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满心
摘 要:任务型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一节完整的英语新授课,包含主课前的热身任务,新课的朗读理解任务和课后的输出运用任务。而教师学会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正确评价学生的输出,将更加激发课堂的活力,营造以学生为主导的任务型课堂。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阶段提出怎样更好地构建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预设问题;生成性学习;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6-0168-02
A Study of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Xiao Manxin (Yuhu primary school,Kunshan high tech Zone,Suzhou,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ask-based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 complete new English teaching,including the warm-up task before the main class,the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ask of the new class and the output and application task after class. And teachers learn to preset questions,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with questions,and correctly evaluate students' output,which will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the classroom and create a student-led task-based classroom.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how to construct a task-based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whole class.
【Keywords】Task-based classroom;Preset problem;Generative learning;Classroom evaluation;
1.用预设问题激活任务型教学
(1)在主课前的热身任务中提出预设
在每节新授英语课的一开始,教师都会设置丰富多彩的热身任务。这些热身任务看上去简单易行,如合唱一首英文歌,做拍手游戏,或者进行英语单词的头脑风暴,都是和即将教授的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而教师学会适时地提出预设问题,就能流畅地衔接课前热身和接下来的新授。
如在一年级英语《This is my pencil》一课中,由于将要学习文具类单词,在热身环节安排了一个文具类单词的拍手歌。但如果直接就开始唱歌拍手,一年级学生由于好奇和天性,会将注意力放在“拍手”而并非歌曲画面中出现的文具类单词上。因此,在歌曲开始前,教师提出预设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文具吧?”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再进行拍手歌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画面上,记住出现的文具。而在学生正确回答出这个预设问题后,教师马上循序渐进地引出“那让我们看看这些文具将如何用英语表达吧!”从而顺利连接到第二阶段的新授课中。
(2)在主课的朗读理解任务中提出预设
步入高年级之后,英语课文变长且复杂,信息量也会变多。英语课文不是叙事课文,通常是信息组合类型的文章。如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My day》,就是教授Mike一整天具体在几时几分做哪些事的课文。这种类型的课文信息量多,学生不仅要记忆各个时间点,同时还要记忆具体需要做的事,常常出现错记、漏记。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会分步骤地进行任务型教学。比如,先看动画回答浅显的问题,再听录音回答第二层问题,最后自己读课文,找出答案。而这些问题除了必须是预设问题外,还应当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比如在教授《My day》时先提出简单预设:谁的一天?由学生看动画解答。再更进一步提出:出现了哪些时间?由学生听录音解答。最后回答:在這些时间具体做什么?由学生自己读课文解答。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学生也能更多地参与进课堂中,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
(3)在课后的输出任务中提出预设
在课文教授完后,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师往往会安排难度更高的输出任务。此类输出任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再创作能力,能做到举一反三。如《What do they do》一课,最后的输出任务教师安排学生互相问答,谈论未来她想要从事的职业。为了不使学生拘泥于课本知识,在讨论前提出预设问题:“你是否有更多心仪的职业?”“还有什么课文外的职业是你未来想从事的?”从而引导学生放开思维,拓展知识,同时可以运用新知进行对话输出。这样一来,课堂讨论气氛会更加高涨,输出效果良好。
任务型课堂是英语课堂的最主要教学方式,而预设问题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英语任务型课堂,能更好地使教师安排的任务达到目的,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教师应该学习和学会巧妙地安排预设问题,使任务型课堂焕发更活力的光彩!
