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古代文化知识类试题“三招九字”法

2021-07-15 09:07甘肃吕永海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官职分管辨析

甘肃 吕永海

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20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修订后的《考试大纲》里,“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说实话,平时我们每次语文考试,只要一遇到古代文化知识辨析题,很多学生都觉得很难。因为古代文化知识涉及面太广,有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除非“博览群书”“博通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否则,谁敢夸口说不怕!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古代文化知识类试题呢?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一种“三招九字”法,供学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一、勤积累

对古代诗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并且全力以赴把它们背诵下来。平时我们要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等方式,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如:关于“官职知识”,包括中央官职、地方官职和各级官职名称等。中央官职中首先要知道的是“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叫“宰相”。中书省是管“决策”的,门下省是管“审议”的,尚书省是管“执行”的。“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是分管各级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的;户部是分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礼部是分管典礼、学校的;兵部是分管军事的;刑部是分管司法、刑狱的;工部是分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各部正职叫“尚书”,副职叫“侍郎”。地方官职的名称随着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的不同设置而略有变化,例如秦汉时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最高长官,在秦代叫“郡守”,汉代叫“太守”。隋唐时期主要行政区是州,州的最高长官叫“刺史”,到宋代叫“知州”,明清时又改州为府,最高长官叫“知府”。至于各级官职的名称,中央级的有:丞相、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等(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副总理”),尚书、侍郎等(相当于现在各部的“部长”“副部长”)、太尉、大将军、军机大臣等(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副主席”),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等;省级的官职有:节度使、经略使、刺史、太守、巡抚、知府、都督、道台等(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市长”);县级的有:县令、知县等(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乡一级叫“里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二、强记忆

运用联想记忆法加强记忆,触类旁通。运用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等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一而发十的良好效果,能够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例如:记忆古代官职变动,可用下列图示联想法:

三、重辨析

对近几年高考真题中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考查类的试题认真研究,注重归类、比较、辨析,重点掌握常见的一些设题陷阱。

1.扩大范围

例: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选自2015年全国卷Ⅰ第11题)

辨析:太子只能是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一个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的说法显然是扩大了范围。

2.故设通假字

例: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选自2017年全国卷Ⅱ第11题)

辨析:“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该题显然是故意利用通假字设置陷阱。

3.张冠李戴

例: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选自2017年全国卷Ⅲ第11题)

辨析:“职位很高”错。近侍是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之人或仆从中选拔的一些人。近侍意思是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并非“侍中”“侍郎”之类的高官。此题是故意张冠李戴设置陷阱。

4.以偏概全

例: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选自2016年全国卷Ⅰ第5题)

辨析:“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二是泛指官吏。此题中的“有司”是指“有关部门”,是泛指,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此题显然属于以偏概全。

5.混淆分管范围

例: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选自2016年全国卷Ⅲ第5题)

辨析:“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错,“土地、户籍”等事务是属于户部的管理范围。此题是故意混淆礼部与户部的职责范围。

6.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关于文化知识类的实词在长期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中的“布衣”是指“平民百姓”,而不是今天所指的“用布做的衣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孩子的父亲”,今义是专指“妻子的配偶”,词义范围缩小了。

7.谦敬称呼

高考中设题的陷阱常常是谦敬辞的误用,就是该用敬词时却用了谦词,或者该用谦词时却用了敬词。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子”是敬称,相当于“您”,而不是今义的“儿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爷”是指“父亲”,属于尊称,不同于今义的“爷爷”。

8.用途、含义发生变化

古今汉语中有很多表示称呼的词语,其含义已经发生了转移或变化,因此,在翻译时千万不能用“今义译古”。

例:“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中的“父兄”是偏指“兄、兄长”,今义是指“父亲和兄长,泛指家长”,含义扩大了。“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中的“大母”,指去世的祖母。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过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今义的“先”是指“次序、先后顺序等”,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9.运用比喻、借代

例:“望长安于日下”(《滕王阁序》)中的“日下”,是比喻帝王所在的京城,而不是太阳底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的“垂髫”喻指幼年儿童,“黄发”喻指老人,今义是指“头发下垂的人”和“黄头发的人”。“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中的“青衫”,古义有:古时学子所穿的衣服;借指学子、书生;唐代官职较低的官员所穿的衣服;泛指官职卑微。此处是借指“失意的官员”,而不是“青色或黑色的衣服”。

10.感情色彩变化

猜你喜欢
官职分管辨析
航空发动机燃油分管断裂故障分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及时传达 迅速行动 抓实抓细抓落地 胡志勇副厅长召开分管处室负责人视频会议
古代的任免升迁
谁该分管“安全生产”?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四川九寨沟:“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