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哈今华
摘 要:创造价值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动力机制。本文基于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作用,且技术创新投入中介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正向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内部控制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本文为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补充。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企业价值创造;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21)03-0032-07doi:10.11847/fj.40.3.3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put and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CHEN Xu, HA Jin-hua
(School of Account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Creating value is the basic dynamic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2 to 20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orporate valu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estm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and enterprise value; Internal control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and enterprise value, that is, internal control strengthens the value creation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estment;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internal control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稳步推进,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开始认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1]。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近些年来发生了如“长生生物问题疫苗”、“雾霾”安全等损害利益相关者的事件,引发了公众、政府以及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危机,这也更加突显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的必要性。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将“实现高质量、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方向和目标。李华檠等[2]认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为主要的动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提升社会福利。因此,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是企業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动力机制。然而,现有文献并未对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形成统一的看法,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不明,这也模糊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其价值创造的影响,有助于理清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动力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提升长期绩效的来源。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需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与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有效互动。这要求企业要积极维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而企业为利益相关者做贡献有助于培养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贡献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而技术创新投入可以转化成技术优势,为企业带来经济效应。根据以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如技术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等相关变量往往被引入作为价值创造机制的中介变量[3,4]。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关系到企业对资金的利用和对风险的控制,这意味着在不同内部控制水平下,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也可能不同。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产权性质等相关变量在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5]。由此,本文引入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以更为清晰地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
鉴于此,本文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的创新贡献在于:(1)现有文献对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仍有异议,本文以中国情境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社会责任贡献经济后效的研究。(2)引入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在理论层面上扩展了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的内在影响机理。(3)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揭示了社会责任贡献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边界条件,这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是企业对包括股东、员工、社区以及消费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所做出的贡献。刘建秋和宋献中[6]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品牌价值提升、企業生产效能提升以及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均具有积极的效果。Steger[7]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在改善企业声誉,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及节省企业生产成本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价值。Schaltegger和Synnestvedt[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影响:避免或降低政府处罚、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业绩水平,以及防止利益相关者的抵制。谢佩洪[9]的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有保值、增值的作用,使企业一方面能够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绩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当前研究来看,尽管对于社会责任贡献是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未达成一致,但多数文献支持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观点。社会影响假说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能够带来良好的财务绩效,通过为利益相关者做出的贡献,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声誉,从而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效应[10]。反之,则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溢价,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资金提供假说的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可以得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实际上也可以正向影响社会责任贡献,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资金支持[11]。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声誉、减少不确定性风险,改善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12]。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1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2.2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技术创新投入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社会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技术创新投入不仅与其自身的情况相关,还需要考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达到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利益相关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所需资源[13]。Luo和Du[14]认为,社会责任贡献的提升能够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有效互通,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Cassiman和Veugelers[15]的实证研究发现,较高的社会责任贡献会使得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更加稳健,而这种稳健性的关系有利于企业从利益相关者获取新知识,不断扩充企业知识资源库,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所需资源,使企业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创新活动。杨战胜和俞峰[16]的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使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2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2.3 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
