个人的幸福,但是汉朝与匈奴之间就会爆发战争,又将有无数的家庭会被战争拆散。昭君所面临的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一边是自己与元帝“小家”的幸福,一边是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昭君最终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个人的幸福来换取国家的安宁,彰显了高尚的爱国节操。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展现爱国精神者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原的《离骚》,杜甫、陆游的诗歌等,历来为世人瞩目。《汉宫秋》却似乎鲜有问津。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汉宫秋》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它的新颖与可贵之处。作品所写的故事,与史书所载大不相同。历史上汉强胡弱,作品中却是胡强汉弱,史书中的昭君也绝非元帝妃子。马致远创造性地改写历史,融注了生活在元朝的汉族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绪和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真切思考。剧作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德育中很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所谓道德两难是指当人们置身于存在冲突的情境中时,该情境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或两种道德价值不能同时兼顾,使人产生了两难的判断与选择矛盾。”提出并解决道德两难问题是当今德育十分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汉宫秋》就很好地呈现了家国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是昭君自己的幸福,一方面是国家的安定和平,随着故事内容的展开,读者逐渐被引入这一问题中。人们在欣赏这一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会将自己代入进去思考,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昭君最终选择出塞和亲来换取国家的和平,为这个两难问题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向当时及后世的读者观众传递出高尚的爱国情怀。

大多数爱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多以叙述、呈现或灌输的形式来向读者传递爱国情感,而《汉宫秋》则独树一帜,设置道德两难的情境。让读者在这个情境中去感受昭君的无奈与不舍,感受昭君抉择中体现出的对国家、故土深深的热爱以及舍己为国的家国情怀,最终使读者获得高尚的爱国精神的情感体验,培养、塑造读者的爱国情怀。

二.弃恶扬善的是非观念

整个故事设置中对于毛延寿着墨不多,但实际上这一人物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是故事发展至關重要的线索。在毛延寿的极力撺掇下,汉元帝决定开展声势浩大、劳民伤财的选美,昭君在选美中脱颖而出得以入宫;又是在毛延寿的敲诈下,昭君被安置在冷宫,过着凄清寡淡的生活;还是毛延寿叛逃匈奴,挑拨汉匈关系,制造矛盾,最终迫使昭君出塞,投河自尽。毛延寿的每一个举动都推动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读者在情节的不断发展中为昭君凄惨的身世遭遇而深感不平与同情,同时也为毛延寿的卑鄙无耻而深感愤怒与痛恨。昭君可谓是整个故事中的“白月光”,她有着绝世的美貌,又善弹琵琶,多才多艺,更兼正直善良,忠君爱国;毛延寿则是汉宫中的“恶毒瘤”,他贪污腐败,残害无辜,背叛国家,奸邪无耻。这是鲜明的美丑对比,昭君的形象与人格越美,就越凸显出毛延寿的卑劣与丑陋,作者对这一奸臣形象的刻画也越发入木三分。

马致远这一“美”一“丑”的刻画看似只是形象上的对比,但若我们深入分析作品的主旨,并结合当时元朝政治黑暗腐败、少数民族统治者欺压汉族民众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精神品质。昭君所代表的是爱国、善良、正义的高洁品质,而毛延寿则代表黑暗、腐败、奸佞的卑劣品质,作者正是凭借剧作这一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奸邪的憎恶,对正义的褒扬。汉王朝繁盛不再,不正是因为奸邪误国吗?不正是因为一些人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吗?

历史上的毛延寿只是一名画师,王安石《明妃曲》甚至还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的经典评价,对他给予同情。作者却有意改编了历史,把毛延寿刻画成一个奸臣,借以传达弃恶扬善的是非观念。在《汉宫秋》这部篇幅并不算很长的元杂剧中,读者可以深刻感悟到昭君的美丽善良与毛延寿的奸邪无耻,读者的情绪被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品质不断调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获得情感体验。在故事的最后,昭君虽然投水自尽,但匈奴单于最终也发觉了毛延寿的卑鄙无耻,将他绑送汉朝,最终被汉元帝处死,匈奴与汉朝重修旧好。作品也再次向读者传递了“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价值观念。

三.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

宋元之际,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意识观念的开放,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变得多元化。元杂剧这种发展成熟的艺术形式作为当时社会趋势的反映,对于人民精神诉求的传递也有一定积极作用。在众多流传下来的元杂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和比重上升到宋元之前的文学作品从未有过的高度,其中最明显的共通点就是女性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的觉醒。《窦娥冤》中反抗悲剧命运的窦娥,《梧桐雨》中美艳痴情的杨贵妃,《墙头马上》中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的李千金,她们身上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和一定程度的抗争精神。虽然《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主角的末本戏,但是王昭君的每一次抉择都决定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她在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作用下做出的选择才是贯穿全剧的关键情节线索。

马致远把情节设定的非常跌宕起伏,王昭君的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觉醒的。首先王昭君与汉元帝的相遇就因为毛延寿的画像事件而一波三折。王昭君进宫的初衷是服务君王,但在毛延寿索要金钱时她却选择了拒绝。在她的意识里,首先是身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其次才是服务君王这种普遍认可的追求。她不能为了实现目的而迷失自我。被困在深宫不受赏识王昭君即使忧愁也没有自甘堕落,能吸引到汉元帝的琵琶声就证明了她对于乐器技艺的孜孜以求。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是王昭君身为独立女性非常明智的决定。

其次马致远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化选择放弃了正史,并用反转的情节来让王昭君不断陷入困境,以此来塑造更受同情也更令人感佩的人物形象。经历阻碍后相爱的有情人却因为毛延寿引发的汉匈矛盾而不能长相厮守。王昭君出塞是个人选择,因为她意识到了个人价值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这个决定让她不再是汉元帝的附庸品,而成为国家的女英雄。“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昭君最后的跳江自杀在升华了人物的品格的同时也完成了情节的最后一次反转。为国家而出塞和为守护爱情而牺牲都是她的个人选择。这种选择不仅表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态度,也显现了她决不向匈奴低头,决不妥协于呼韩邪单于的抗争精神。这种自我的牺牲与抗争,是在维护国家安定这个大格局下能坚持她独立人格的最合适的方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男性女性化,女性宠物化等等。而昭君身上体现的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可以说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马致远的《汉宫秋》讲述了王昭君与汉元帝的爱情故事,在故事情节的递进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热烈而真挚的家国情怀;可以感受到昭君的美丽与善良,毛延寿的卑鄙与无耻;可以感受到昭君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却有着不让须眉的勇气与决心。在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读者心中的爱国情感、是非观念、独立人格也将得到不断的升华与增强。《汉宫秋》以其丰富的精神意蕴实现了文学作品對人精神的塑造,也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教育价值,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猜你喜欢
独立家国情感教育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