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五个精准”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
——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扶贫为例

2021-07-12 10:20朱玉新邱明科陈再蓉
科技视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克苏纺织精准

朱玉新 邱明科 陈再蓉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0 引言

精准脱贫战略目标从2013 年提出至今, 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直接无缝对接的技能教育,具有扶贫脱贫“造血”和“输血”功能[1],要进一步抓好职教扶贫,让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孩子有人生出彩机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 职业教育扶贫能为贫困地区改善就业结构,夯实民生基础,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科技致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疆四地州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产学结合、社会服务等功能和优势,主动作为,坚持“五个精准”, 积极投入到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三区三州的职业技术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实现扶贫对象脱贫致富与学院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双重提升的同生共长。

1 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新时期,学院坚持扎根边疆,不忘初心,聚焦聚力南疆四地州的脱贫攻坚,贯彻落实“立足地方谋发展,产教融合图共赢,修身修业齐并进,理论实践零距离,毕业上岗零过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阿克苏、面向南疆三地州、服务新疆,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办学定位,弘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秉承“厚德爱土,重技笃行”的校训,践行“以柯柯牙精神育人,为稳疆兴疆服务”的育人理念,培养爱国爱疆、稳疆兴疆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不懈努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生双证获取率达75%,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5%以上,86%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南疆四地州,56.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四地州的阿克苏地区,贫困地区人才聚集效应明显。 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为贫困地区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3]。

2 精准专业布局,建立动态管理

2.1 精心布局专业结构

作为地方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必须要遵循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要立足和服务于地方,面向和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行业来调整和设置专业[4]。因此,学院专业结构体现立足阿克苏,面向南疆,服务阿克苏地区“76331”发展战略和南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先,充分利用大数据、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细致地进行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精准规划专业布局。 阿克苏地处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规划布局“三城七园一中心”的重要一极,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亟需大量纺织产业工人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院应势而立、适需而调,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开设了三年中职、五年高职、三年高职层次的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纺织服装与设计等新专业,将专业办在“纺织工业城”中,与企业共同培养纺织紧缺人才。其次,学院立足自身办学实际,综合考量专业教学条件和办学历史积淀,建立起凸显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布局体系。 阿克苏借助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阿克苏地区推进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院在60 余年的农牧业类专业办学历史积淀下,架构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绿色农产品加工与检验等专业,将园艺技术专业打造成自治区特色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成为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2.2 建立专业动态管理

专业建设要体现开放性、动态性和前瞻性。 建立先导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产业优化升级方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优势专业覆盖重点产业[5]。阿克苏地区是农业大区,大力发展农业仍是脱贫攻坚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根据阿克苏地区发展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百十一”“十仓百企”“十城百店”工程建设,提升“阿克苏好果源”品牌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战略,学院积极申报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计算机网络与技术等专业,拟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积极申报物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大类专业,动态调整会计、电商、物流、农村经济等专业的招生规模,使专业结构与规模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适应城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服务地区乡村振兴战略。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2006 年已初步建设实现招生,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成为冷门专业,学院动态调整,2009年实施专业冷冻。 但应随自治区旅游兴疆战略,为扩大“阿克苏是个好地方”“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旅游品牌的影响力,2018 年为精准服务旅游兴疆战略又重新申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019 年成功招生,在学院整体生源中,又加大旅游发展前景及人才紧缺宣传动员,使部分新生又调整专业,重新规划职业发展。

3 精准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

地区基于职业教育扶贫战略,2015 年12 月,阿克苏地委、行署将纺织工业城251 亩土地和2 万平方米建筑物用于学院兴办发展纺织类职业教育,决定基于学院原有的纺织类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整合地直3 所职业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集中办学。 2016 年3 月2 日,学院纺织工程系(南疆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学。地委、行署还积极对接综合实力强的华孚色纺、联发纺织等6 家纺织服装企业为纺织工程系紧密型实训基地,政府主导校企唱戏,搭建了学院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平台。 一方面,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在产品设计、技术指导、岗位培训等方面协助企业补齐短板;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发挥实践操作技能优势,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跟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为学院专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根据华孚色纺、巨鹰服装等园区企业对提高员工技能的需要, 学院实施“送教上门”服务,选派双师型专业教师,在企业员工中组建初级班、技术骨干班、管理班3 个层次的岗位专项短期精准培训,精准制订“分层定位、按需培养”的教学方案,为园区服装企业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助力贫困地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4 精准协同育人,创新共育机制

