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021-07-12 09:42王艳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

王艳芳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才能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展数学思维,最终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开展多样的活动等,以增进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学习来说非常重要.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还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动脑思考,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最终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能力.下面本文从七个方面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数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愿意和教师亲近,才会相信教师的话,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学生因为喜欢某一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不难看到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对该教师及其所教的学科产生排斥的心理.喜欢教师的孩子,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科,成绩即使不十分突出,也不会太差.不喜欢教师的孩子,由于排斥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严重者可能会放弃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所以师生之间一定要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理解与包容学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信任教师,乐于和教师交流,从而积极努力地学习数学.

二、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等,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备课,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恰当地选择方法、手段、策略引领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促使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学习、思考、讨论、探究和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地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起来的,学生有了想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根据问题展开积极地思考,在问题解决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数学问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故事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例如在教授“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讲述孙悟空打妖怪时,一根毫毛变出五只小猴子的故事,提问学生孙悟空拔五根毫毛能变出多少只小猴子,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知识体验性,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教授“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创设学校要粉刷教室墙壁的情境,让学生在實际问题的解决中,渐渐懂得数学的价值,愿意去学习数学.

3.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学习“左右”时,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听指令做动作,在玩中掌握知识.课堂练习以游戏通关的形式进行,兴趣盎然.

4.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虽年纪小,但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体验,教师如果在情境中设置认知冲突,学生会为了证明自己想法而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在黑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直线,把黑板分成面积差不多大的两部分,问学生哪一部分黑板的面积大,学生凭着直觉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并积极验证,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兴趣

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进而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因为小学生非常好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易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创设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大胆的实践操作中丰富形象思维,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学习“统计表”时,学生统计本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欢吃的水果等.学习“1平方米的认识”时,学生站在1平方米的地面上,看最多能站几个人,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概念.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时候,学生把不规则物体分别放在装有水的量筒和长方体容器中,自主探究,增强对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的理解.轻松愉悦的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五、丰富多彩的作业,增强学生兴趣

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活动,学生较好地完成作业,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思维.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喜欢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意识,又能使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分层作业,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师依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作业,这样更易于作业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教师的表扬和认可促使学生肯定自己,不断激起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愿望,逐渐形成学生喜欢数学、积极学习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数学日记,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

数学日记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可以写自己关于数学的日常事情,也可以写课堂上对某一数学知识的感悟,还可以写同学之间数学意见的分歧与统一的过程,又或者是记录数学趣事、名人故事等.记录形式可以是文字叙述,也可以是图画展示等.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展示和表彰,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对数学的情感.

3.画一画,抽象变形象,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抽象思维,教师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画一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教师让学生用图画将数学内容表示出来,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当小老师讲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让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教师把学习水平相同的学生编在一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习题,每次一至两道题,让学生录制讲题小视频,发布在微信群中,互相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评选,教师对讲题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并进行奖励,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大胆表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六、数学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是看不见的,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能提升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蕴藏的人文情怀,感受数学独特的美,为学生数学的学习增添情趣和活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教师对计数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知道实物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到数字的出现(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中的数字—中国的算筹—古罗马数字—玛雅数字—古印度婆罗门数字—阿拉伯数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增强了对数字的认识和情感,数字在学生眼里不再陌生.教师对古代主要计时工具圭表、日晷、漏刻和机械计时器进行介绍,使时间在学生头脑里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加强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对于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相应的介绍,也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适时介绍,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数学故事、名人趣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广阔的数学海洋里,领略不同的风景,体验学习的快乐.

七、开展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1.比一比,赛一赛,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竞赛内容可以是某一领域知识的专项竞赛,也可以是综合知识竞赛等.竞赛分为组内竞赛和班内竞赛.组内竞赛是在相同水平学生之间进行的竞赛,促进学生在自己学习水平基础上获得成功体验.班内竞赛是在全体学生之间进行的竞赛,教师表扬进步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学习.

2.召开数学故事会,在讲、听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关于数学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去找相关的数学趣事,并把故事讲述出来.在有趣的故事会中,学生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增长了数学知识,又获得了快乐,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数学画展览,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习惯于借助直观形象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能用具体的图、线段等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图画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个体数学知识的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时,学生如果能轻松地用图画展示两个分数相乘的事实,那么就很好地掌握了分数相乘的意义,降低了后续分数乘法的学习的难度.如果学生能准确地用线段图表述出抽象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内容,那么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就会变得简单.图画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了,易于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正宪.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