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三年级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思考

2021-07-11 13:44王真真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年级朗读对策

王真真

【摘  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学好语文对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和能力提升都非常重要,而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很多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对于三年级学生朗读的认识,以及如何解决学生在朗读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三年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64-02

【Abstract】Chine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unity.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in all aspects, and reading aloud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Chinese learning. Many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blems in reading aloud.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briefly talks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reading aloud for third-grade students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students in reading alou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 aloud; Grade three; countermeasures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三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间过渡阶段,在朗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一、问题表现

第一,基础薄弱型。这类学生主要表现在字音字形掌握不扎实,导致读错词语和读破句子。生字词是语言的组成单位,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这些生字的发音,对朗读的正确和流利与否影响非常明显。这类学生一般生字词掌握不扎实,朗读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当停顿、发音错误、重复朗读等错误。例如,在朗读部编版三年级课文《肥皂泡》时,有的学生这样读:“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明显停顿不当,导致句子读得七零八落。

第二,夸张表演型。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朗读时动作和语言过度夸张,不是为了完善朗读而夸张,而是为吸引注意而表演。这类学生往往不够细心,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这就导致他们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难以在朗读中正确充分地展现文章情感。

第三,不愿开口型。这类学生通常上课时不愿意主动朗讀,很少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而且朗读时声音很低,读书时经常断断续续,读错、填字、漏字等情况比较常见。

第四,机械朗读型。这类学生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类学生表现为朗读死板,没有起伏变化,通常只会用加大音量的方式来表现文章情感。还有一类学生表现在唱读明显,朗读时拖音严重,所有的句子都套到一样的语调模板里。

二、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层面的原因。一是朗读指导时间不足。教学任务和时间是既定的,三年级语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段落、默读、习作等都占用了大量时间,分在朗读上的时间有限。这有限的时间要分散在每个40分钟的课堂里,要想面面俱到地指导每个学生,难度非常大。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模糊。就笔者的实践和观察而言,大部分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相对来说方法比较模糊,指向性不明显。例如在朗读课文《燕子》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于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呢,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再如在读《陶罐和铁罐》中:“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生气地读,再生气一点”,那么学生如何表现生气呢,怎样才能在朗读时表现出更生气呢,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大部分教师缺少具体的方法,更多的是这种宽泛的指导。三是朗读难以量化评价。如果是写字和背诵,学生哪里错了,哪个不会写不会背,我们一检查就立刻明白了。但是朗读不像生字和背诵那样对错明显,尤其是对于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有时难以给出客观量化的评价。另外教师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有时候也很难让学生百分百接收到。

第二,学生层面的原因。一是缺少兴趣。学生本身对读书不感兴趣,课堂上需要朗读时,他们往往应付式地完成读书任务。这也和他们语言基础比较薄弱、表词达意的能力不强有关。二是缺少自信。也有一部分学生朗读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更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这部分学生的不自信,有的是因为自身的性格,他们在朗读前头脑里已经想象了千万种困难的可能,因此畏缩不前。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平时在学习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较少,他们在朗读前,已经先在头脑里设定了自己不会读好。三是缺少思考。要想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上。而现实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文章往往缺少自己的思考认识。这就导致他们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不能把自己带入文章的人物角色中。

三、方法对策

第一,引起学生兴趣。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文章以及绘本等,利用这些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把课文和绘画或者音乐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绘制课文思维导图,制作介绍课文的读书卡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手抄报等。我们也可以把课文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还可以让学生边打拍子边朗读等。引入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班里定期举行朗读比拼,为学生颁发荣誉称号,发给他们小奖状,用手机记录学生的高光时刻。学生在参与中往往能产生非常高涨的兴趣。

第二,建立自信。即时评价对于学生检查自己的朗读是否到位、是否需要改进非常重要。即时评价不应该泛泛地说,最好落实到具体的方面,例如“你读得很流畅,停顿也非常棒,同学们都听入迷了!”主动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朗读,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时的闪光之处,不仅要在学生之间横向比较,还要注意学生个体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第三,引导思考。不同的文章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种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设身处地地进入人物内心,相信学生的朗读就会更加“走心”。例如课文《鹿角和鹿腿》中的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我们可以让该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会鹿的高兴与自豪,再来读句子。

第四,重在范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范读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教师在朗读时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学生能够模仿得非常快。在这种模仿中学生会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朗读方法。例如学习重音时,我们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重读不光可以声音加重或音量增大,有时候轻读也是一种方法,在正常的语速中加快或减慢也可以起到强调作用。

第五,利用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让学生发语音进行朗读,不仅可以听到学生读得是否正确流利等,也可以注意到学生的停顿、语速、语调、轻重等。例如我们班用钉钉检查朗读,软件会自动把语音转成文字,这个过程其实也间接检查了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

第六,创造机会。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朗读中,例如充分利用每天课前晨誦时间。学生入校后到晨诵的时间,也要争分夺秒地利用,假期里对朗读也不能放松。古人云:“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长时间没有进行朗读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下降。

成功贵在坚持,要想练好朗读,一定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掌握方法不断练习,一定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靳颖.谈小学语文阅读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J].才智,2020(17).

[2]宋登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加强朗读训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三年级朗读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