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电节律与胃排空的关系

2021-07-13 08:29高静
山东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餐后排空节律

高静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胃肠镜室,河北唐山063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一种或一组来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餐后饱胀、上腹部灼烧、上腹痛、早饱感等。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经济造成一定负担。但FD的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指出内脏高敏感性、心理或精神异常、胃动力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能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FD分为餐后饱胀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4]。胃电节律异常及胃排空等胃肠道动力功能障碍均可能导致FD的发生发展[5],但关于二者关系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对此做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FD患儿54例(FD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3~12(6.32 ± 2.19)岁,PDS 29例、EPS 25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消化不良或腹部手术史;临床症状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条及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烧感);入组前1个月停用H2受体拮抗剂、胃肠促动力药、解痉药抗胆碱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排除标准:腹痛剧烈需药物缓解的患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钾患儿;消化道憩室、胃下垂、胃梗阻、幽门梗阻及消化性溃疡患儿。同期选择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12(6.41 ± 2.3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胃电图检查 采用EGEG-10D型胃肠电图检测仪(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查前2 d停用影响胃肌电活动的药物,禁食12 h于清晨进行检查。用摩擦剂清洁皮肤,电极中央放导电糊并晾1 min,擦去电极外多余的导电糊。沿胃窦轴线方向放置检测电极。Ⅰ导联:电极置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右旁开1~2 cm;Ⅱ导联:电极置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左旁开1.5~2 cm。空腹检查30~60 min、进标准餐(鸡蛋三明治加200 mL水,5 min完成用餐)后检查60~90 min。术毕,移去电极,清洁腹部,将检测资料输入计算机。频率<2.4次/分为胃动过缓,频率>3.7次/分为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均为胃电节律紊乱。记录空腹及餐后30 min的频率、幅值,取两导联参数的平均值。

1.3 胃排空情况检查 采用东芝10B胃肠透视X线机检查胃排空情况。受检者禁饮食12 h,次日清晨进标准餐15 min内服完,同时分次吞服钡餐,餐后禁饮食5 h受检者取仰卧位拍摄腹部平片。计算胃半排空时间及胃排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电图参数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组餐前及餐后频率低(P均<0.05);两组餐前及餐后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FD组胃电节律正常16例(29.63%)、胃电节律紊乱38例(70.37%),其中餐前胃电节律紊乱22例、占57.89%;餐后胃电节律紊乱10例、占26.32%;餐前餐后均胃电节律紊乱6例、占15.79%。

表1 两组频率、幅值比较(±s)

表1 两组频率、幅值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正常对照组FD组n 30 54频率(次/分)餐前2.67±0.25 1.92±0.54*餐后2.95±0.22 2.70±0.43*幅值(μV)餐前135.42±49.70 126.40±35.28餐后167.57±68.25 148.65±40.49

2.2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组胃半排空时间长、餐后2 h残留率高(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正常对照组FD组n 30 54胃半排空时间(min)45.29±5.16 69.72±7.84*餐后2 h残留率(%)8.16±1.37 30.54±5.62*

2.3 FD患儿胃电图变化与胃排空的关系 FD组胃电节律正常16例(胃电节律正常组)、胃电节律紊乱38例(胃电节律紊乱组)。与胃电节律正常组比较,胃电节律紊乱组胃半排空时间长、餐后2 h残留率高(P均<0.05)。见表3。

表3 胃电节律正常组与胃电节律紊乱组胃半排空时间、餐后2 h残留率比较(±s)

表3 胃电节律正常组与胃电节律紊乱组胃半排空时间、餐后2 h残留率比较(±s)

注:与胃电节律正常组比较,*P<0.05。

组别胃电节律正常组胃电节律紊乱组n 16 38胃半排空时间(min)59.15± 7.73 75.46±10.30*餐后2 h残留率(%)24.15±7.91 35.73±6.65*

3 讨论

FD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患儿主诉各异,又缺乏肯定的特异的病理生理基础,在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诊断。该病患儿年龄多为3~8岁,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疾病困扰导致患儿生活质量降低,且需反复检查或治疗,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并可能消耗大量医疗资源[6]。有研究指出,FD发病率与性别、社会阶级等无敏感关系[7]。但国内有研究指出,我国FD以动力障碍型最为常见,且随着患者年龄升高,FD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8],但其就诊比例仍较低。

激发胃肠运动的生物电活动称为胃肠电,以表面电极于腹壁胃肠投影位置引导并经电子学处理的胃肠电信号即为胃电图。胃电图是非创伤性、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在受试者腹部放置体表电极,记录胃部平滑肌肌电活动及胃节律,可判断胃运动功能,对胃动力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9]。近年来,随着胃电图技术不断提高及完善,其在临床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10]。临床胃电图多用于儿童、不适宜做胃镜检查的患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有研究表明,约70%的FD患者出现胃动力障碍,多表现为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胃窦部功能异常以及胃电节律紊乱等[11]。一般情况下,胃肌电活动主要包括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两项,其中胃肠道电活动的基本电节律属于慢波电位,反映胃收缩和传导,也是客观评价胃功能活动的生物电指标[12]。胃电图的胃慢波频率与主频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可通过检测胃电功率评估胃收缩幅度。一般情况下,胃电活动主要由胃窦和胃体两部位产生,胃电可作为评估受试者胃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FD多伴随出现胃排空能力差,胃电活动则可用于评估胃排空情况[13]。本研究分别于餐前、餐后行胃电图检查,采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取胃窦、胃体两导联参数的平均值。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组餐前及餐后频率低,两组餐前及餐后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FD组胃电节律紊乱占70.37%。可见,FD组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提示其发生胃动力障碍。

胃内容物排空主要依靠胃肌电活动下的胃部蠕动、收缩实现,主要包括收缩的幅度和节律两部分,若FD患者伴随出现胃动力障碍则多表现为胃电节律异常,包括胃动过缓、胃动过速或节律紊乱等[14]。目前国内检测排空食物功能及胃肠运动方法主要包括压力测定、胃电图测定、胃排空检查等,胃排空检查有分为固体或液体食物胃排空试验,反映在特定时间内胃内食物容纳、移送、排出的过程,常被作为一线测定胃排空功能的诊断方法[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组胃半排空时间长、餐后2 h残留率高。提示FD组发生胃动力障碍。

另外,本研究对FD患儿胃电图变化与胃排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胃电节律正常组比较,胃电节律紊乱组胃半排空时间长、餐后2 h残留率高。提示,胃电节律与胃排空情况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FD患儿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及胃排空延迟,提示其发生胃动力障碍。但本研究临床样本数较少且并未对患儿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有待后续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餐后排空节律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