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
[摘 要]为使学生形成热爱自己民族和家乡的高尚情怀,在教学《世界文化多样性》时,可引导学生围绕当地文化开展实践探索。文章以南宁文化为例,首先带领学生对“南宁白话方言研究”“南宁丧葬文化研究”“南宁饮食文化研究”三个主题开展了实践研究,然后对此次实践型课堂进行了评价与总结。这对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型课堂;南宁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48-02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全国各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堂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广西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省份、国家西部大开发省份,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更应严格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以彰显我们的民族特色、边疆特色。在教授必修3文化生活时,为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索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形成热爱自己民族、热爱自己家乡的高尚情怀,增强政治认同,笔者进行了一番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实践探索。下面以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题《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例进行叙述。
一、实践型探究问卷调查
为了掌握学生对南宁文化的了解情况,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你对南宁文化的了解程度,南宁文化中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你最感兴趣的南宁文化是什么,你对保护南宁文化是什么态度,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南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南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南宁文化需要怎样的创新性发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南宁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学生对南宁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探讨本小组研究的内容,并在活动结束时以实践型探究活动的方式展示各小组的探究成果。
二、实践型探究活动的开展及其与相关学科融合探究汇总
(一)实践型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一小组以“南宁白话”为实践主题,学生通过走访南宁市一些有名的老街道,如“金丝巷”、解放路、七星路等,与老南宁的阿公阿婆交谈,了解南宁白话在历史中的演变。该活动对应的学科任务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理解不同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指向的学科知识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不同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第二小组以“南宁市博物馆”为实践主题,学生通过参观南宁市博物馆,了解到南宁文化其实属于稻作文化的分支。该小组成员研究了南宁远古时期的丧葬文化——屈肢葬。屈肢葬与距离南宁135公里之远的宁明花山壁画一样带有神秘色彩。 该活动对应的学科任务是“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的关系”,指向的学科知识是“文化的多样性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
第三小组以“南宁的饮食文化”为实践主题,探访了老南宁的经典美食——老友粉的生产制作过程。在有名的老友粉傳承基地——南宁市亚光饮食公司,学生全程参与了老友粉的制作过程。这家老友粉店虽然历经风雨,但20世纪80年代那宽大的饭桌,以服务员白色衣帽、蓝色袖套的统一服装仍保存了下来。小组学生在煮粉师傅的带领下半熟练地热锅,倒入热油、蒜末、酸笋、肉末,然后翻炒起来,随后加汤倒粉,盛上,一碗极具南宁特色的老友粉就这样做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认真地倾听煮粉师傅对老友粉的介绍,深刻体会到南宁文化对南宁人所产生的深远持久的影响。该活动对应的学科任务是“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如何创新”,指向的学科知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二)实践型探究活动与相关学科融合的探究
各学生小组在对应学科任务的指导下,结合本小组实践探究的过程,制作了关于本次实践活动的PPT总结和文字汇总,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一小组从对“南宁白话”的探究中寻找到南宁文化具有的包容性特征。南宁粤语,俗称“南宁白话”,是汉语族粤语语种的一个分支。粤语来到南宁后,就和本地的平话相融合,于是南宁白话诞生了,它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了一个外来语种,并且绵延使用了1000多年。调查小组通过走访老城区,窥探出南宁方言文化其实蕴含着不一样的色彩:人们通过方言把一些传统节日的喜庆融入其中。例如学生发现在“贺元宵,挂彩虹,家家门前挂灯笼。到处有人舞狮子,仲有一处耍长龙。狮短短,龙长长,满街锣鼓咚咚响”这一南宁白话童谣中,南宁人将传统节日中的一些风俗和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都表达了出来。又如这首南宁白话歌谣,“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去街卖,阿嫂系屋绣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好天罗来晒,落雨执拾埋”,它蕴涵着浓郁的南国风,保留着南宁本土文化的个性。最后这个研究小组得出结论:“没有方言,南宁还是南宁吗?一个失去方言的城市是可悲的,历史要随之断裂,文化要随之流失,城市形象也要失去个性和光彩。”随即他们发出号召:要更加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关注南宁的方言文化,尊重好、培育好、发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第二小组在探究“南宁市博物馆”的过程中,被南宁古时候的丧葬文化——屈肢葬所吸引。屈肢葬是在南宁生活的先人们在人过世之后采用的丧葬形式,其主要是把遗体肢骨曲折,使下肢呈蜷曲状,然后葬入墓坑。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特别是中国墓葬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很盛行,在南宁附近就多次挖掘出这一形式的墓葬。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发现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下游的草原上,也流行屈肢葬,时间大概为公元前3000年。该小组学生得出结论:屈肢葬并非中国特产,也并非南宁特产,而是流行于世界部分地区的文化现象。南宁的屈肢葬在当时也许是受到了外来风俗的影响,因为对于文化发展来说,传播的作用确实要比独立发明大得多。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在交流中进行传播,它不仅有自己鲜明的特性,还具有世界文化所具有共性。
第三小组探究“南宁的饮食文化”时,通过制作老友粉的实践感受到了南宁市井文化的魅力。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对以老友粉为代表的老友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有学生建议打造老友粉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展示南宁文化发展的轨迹。有学生建议以老友粉的配料为原型打造文创产品,把老友粉里面的食材拟人化,通过动漫和游戏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友粉,了解南宁,爱上南宁。还有学生建议采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带动线下原料生产和线上网络电商发展,以南宁市“舒记粉店”“亚光老友粉店”“复记粉店”为龙头,打造“老友粉特色店”,建设老友粉生产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研学实训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和旅游观光休闲区,形成集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发展格局,线上线下宣传南宁的老友文化。
本次实践探究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创新和公共参与,学生对如何传承和振兴南宁文化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针对本次活动我们做了以下总结:1.活动开展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提前了解了学生对南宁文化中的哪些内容有探究兴趣,对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做好了安排,并取得了学校和家长的配合。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材料信息,如实地走访、专家讲授、图书馆查阅、网上查阅等。3.在活动中,不光是政治学科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也发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但遗憾的是本次活动参与进来的其他学科的教师较少。4.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有学生为南宁的老友粉设计了动漫人物,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本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部分活动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范围,教师包办太多。
通过这次实践探究活动,学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并且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自己的政治认同感。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