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义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逐渐认识本质的过程。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讲,由具象到抽象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学生在具象与抽象相互转换的渗透中需要一定的支架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本期的两个课例应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促进有效学习,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看见了学生对“曹冲称象”科学原理、“周长变化”数学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冉美玲等老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成功化解识字教学中“集中教学难度较大,分散教学单调琐碎”的矛盾,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有效。
(1)化单调为生动。课例在学习“秤”“议论”等生字词时,充分利用学习系统小白板、图片插入、插入视频、载入音频及遮罩和聚光灯等功能,让学生认识秤的各种形态及演变过程,直观感受“议论纷纷”的动态场景,从而增强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并且对重点生字的笔顺笔画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在生字书写结束后及时拍照上传反馈,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对书写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展示,对书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班订正,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单独指导。
(2)化抽象为直观。曹冲称象的过程步骤较多,并且涉及物理的浮力知识和数学的等量代换,这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到其中的巧妙之处。在学习中,恰当应用学习系统视频插入、动画播放、局部显示等功能,让学生直观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其中的原理,为之后的复述降低难度。同时,打破教室的限制链接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阅称出大象重量的其他方法。通过资料的筛选和交流,并且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曹冲的方法之精妙,油然而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有效进行了思政教育。
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动手操作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实物操作模式,很难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和足够的操作物资,并且不利于集体展示和重复展示,从实物演示到符号表征缺乏必要的支架。钟沛育等老师带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在探究活动中,强化和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深度理解和广泛迁移。
(1)构建可视课堂,发展核心素养。在学习环节,学生因为动画的吸引,迅速进入状态,有选择地进行自己喜欢的探究活动,调用资源进行反复试验和实践;在展示环节,对学习平台平移、拖拽等功能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极好地完成了交流。学生经历操作、比较、归纳、概况、总结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平面图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初步感知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完成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链接。
(2)优化反馈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课例设计了4个不同层次的练習,应用学习系统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点对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由于能够得到系统的实时反馈和教师、同学的及时帮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