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2021-07-13 09:14:21林跃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林跃生

【摘要】初中课堂中,古诗的教学是教师教学任务中至关重要且异常艰难的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学段古代诗歌的学习作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但由于古诗的内容往往简洁凝练,使得其意境与情感通常含蓄深晦,给学生的品读与鉴赏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学生的古诗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引言

初中学段是学生古诗学习的重要时期,古诗的教学,要从诵读入手,重在让学生解意、绘景、明情,最后达到知人明志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运用有效、高效的方式,才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精准把控课堂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紧抓学生的眼光、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固然要重视其工具性的特征,如听说读写的技巧训练,但也不应忽视其人文性的特征,如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正因如此,“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成为了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现代诗歌中运用审美化的教学方式,则能让初中生在感受体验美的过程中,逐步地培育和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讲述《乡愁》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将学生这种切身的感受融入至诗歌的体悟之中,以点燃或增强学生内心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以滋生学生心中对美的感觉,不仅如此,教师亦可推而广之,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尝试着用自己的文字对本地区美好的事物进行描述,如夏季的黄草坪、冬季的石海,或是自己出生的小村落等,而这一过程,又恰是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等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过程。

二、初中生学习诗歌的现狀

诗歌中古诗和近现代体的诗歌有许多的不同,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小学阶段的诗歌主要是以古诗为主,那么到初中之后因为诗歌的类型更加的多样化,这就导致学生在对诗歌的把握和学习上就会相对困难。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杜甫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诗的篇幅较长,增加了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初中增加了近现代诗歌的教材内容,近现代的诗歌无论是在体式、篇幅还是在诗歌的内涵表达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生对近现代诗歌不够熟悉,这就使得其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会比较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难度。

三、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研究

(一)多次诵读,体悟情感。

诗歌为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体裁与形式,诗歌具有典型的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等特征,可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故而,教师在教学时可应用该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与领悟诗人或悲或怨或怒的感情,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诵读,品味诗的韵味、意境、情感等,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形象画面,于感悟里体会作者诗情,对诗歌学习更有助益。学生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感悟到诗人的胸怀,从而鞭策学生成为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之人。

(二)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其意境。

古诗在教学的时候其中最难的点是作品创作的时间已久,对于古诗中的一些典故和背景不被学生所熟悉,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古诗时的最大困难。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一旦遇到包含典故的诗歌,教师一定要通过为学生讲解其中典故的形成过程,同时要围绕诗歌的创作以及时代背景进行拓展讲解,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歌的含义。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苏轼和辛弃疾等等一些诗人比较善于在诗中应用典故。语文教师就要在诗歌学习之前先为学生讲解典故的由来,学生通过对典故的了解,提高其在诗歌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三)品味探究,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伴随着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也需要适时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教师的日常教学体验,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可做如下方面的努力。第一,挖掘诗歌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往凝练着诗人的情感表达,此也可以看做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如舒婷成名作《致橡树》中的“爱”字便是如此。第二,注重对诗歌中非常规的语言结构进行品味。形式美固然是现代诗歌的特征之一,但正如上文所言,现代诗歌的自由属性使其并不局限于结构化的语言,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甜蜜的忧愁”就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值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细细的品析,看似不符合语法规则或逻辑思维的诗句,恰是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之处,也是现代诗歌的魅力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关注此类语言,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其鉴赏能力。

(四)专题教学,传承家国情怀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一目标既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又助推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诗歌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担负着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等任务,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教育指导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提高学生对诗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鉴赏。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注重于背诵以及知识性的讲解,从而忽略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学性。这就需要初中的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细化诗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诗歌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雨晗.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王云.新课标下初中现代诗歌有效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1:11:47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33:25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