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法”到“学法”:历史比较法转型的策略探究

2021-07-11 06:16汪玉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比较法教法学法

汪玉花

[摘   要]从“教法”到“学法”,反映了深层次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为此,文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比较法课堂教学应用案例进行反思,提出历史比较法从“教法”到“学法”转型的策略,期望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初中历史教学创造新天地。

[关键词]比较法;初中历史;教法;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6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以“教”为主的教法的批判不绝于耳,而以“学”为主的学法则成为大势所趋,成为众多一线教师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从“教法”向“学法”的转换,恰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的理念不谋而合。比较法作为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常常以“讲授”“讲解”等以“教”为主的教法出现,成为教师“独霸课堂”的常用手段,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鉴于此,笔者根据相关资料,阐述了历史比较法及其分类,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了历史比较法在实际教学中从“教法”向“学法”转型的策略。

一、 历史比较法及其分类的简述

历史比较法是指将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现象、事件、人物、概念等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异同、总结概括规律的方法。目前历史比较法往往从内容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内容的真实与否维度、内容的范围大小维度以及具体内容的维度四个方面来划分类型,具体可以分为“横向比较法与纵向比较法”“事实比较法与反事实比较法”“宏观比较法与微观比较法”以及“求同比较法与求异比较法”(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比较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但每一种比较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实践应用历史比较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现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比较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被选比较法的优越性,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历史课堂。

二、 历史比较法从“教法”到“学法”转型的策略探究

历史比较法从“学法”到“学法”的转型,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那么如何发挥历史比较法以“学”为主的学法功能呢?《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内容,该课可以分为缘起、兴衰以及余响三个部分。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选择了反事实比较法、事实比较法以及求异比较法三种方法开展以“学”为主的学法尝试,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变,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 反事实比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唯物史观

兴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必备条件。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反事实比较法要求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创设一个与某个条件完全相反的“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发展趋势。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反向假设”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展开讨论。针对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教师可刻意引导学生主动创设“虚拟历史”情境,让反事实比较法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而通过多次重复,学生会逐步发现某些因素对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某些因素则是历史发展的偶然,从而于无形之中掌握唯物史观的观点。

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笔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洪秀全走上反清道路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阅读教材第14页中描述洪秀全经历的内容。学生通过对比众多事件发现,科举的失败与在偶然机会下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是具有关键性的两件事情。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反事实比较法展开学习,让学生对“如果科举没有失败,洪秀全是否还会走上反清道路?”“如果洪秀全第二次去广州时没有在街头拿到基督教的宣传册,他是否还会走上反清道路?”“如果洪秀全没有走上反清道路,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设问进行讨论。学生对“假设”的历史具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融入课堂、自主展开思考。通过讨论,学生能逐渐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民运动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这样学生于无形之中就掌握了唯物史观的观点。

2.事实比较法:促进学生自主分析,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分析、研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历史。事实比较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随后的综合归纳与抽象概括。教师通过简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事实比较法,再提供材料让学生主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能有效促进历史比较法从“教法”到“学法”的转型,充分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的梳理,学生发现太平天国在1856年达到了军事全盛时期,而同年天京事变的发生让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全盛转向衰落的标志?接下来,笔者用事实比较法引导学生一一列出天京事变前后领导核心、军事力量等方面的变化,而学生通过比较迅速掌握了这一教学难点。在探析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时,笔者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进行自主分析,并对其中的条例进行一一对比。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事实比较法运用的熟练程度。随后,笔者提出“问题串”,让学生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地理解两个纲领的优点与缺点,反思自主分析的不足之處,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求异比较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只有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全面、科学、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与现象,把握历史规律。其中,求异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在运用求异比较法的过程中,学生要先听取针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评价与看法,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逐步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认识。只有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法,形成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人物、事件及现象的习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革命性”,但也具备一定的“破坏性”。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单视角”的现象,笔者列举了三位学者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运用求异比较法实现辩证思維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逐步发现,三位学者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不同的理解:胡绳充分肯定了它对封建统治秩序以及外国侵略者的打击贡献,徐泰来认为它对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潘旭澜则认为它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通过自主分析、深入思考,学生逐步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还通过辩证分析初步掌握了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辩证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比较法,并能将其运用于历史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为教而教”向“为学而教”的转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而从“教法”到“学法”的转型,恰恰反映了深层次教学理念的转变。历史比较法从“教法”到“学法”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历史教师应根据各种比较法的优缺点,结合教学实际将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尤其要注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而让历史课堂“活”起来,逐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仲欣欣.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2]  马赞.抓住课改新契机,从“教法”研究转向“学法”研究:专访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美术教研员李方[J].中国教师,2012(23):9-11.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比较法教法学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