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连
【摘要】英语学习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变革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结合阅读教学实例,按照“激活--感知--梳理--内化--迁移”五个步骤,探讨在英语活动观指导下如何设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活动观 阅读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1]。本文笔者通过“激活--感知--梳理--内化--迁移”的教学过程,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探讨英语阅读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Monkey King fights White-Bone Monster《三打白骨精》它节选自《西游记》,学生对中文故事内容比较熟悉,但是英文版的《三打白骨精》课文篇幅比较长,生词多,学生理解有困难。但是学生对这个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教学过程
Step1: 激活
为了激活学生旧知和学习兴趣,笔者以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入本课,然后提问学生:1、When we mention Journey to the West, whom do you think of? 2、Can you name some stories in Journey to the West? 最后引出the story topic: Monkey King fights White-Bone Monster 以上引入部分设计源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而进行设问。
Step2: 感知
笔者进一步提问:1.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2.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 Who were in the story? 等问题,让学生通读故事内容,分小组探究故事相关要素
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解决故事的六要素,从而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
Step3: 梳理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故事, 让学生知道课文内容是围绕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三责展开,为学生呈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设置问题:1、How many times did Monkey King fight White-Bone Monster? 2、Why did the white-bone monster turn into three different people?等问题来帮助学生梳理理解故事的相关细节。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意义,还加深了对故事脉络的理解。
Step4: 内化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2]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通过语言、图片等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体验。学完文本后,教师可以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亿达到了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和学以致用。
Step5: 迁移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让学生分组头脑风暴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领会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并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所蒙骗。有些人的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常常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
结束语: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主张语言教学情境化、生活化,我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和兴趣的多种英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主题意义的同时,学习语言,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中,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