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Falk[17],吴晓云和张欣妍[18]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也会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创新投入较多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提升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预期。Bloom和Reenen[19]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入形成了先天竞争优势和特殊的路径依赖等无形资源,而这种无形资源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Kur[20]将创新投入与企业品牌价值联系起来,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够提高生产技术、缩减生产成本,使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贡献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投入,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社会责任贡献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投入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传导机制成立。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3 技术创新投入中介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2.4 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
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部以牵制的形式出现的,其功能主要定位于对企业经营等行为的防错纠弊。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了集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与监督活动等为一体的制度性体系,其作用领域涵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指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是内部控制作用的范畴。杨雄胜[21]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对于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履行具有积极的作用。Donal和Martin[22]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决策的适当性是其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事前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程度和企业表现,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而是为了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和荣誉,那么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向关系就会被削弱。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时,管理者谋私行为的可能性将会降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亦会得到有效的实现。李万福等[23]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能够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社会责任资源投入的数量和节点。内部控制通过预算等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平衡资源在经营活动和社会责任活动的分配,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投入的价值创造力。因此,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上看,内部控制为社会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正向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4 内部控制正向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金融类、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各类ST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获取10213个面板数据样本。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CSMAR数据库以及CCER数据库。同时,为了控制极端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所获取数据在1%和99%分位数处进行了Winsor处理。
3.2 变量定义
企业价值。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的衡量方法一般有两种:资本市场的价值衡量和盈利能力的价值衡量。而本文研究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主要考察企业的市场反应。由此,本文基于资本市场的企业价值的衡量方法,采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价值(Q)。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于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本文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24],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环境、政府和社区7个类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类目下的子类,共21个子类。通过企业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搜集数据,给每个子类打分赋值。最后加权总得分并取自然对数,以此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贡献(CSRD)。
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中介变量技术创新投入,以往研究通常用研发投入来进行量化。由于研发投入的数值较大,本文借鉴崔也光等[25]的方法,采用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衡量技术创新投入(RD)。
内部控制。对于调节变量内部控制,本文研究采用迪博指数来衡量。该指标是测量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目标的完成程度,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考虑到量纲的统一性,本文取该指数的自然对数作为内部控制的衡量指标(ICI)。
控制变量(Controls)。除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以及内部控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外,上市公司本身特征也会影响到企业价值。为了强化研究的稳健性,同时借鉴以往文献[26~28],本文选择了以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董事会规模(Bro)、独董比例(Idp)、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Zf)、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此外,还对年度(Year)和行业(Ind)进行了控制。变量说明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变量符号变量名称变量计算方法
被解释变量Q企业价值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解释变量CSRD企业社会责任贡献21个子类加权总得分并取自然对数
RD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
ICI内部控制迪博·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
控制变量Size企业规模年末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Grow营业收入增长率(当期营业收入-年初营业收入)/年初营业收入
ROA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Zf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Bro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总人数
Idp独董比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
Ind行业变量制造业赋值为1,其他为0
Year年度变量当样本为某一特定年份时赋值为1,否则为0
3.3 模型设计
本研究构建了如下多元回归模型,以验证上述假设是否成立
Qi,t=β0+β1CSRDi,t+βλΣControls+εi,t(1)
RDi,t=β0+β1CSRDi,t+βλΣControls+εi,t(2)
Qi,t=β0+β1CSRDi,t+β2RDi,t+βλΣControls+εi,t(3)
Qi,t=β0+β1CSRDi,t+β2ICIi,t+
β3CSRDi,t×ICIi,t+βλΣControls+εi,t(4)
其中Controls为所有控制变量的集合,其他变量的定义见表1。模型(1)为检验假设1的回归,模型(2)为检验假设2的回归,模型(3)为检验假设3的回归,模型(4)为检验假设4的回归。
4 实证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企业价值(Q)的均值为1.879,最小值为0.203,最大值为8.00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差异较大。社会责任贡献(CSRD)的均值为2.967,最小值为2.347,最大值为3.459,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贡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投入(RD)的均值为0.047,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895,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对创新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指数(ICI)的均值为6.557,最小值为6.031,最大值为6.81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内部控制水平较高。
4.2 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在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在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在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在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4.3 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表2汇报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检验结果。列(1)、列(4)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影响作用的回归,结果发现无论是未控制相关变量还是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假设1得到数据支持。列(2)、列(5)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技术创新投入影响作用的回归,结果发现无论是未控制相关变量还是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两者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假设2得到数据支持。列(3)、列(6)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综合回归,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虽然在1%水平上仍然呈显著正相關关系,但t值有所降低,故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假设3得到数据支持。
