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7-11 13:43闫晓琴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政治教学应用分析

闫晓琴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行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彰显出其优势,可通过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意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将新旧知识结合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审视以往的授课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依托问题导学法,将其融入授课各环节,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创设不同情境并借助典型的问题,使学生摆脱思维的禁锢,带着求知欲望紧跟授课节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88-02

【Abstract】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has demonstrated its advantages in high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s.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inquiry through scientific and inquiring questions, so that they can combine new and old knowledge to find multiple methods can effective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high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s, teachers review the past teaching models and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relying on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tegrate them in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problem design, create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use typical problems to free students from thinking. Imprisoned, keeping up with the teaching rhythm with curiosity.

【Keywords】High school;Political teach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Applied analysis

素質教育的核心即对授课方案进行切实有效的创新,而思维是优化授课模式的动力,问题又是打破固定思维的有效“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热情,使之基于问题进行有方向的探索,继而构建出新时期下高效的政治课堂。

一、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重点在于问题的设计环节,要依托带有典型性的问题对高中生进行相应的引导,故教师要谨遵设计原则,使问题彰显出极强的科学性,将问题导法学落实到各授课环节。具体而言,一是典型性原则,因高中生已课堂上暴露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并付诸行动,那么自觉性不足,导致学习的能力较弱,只会依赖教师的引导,故缺失方向性。为此,教师通过问题给学生指导前行的方向,使之不再盲目,改变以往“减少错误”的学习方式,而是给其自由,使之能够将精力放在“追求卓越”上,带着主动性去寻求让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多种办法,使其个性特点实现极大程度的释放,可创造出“奇迹”并使挫败感消除。二是导向性原则,即依托多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及当中联系做到切实掌握,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看到自身的不足,迫切希望在课堂中得到补足,满足其不同阶段的求知欲望,也锻炼了其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以时间为轴展现出各阶段经济的发展和已获得的成效,同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使之看到经济前行的不易与艰辛,燃起民族自豪感。此时,教师给出带有导向性的问题“公有制的含义是什么?”“该如何去阐述?”使学生带着方向去听课,能够跟上授课的节奏,对含义所涵盖的两方面内容做到吃透,同时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的组织,使表述更为准确而不会产生歧义,继而轻松地掌握枯燥的内容,无须再通过死记完成记忆,在后续的使用中也不易搞混,能够解答与经济类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我国坚持当前经济制度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理论,借助自身的能力去分析并找到所需答案,使之分析的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将问题导学法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二、提高问题的深度与生活性

为使问题富含一定的深度,教师会融入生活元素,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导入问题,但这不是简单的互动,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其思考并完成后续的探究,彰显问题的合理性,抑或是加入趣味性内容,点燃学生好奇心,构建出问题导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内容时,教师从学生熟知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费”入手,让学生回顾生活经历、调动脑中的生活经验来分享自身是如何对生活费进行管理的,使之能够马上将生活与课堂做到有效连接,同时也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消费。此时,教师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政策完成新课的导入,提出“让一部分人在合法方式下先富”与“鼓励资本与技术参与收益的分配”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也让学生尝试分析“如何实现再分配的公平?”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抑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辩论赛,极大程度地巩固知识学习,也给后续的授课埋下伏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布置生活化的作业,鼓励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真实收入进行调查并做到相应的记录,可用数据表或统计图等方式制作成简单的报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之看到政治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生活调查让学生看到劳动分配的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更有效地理解我国现行分配制度具有极强的合理性。学生理清了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当中涵盖的知识做到梳理,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借助知识体系,使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实际授课中,问题导学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政治学习中潜在的乐趣,另一方面能让其发现问题并借助脑中知识与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迎合了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也构建出了新时期的高效课堂,将问题导学法做到细致化的落实。

三、设计带有探究性的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付出一定的精力,保证每一个问题均可让学生进行跨领域和多角度的探究,使之在解题时能够实现思维最大程度的释放,走入多元发展的新空间,锻炼其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的内容时,教师可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因学生多会从劳动者和国家的角度去考慮就业问题的解决,那么教师可通过问题让学生转换思考的方向,故提问“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都在谁手里?”“劳动者能否实现就业,是由谁决定的?”此时,学生发散思维,开始从多个角度对就业的选择权和影响因素进行考量,马上意识到企业在就业问题的解决中也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继而将问题快速、准确地解决。教师随之进行点拨“劳动者如何保护自身的权益?”“我们身边的亲人有没有遇到与维权相关的经历?你会给亲人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使之对生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需组织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取出所需的部分提出建议,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还应进行相应的总结,让学生将本节课提出的问题串联起来,使之发现问题之间的潜在联系,可让其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好所学内容。在实践中,教师结合高中生的成长需求和时政新闻等,设计更多带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让其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打破以往的固式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以往的授课方案已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真实需求,故教师将问题导学法与授课环节做到切实有效的结合,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技能,使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极大程度的巩固。在实践中,教师设计多元的问题,迎合高中生的喜好与个性特点,使之在解决过程中将潜能释放,也看到各种现象的本质,使思想得以升华,人格愈发健全而形成核心素养,走入与自身需求相契合的发展天地,跟上时代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程世明.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5).

[2]冯小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35).

[3]王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2).

[4]邹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9(0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政治教学应用分析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