2.用生成性学习引导任务型教学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即生成,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超越。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生成、自我选择和自我完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和认识堆积打包给学生。下面就笔者的个人执教经验,谈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贯彻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在中国有切合实际的表达,即学生能自主地“举一反三”。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课堂。以英语为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每堂课肯定有新授知识,若教师直接传输新单词和句型的语音教学,学生跟着教师反复模仿发音,死记硬背,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同时也失去了生成性学习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英语学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一年级英语课文《spring》为例,spring意为春天,本单元恰好选择在樱花飞舞的四月。所以在新授这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去走廊眺望外面的景色,然后提出问题:“春天的校园中有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树,有花,有小鸟,有云朵……”此时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在学生脑海中生成了许多具体的春天的意象。在此基础上,对应学生提及的回答,同步教授了“tree,flower,bird,kite”这四个单词,学生都能投入其中。
其次,在新知传授之后,贯彻生成性学习也很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在《spring》一课中教授新句型:“look at……”随后引导学生将刚刚学到的关于春天的单词与句型链接起来:“能不能用英语说说你刚刚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成新句型:“I look at the tree”“I look at the flower”……而学生自主地说出的这些句子正是课文内容。如果只是一味对照课文打包传授,想必不会那么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学生不仅会套入刚刚学习的新单词,还会套入之前自己在课后学习的单词,如一名学生说出了“I look at the clouds.”说明这名学生做到了完全的贯通,已经在脑海中生成和恰当运用了新知。教师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启发更多学生生成“可以运用已知知识”的概念。
最后的课堂拓展环节最能体现“举一反三”的内涵。教师应该适当拓展课本上原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自主生成感兴趣的新知,圆满达成生成性课堂任务。在《spring》这堂课的最后,播放一段公园里春色的视频,扩展学习几种花的英语表达,如玫瑰花:rose,百合花:lily。同时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维护好这美丽的景色,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如此一来,学生能更好地将本次所学切合实际生活,留下生成性印象,并时常联系生活去具体运用。
3.善用评价总结任务型教学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学生大多没有母语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体现出一种“不自信”。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成绩较为重要的也是卷面分,长此以往就导致不自信的学生将过多精力投入分数中。过去之所以无法收获理想的英语教学成效,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师都不善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展教学,教学关注点全部都在语法、单词、短语上,忘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在于实践应用,使得学生所掌握的都是“哑巴英语”,会听、会写,可就是不会说。所以,教师应当学会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完善自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习需求,再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英语口语锻炼机会和平台,并鼓励学生多说、乐说和敢说,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课堂上或日常交际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英语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如“What game are you playing?”“Where are you going?”“What's the time?”等,通过英语提问,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也用英语表达,如“You are smart!”(你很聪明)“Great!”“I'm so 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Keep trying!”等,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其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自信。
有句名言说得好:“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蹲下来,把孩子当作朋友。”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英语教材也与别的主课不太一样,书本中充满了游戏、歌曲,能和同桌进行互动。如何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时常运用激励性评价。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质就是面对赞扬会更加有兴趣,有干劲儿。比如当学习到一个较为困难的长音节单词“beautiful”时,多数一年级学生并不能第一次就学会正确发音,如果教师板着脸要求他再次尝试或者直接请别的同学回答,那学生再次开口的勇气势必会被浇灭。应重复他读出来的音“Beau”并用嘴巴做口势发出ti ful的音,大多数学生就会模仿,继续正确发音。在学生发音准确后,马上鼓励表扬,如此一来,下次遇到暂时读不出的单词学生也不会惧怕了。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正确,不应简单、机械地回答:“Right!”(正确)“Yes!”(是的)。应高高兴兴地说:“Oh,You are so great !”(“你真是太棒了!”)“You’re very clever !”(你真聪明!)如果学生答错了,也不应生硬地摇头:“No!”“You are wrong!”(不!你錯了!)应微笑着说:“Sorry!Think it over carefully”(很抱歉,再仔细想一下),听到教师这样的评语,答对的学生会兴高采烈,答错的学生也不会自暴自弃,会重新进行思考。
在课堂实践中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评价语言远比批评、指责有效。激励性评价语言,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世界,使学生具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力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地位越发突出,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打开国门、构建国际发展桥梁的基石,因此,教师要摒弃任务型教学的教育理念,回归生活本质,从生活点滴入手,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红飞.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2020(14).
[2]杨洁.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