遵循“对准产业设专业、对准企业建基地、对准就业做培训、校企融合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指针,纺织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与华孚色纺等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创新建立“五合一”的人才共育机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资源,采用在校进行“项目教学”,下厂进行“生产教学”的工学交替循环教学模式,将实训课堂搬进企业车间,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与华孚色纺、巨鹰服装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进行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通过企业师傅传技能,校内教师教理论,双方负责抓管理,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落实就业,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赶集效应。 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人、带动若干、稳定一片”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纺织工程系成立至今,共培养4 000 余名纺织类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学生毕业到岗后,上手快、心理安、岗位稳、挣钱多,受到了用人企业的高度好评。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课堂搬进工厂,“两后生”就业不愁》为题进行“两后生”专访报道,央广网、农民日报、新疆新闻联播、新疆日报、阿克苏日报分别以“新疆阿克苏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校企合作促就业脱贫”“职业教育筑梦起航”“文化技能筑就人生梦想”“职业教育助力贫困家庭拔“穷根”,报道了学院入园办学,助力脱贫攻坚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5 精准培训服务,打造扶贫样板

5.1 构建精准社会服务体系,打造精准社会服务品牌

学院紧紧围绕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职业技术服务中心、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 进一步完善精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致力于脱贫攻坚。 一是形成服务新思路,搭建“四方联动”平台。 学院确立主动服务地方产业,灵活制订培训方案、适时开放教育资源,形成“主动”“灵活”“开放”的培训服务新思路。采取政府出台培训政策,行业提供培训规格,企业确定培训需求,学院出台激励机制、加强培训队伍和培训资源建设、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搭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精准培训服务平台,推进社会培训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二是开展多形式培训,形成基地化新格局。通过校企合作多种形式推动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委托培训、定向培训,改变了传统单一在校内集中办班培训的形式, 逐步形成培训基地化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实施“3+3 模式”,增强培训效果。 学院针对培训有别于学历教育的特点, 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在培训形式上提出“三结合”:普及培训与新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单项技能培训与综合技能培训相结合。 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三突出”:突出岗位培训针对性;突出职业素质规范性;突出职业技能实效性。 四是市场化运作,打造人才培训品牌。 充分利用学院护理、纺织机电、煤炭、园艺、会电、文化教育、通信网络类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建立起“政府搭台、学院主角、企业配合、社会支持”的面向地区开放、设施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重点打造了纺织服装、创业培训两大特色品牌。

5.2 开展精准培训与技术服务, 打造精准服务扶贫样板

学院一是以企业用工就业培训为抓手, 结合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积极试点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纺织服装类专项培训、新成长劳动力专项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专项培训等项目;二是积极与园区企业精准对接,确定就业岗位,了解岗位能力,针对需求制订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全部安排在纺织工业城、乡镇企业等地就业,打破了以往培训单位只管培训不管就业的模式,实现了培训、就业、服务无缝连接,打造精准扶贫的样板。学院是阿克苏地区第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阿克苏地区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是企业、 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要窗口。先后承办自治区级考评员培训班,为阿克苏地区培养培训考评员500 余人,充实了地区考评员师资队伍。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等工作精准对接,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将社会服务职能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 完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培训和畜牧行业继续教育培训,近五年,培训达40 000 余人次。

学院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承担社会公益项目。 一方面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平台”,为地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学院还开展“三·三”社会服务项目,组织师生开展“技术、文化、体育”三项目进“乡村、社区、贫困户”的精准服务活动,支持乡村、社区、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如学院利用医学专业优势和特色,坚持常年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义诊、讲座,进行艾滋、结核病防治等活动;园艺技术、畜牧专业骨干教师进入农户田间地头、养殖场所进行剪枝、养殖、防病等专业技术服务。 另外,学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爱于心、践于行”的主导思想,将技术服务融于各类活动中,每年定期开展“三下乡”等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进孤儿院、养老院学雷锋活动;开展“戒毒防艾,关爱健康”“无偿献血”“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等大型公益活动。

通过多年的办学探索,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在“五个精准”上下功夫,做到精准办学定位、精准专业布局、精准产业发展、精准协同育人、精准培训服务,才能发挥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攻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阿克苏纺织精准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