调节效应回归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列(1)、列(4)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影响作用的回归。列(2)、列(5)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综合回归,结果发现无论是未控制相关变量还是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列(3)、列(6)为在列(2)、列(5)基础上加入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内部控制交互项后的回归,结果发现无论是未控制相关变量还是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CSRD×ICI在5%水平上均显著为正,假设4得到数据支持。
4.4 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改变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衡量方法,将社会责任贡献指数从低到高排序,均分为5份,赋值为1~5,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稳健。第二,考虑到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以缓解内生性问题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偏差。在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中,LM检验的p值为 0.000,拒绝了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Hansen检验的p值为0.434和0.209,接受了所有变量是外生的原假设。由此说明本文所使用的变量是有效的。第三,使用Heckman两阶段法对本文研究假设重新进行检验。将第一阶段回归的逆米尔斯比率(imr)带入第二阶段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再次证明了本文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作用,且技术创新投入中介了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正向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内部控制强化了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实证研究结果与Porter和Kramer[29],肖红軍和张哲[30]的研究结论一致。
5.2 研究启示
本文研究的启示意义如下:(1)立足于当前中国市场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及其后效展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市场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本质,这对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2)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是存在的,且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提升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坚定不移地承担社会责任,为利益相关者做贡献,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资金支持,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另一方面要优化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将其在创新流程中进行合理化分配,为技术创新以及价值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4)内部控制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企业应优化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有效遏制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良性循环。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存在如下研究局限:(1)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是一个非常难以测量的指标,仅凭借打分是难以对其准确衡量的,后续研究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度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以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2)在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中,本文仅考量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后的研究可考虑融入更多的中间变量,以更为深刻地解释社会责任贡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3)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中,本文仅考察了内部控制的调节机制,未来研究可从外部因素考虑边界调节作用。
参 考 文 献:
[1]McWilliams A, Siege1 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6(1): 117-127.
[2]李华檠,吴家曦,李京文.浙江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1,(9):1-6.
[3]朱乃平,朱丽,孔玉生,等.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4,(2):57-63.
[4]朱清香,郭欢,朱小青.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会计稳健性的中介作用[J].预测,2019,38(3):52-57.
[5]涂红,郑淏.企业社会责任、所有制与公司价值[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7-156.
[6]刘建秋,宋献中.社会责任活动、社会责任沟通与企业价值[J].财经论丛,2011,(2):84-90.
[7]Steger U. Building a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Schaltegger S, Wagner M. Managing the business case for sustainability: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Sheffield Greenleaf, 2006. 127-136.
[8]Schaltegger S, Synnestvedt T. The link between green and economic succes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 the crucial trigger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 65(4): 339-346.
[9]谢佩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7):26-30.
[10]Servaes H, Tamayo A.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firm value: the role of customer awareness[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59(1): 1045-1061.
[11]Bardos K S, Ertugrul M, Gao L 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duct market perception, and firm valu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20, 60(1): 1-18.
[12]贾兴平,刘益,廖勇海.利益相关者压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J].管理学报,2016,13(2):267-274.
[13]Katila R, Ahuja G.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arch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6): 1183-1194.
[14]Luo X M, Du S 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innovation[J]. Marketing Letters, 2015, 26(4): 703-714.
[15]Cassiman B, Veugelers R. In search of complementarity in innovation strategy: internal R&D and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1): 68-82.
[16]楊战胜,俞峰.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机理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4,(6):32-43.
[17]Falk M. Quintile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R&D intensity on firm performanc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2, 39(1): 19-37.
[18]吴晓云,张欣妍.企业能力、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与企业绩效[J].管理科学,2015,28(6):12-27.
[19]Bloom N, Reenen J V. Patents real op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Economical Journal, 2002, 112: 97-116.
[20]Kur T S.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value and R&D activities: fortune 500 companies analysis[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9, 158: 1019-1024.
[2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49-55.
[22]Donal V M, Martin P R. A broader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Accounting Review, 2012, 87(3): 797-806.
[23]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81-99.
[24]Clarkson M B E.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1): 92-117.
[25]崔也光,姜晓文,齐英.现金流不确定性、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495-505.
[26]骆嘉琪,匡海波,沈思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9,21(2):199-208.
[27]Porter M E, Kramer M R.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12): 78-92.
[28]Park E, Kim K J, Kwon S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loyalty: an examination of ethical standard, satisfaction, and trus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 76: 8-13.
[29]Porter M E, Kramer M R. Creating shared valu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 89(1-2): 62-77.
[30]肖红军,张哲.企业社会责任寻租行为研究[J].经济管理,2016,(2):1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