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 要】近几年,全国逐步推行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该教材以通史体例编写,纲要形式呈现,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含量大,这给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主题式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了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设计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还建议“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對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基于主题式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重整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用统编版教材上好高中历史课的一个很好选择。
一、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在不同领域中,“主题”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历史教育领域里,主题应指涵盖某部分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线索或思想内涵。
“主题式教学”是从国外引入应用于我国学科教学中的,主要指以文本和内容为载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国外,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式教学”多指在综合课程中用主题来贯穿各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学者对主题式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是指每一堂高中历史课用一个核心内容或一条主要线索或一个思想内涵作为主题来统领课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二、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尝试
——以统编版教材“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为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是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二课,主要讲述清朝的政治形态、疆域奠定和统治危机的出现。基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从本课标题的核心词入手分析,将本课的主题定为“鼎盛与危机”。下面是我基于这一主题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整的尝试。
(一)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教材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标准给我们明确了教学内容的目标,让我们明确需要交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给学生所需要的,从而达到我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由“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三个子目组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从课标分析,“疆域的奠定”属于“鼎盛”,其包括了疆域的开拓和经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危机的初显”属于“危机”。从教材分析,教材在“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这一子目中,阐述了此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有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勤政、奏折制度、军机处的设立及文化控制。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史料可以分析出此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有利于实现和维持盛世,从这个角度看君主专制的加强也属于“鼎盛”。所以,讲授本课时,我将教材三个子目顺序重整,变成“疆域的奠定”“君主专制”“统治危机”。分析康雍乾君主专制时我用正反两段材料,让学生在史料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此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既是实现和维持盛世的保障之一,同时也产生了极权统治而导致内忧不断,而且可以自然而然过渡到“危机”。这样重整教材可以使教学内容和程序更切合主题,教学环节更紧凑,可以更顺畅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归宿,围绕主题明确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历史学科需要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实现。因此,围绕主题明确教学内容,都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归宿。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在每一次的历史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体现,无法将其单独而言,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一次历史教学侧重于某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侧重于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以这一素养的培养为归宿,我将“鼎盛与危机”这一主题放在整个世界的时空中去讲解。“鼎盛”主要体现在从中国历史纵向来看,此时期的清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出现了一百多年的鼎盛局面;“危机”主要体现在世界历史横向来看,此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等都落后于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主题重整教学内容,利用地图、时间轴、对比史料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目标,最终使时空观念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三)以学情为依托,紧扣主题取舍教学内容
能否正确分析学情,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发展情况等分析。
高中生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也都极具可塑性。认知上,高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形成,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学习自觉性明显提升。思维上,高一的学生思维能力更成熟,理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发展。情感方面,高一的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知识方面,基于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已掌握《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设立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清朝的疆域、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文字狱、官僚体制的腐败、农民起义等,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缺乏对这一时期史实的整体把握,缺乏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正确掌握。
因此,在讲解“疆域的奠定”时,我对疆域的经略通过对比前朝作了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清朝疆域的奠定不仅是建立了与现代中国基本吻合的版图,更重要的是清朝对疆域的经略使之形成了一个主权国家,从而形成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保持历史的连续性。这样,帮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理性认识。在讲解“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重点讲解了初中课本上没有的“奏折制度”。在讲解“统治危机初显”时,我对内部的统治危机表现点到即止;而对外在隐忧,因涉及到中西联系,知识迁移和运用都比较多,我重点讲解,并将此时期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放在世界历史中去看,让学生对此时期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有理性认识。
三、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注意点
(一)主题切合课程标准,内容整合紧扣主题
主题式教学的主题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而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起指导作用。因此,确立的主题必须切合课程标准,反映课程标准,而我们紧扣主题进行重整的内容也才能反映课程标准,从而可以通过主题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主题仅仅为了有主题,主题脱离了课程标准或者内容的整合与主题无关联,那主题式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意义,教学内容的重整也会成为多余。
(二)知识的重构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统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建立在知识掌握基础之上。通过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迁移、重构知识,进而掌握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因此,帮助学生通过其知识的重构来提高能力必须要将知识的重构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统一。
(三)遵循学科特性,精选内容整合
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有其前后脉络,史事之间也有其逻辑关系。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史事信息、历史材料及相关理论的正确性,避免错误的概念和方法,史料的选择更需要采用多种甄别方法判断其正确性。我们在重整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符合史事之间的正确逻辑,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教师通过主题式教学才能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学会反思历史,感悟歷史,以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给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逐渐发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是用统编版教材上好高中历史课的重要一环,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非一件易事,我们还将且行且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童超.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探析[J].汉字文化,2017,(21):77-78.
[3]陈志刚,杜芳.基于主题教学的高中统编教材内容整合[J].历史教学,2020,(0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