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1-07-11 17:29王丽晖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评价机制课程设计

摘 要:近年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存在研学产品良莠不齐迷乱了眼、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研学过程探究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对课程精准定位,做好研学课程设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方面探讨解决的对策,以期促进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评价机制

“研学”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游学形式,两千多年前,孔子带领弟子到鲁国周边国家进行为期十四年的游学,他可谓是游学的创始人。游学的求学方式发展到宋代已经十分盛行。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就得到了广泛关注。江苏、上海等地最先试行,接着其他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研学旅行发展势头愈演愈烈。

一、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研学旅行顺应时代的潮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育空间,改变了中小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考察探究、体验生活、参观学习……不仅体验了集体出游的乐趣,还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但客观来看,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1.研学产品良莠不齐

学校研学旅行多与旅行社合作,给旅行社带来了发展机遇,这块大蛋糕吸引大小旅行社都想参与其中。于是,一系列研学旅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产生,但所开发的这些研学产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如笔者学校曾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为期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其活动安排如下:进行团建;到天竺山香草园认识各种香草、亲手制作标本;体验闽南童玩;宿舍文化建设;参观嘉庚纪念馆;进行美学体验釉下彩绘;表彰优秀学员。这样的研学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十分喜欢。但也有的研学产品内容较为简单,基本上是“游戏+劳动体验”或“参观+动手制作”之类的活动模式,如组织学生到一个农场玩游戏、包水饺、烤地瓜。所以,学校最好在研学活动前对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研学项目,以免迷乱了眼。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学生是参与研学旅行的主要角色,但因为参与度较低,无法在研学旅行中很好地突出其主体地位。学生事先没有做与研学相关的功课,只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按既定的安排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也有限制,学生缺乏自主性。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个人素养的培养效果。

3.研学过程探究不足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尚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整体实施效果不大理想。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存在重游玩、轻学习的现象。有些研学活动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游玩为主,研学形式单一。表面看学生玩得很开心,但热闹地玩耍过后,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东西甚少。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存在虽有学习、缺乏探究的现象。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停留于大致浏览、浅尝辄止的学习表面,没有进行思考探究。活动结束后,基本上是“船过水无痕”。

二、研学旅行问题的解决对策

1.精准定位,做好研学课程设计

《关于推进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可见,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必修课程。学校应对研学课程进行精准定位,做好课程设计,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有些家长有社会资源,也有策划才能,如能加入课程开发的团队中,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课程实施的空间。若能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则能增加课程开发的深度,开发出品牌研学课程(如“STEAM主题研学”“闽南文化”主题研学),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还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对家乡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探究,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例如,厦门大学有“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之美名,它已经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学校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利用这么好的资源,引导学生对厦门大学进行深度游,将旅游与研究性学习真正结合起来。其课程内容可以设计如下:(1)活动前查找资料,了解厦门大学的概况及创办者。知道了陈嘉庚先生宁可变卖大厦也要建立厦大的故事,嘉庚精神会根植于学生心中。(2)经厦大教师讲解,了解厦大的校史及知名校友,如鲁迅、陈景润、冰心等,感受厦大名人辈出及雄厚的师资力量。设计制作厦大名人卡。(3)打卡厦大著名景点芙蓉湖等,感受厦大的美丽风光,拍摄制作音乐相册。(4)参观学生住宿和用餐的地方,采访厦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说不定努力学习,今后考上厦大的梦想的种子会在学生心中由此萌发。(5)活动结束后设计厦门大学旅游线路图,鼓励有能力的小组撰写研学报告。这样,将研学旅行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融合,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完成学习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相互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2.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笔者认为,研学旅行强调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因而研学旅行应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应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这样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增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了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只是电视、报纸。除了QQ群、微信群外,教师可通过抖音、公众号文章等方式,宣传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及意义,让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有了更多的认知,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其次,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事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一些研学项目的认同度和建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行设计。设计后的几种研学线路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研学结束后,还应对研学效果进行调查,倾听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内容及线路安排等做出及时调整。

此外,如能讓学生直接参与课程设计,是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提高的最好方式。这个方式海沧区某学校已进行尝试,教师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研学旅行攻略,包括住宿的选择、研学景点的选取、路线最优化安排等。学生成立活动小组,通过网络、马蜂窝App等渠道搜集资料,探究制定出研学线路。最后各组交流展示研学活动方案,师生评选出较优方案的5组,而这些脱颖而出的小组成员,就可以参与研学实践。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只是充当辅导员的角色,行程安排则由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笔者认为,此校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以旅行为载体的研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成长。因为是出省研学,要考虑经费、安全等综合因素,故参与研学实践的毕竟是少数学生。不过可借鉴其做法,让高年级学生结合我市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科普基地等资源设计研学旅行线路,票选出较优的研学旅行线路。虽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但这样推选出来的研学产品想必也是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再参考专业教师或专业人士、家委、旅行社的建议,最终完成精品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这样,学生从自己探究、参与设计,到最后的研学践行,一直是充当主人翁的角色,增强了主动探究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学习成就感。

3.注重发展,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关于推进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要求:“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但从目前来看,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体系或者建立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利用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与促进。基本上是活动场面热热闹闹、活动过程快快乐乐,结束后学生写一篇作文,一场研学旅行就这么结束。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有何收获反思与经验教训、活动有何成效、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研学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否达成等等,皆不得而知。因此,有必要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建立针对学生研学过程表现和研学成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可从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分工合作、调查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而结果性评价则可从学生的研学反馈、收获反思、研学作品成果等方面来考量。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下次活动中担任景点或展馆的讲解员。几年前笔者去福州旅游时,遇到有小学生利用假期在景点当志愿者讲解员,当然事先要经过培训。笔者认为可借鉴这个做法,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对教师的评价可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管理规划、指导探究等方面进行;对研学基地的评价可从安全保证、服务质量、知识趣味、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考量;而旅行社的评价指标可从交通工具、食宿安排等方面进行设定。运用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促进多方对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视与热情,让研学旅行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研学旅行打破了固有的课程模式,改变了学生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社会。这是一种可喜的课程变革,也受到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认可。但因为定位不准、课程意识不足、安全重责、师资力量不足、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限制了研学旅行开展的深度。但相信,只要学校及教育同仁们积极思考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寻求多方合作与支持,就能全面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刘新生.研学旅行,学生成长的开放课堂[N].光明日报,2019-05-28(14).

作者简介:王丽晖(1973—),女,福建厦门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学生课题研究及研学旅行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评价机制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