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温馨,杨双宁, 岳冬丽, 李 楠, 王丽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肺癌已经成为了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肺癌起病初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困难,待临床诊断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而且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有效率低且不良反应大。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因有效率高,副反应小且耐受性好的特点,为敏感基因突变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推荐用药,改变了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模式。EGFR突变亚型主要为19外显子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2],有学者发现前者比后者对靶向药物更加敏感[3],相对于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患者,19外显子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第1代EGFR-TKIs的PFS更高[4]。作为一种新型EGFR-TKIs,奥希替尼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不可逆地抑制EGFR敏感突变,还可以抑制T790M耐药突变[5]。本研究主要探讨奥希替尼对不同EGFR基因突变耐药后T790M突变的肺腺癌晚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1 病例筛选纳入指标:1)18岁以上(含18岁患者);2)ECOG评分0~1分;3)病理学证实:包含T790M突变+19外显子缺失,T790M突变+21外显子L858R突变2种不同基因组分子改变临床类型;4)采取IASLC所推荐恶性肿瘤TNM分期(第8版),达Ⅲb~Ⅳ期;5)具有可测量病灶;6)经过第1代EGFR-TKIs治疗产生耐药性。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行化疗、局部治疗或免疫治疗;2)存在药物或非药物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史,或需要类固醇治疗的放射性肺炎病史;3)合并血液系统严重疾病;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者。
1.2 一般资料研究程序及实验过程,顺利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依据纳入、剔除指标,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第1代EGFR-TKIs耐药后经病理诊断为T790M突变且合并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19外显子缺失突变合并T790M突变患者纳入19突变组,将32例21外显子L858R突变合并T790M突变患者纳入21突变组。2组被试对象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疾病、ECOG评分、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不间断口服奥希替尼(英国Astra Zeneca公司,注册证号H20170166),每次80 mg,每天1次。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全部被试对象开始研究前必须经脑MRI,胸、腹部增强CT,骨扫描或PET-CT的检查明确有无发生远端转移,准确判断临床分期。被试对象每12周接受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按照实体瘤RECIST 1.1标准[6]对临床近期疗效精确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 +PR计算客观缓解率,以CR +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腹泻、皮疹、骨髓抑制等)的发生。
2.1 近期疗效19突变组CR 1例、PR 30例、SD 15例、PD 4例,21突变组分别为0、19、10、3例。19突变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00%、92.00%,高于21突变组的59.38%、90.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812;χ2<0.001,P>0.999)。19突变组食欲下降、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21突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突变组出现腹泻、皮疹发生率低于21突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突变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较21突变组的8个月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19突变组食欲下降、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21突变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突变组出现腹泻、皮疹发生率低于21突变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致死性。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疾病无进展生存分析19突变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较21突变组的9个月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见图1。
图1 2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一代EGFR-TKIs,比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使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得到了精准治疗,但最终会发展为获得性耐药。发生获得性耐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T790M突变,约占60%[7]。T790M突变阳性即EGFR 20号外显子第790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取代苏氨酸后导致空间结构位置的改变[8]。奥希替尼是一种第3代EGFR-TKIs,可以同EGFR激酶区ATP结合域特有的半胱氨酸-797残基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不易解离,使得其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被阻断,恶性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效应被终结,给予一代EGFR-TKIs耐药患者更新的治疗方式[8]。最新研究[9]证明,一线应用奥希替尼对比一代EGFR-TKIs能够延长患者PFS及总生存期,但由于我国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未纳入医保,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奥希替尼用于一代EGFR-TKIs耐药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EGFR是属于跨膜受体的一种,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关,比如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10]。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区域的18 ~ 21号外显子上,其中最常见突变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占所有突变位点的90%左右,因此叫做EGFR常见突变或EGFR经典突变[11]。为了做到精准治疗,有学者展开更深的研究和探索。一项荟萃分析[12]发现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具有不同的预后和预测作用。多项研究[13-15]证明第1代EGFR-TKIs治疗不同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同,第1代TKI治疗的19外显子突变患者比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获益更大,但目前对于奥希替尼治疗不同EGFR突变第1代EGFR-TKIs耐药后T790M突变的肺腺癌晚期患者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的报道还较少。一项临床研究[16]显示,在应用奥希替尼时19外显子突变比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本研究中2组之间疾病控制率略有不同,但无统计学差异,2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相较,19外显子突变的患者长于21外显子L858R突变,且有统计学差异,本文结果证实奥希替尼对于19外显子突变的患者疗效更好,与预设相符。本研究中2组的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之内,患者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腹泻、食欲不振、皮疹,且较少出现重度不良反应,这与有关研究[17]一致。
综上所述,奥希替尼对于19外显子突变的治疗效果优于21外显子L858R突变,不良反应均可控,但是由于该实验设计为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所以该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前瞻性证实。另大部分患者未达总生存研究终点,未评估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