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兰,诸 君,张 鑫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1.检验科;2.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1300)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是由病原菌感染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而老年人群大多存在自身机体功能下降的情况,且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发生脓毒症的风险较高,可引起气促、心悸、精神状态改变、寒颤、发热等临床症状。老年脓毒症患者一旦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容易进展为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进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明确脓毒症病情,并尽早予以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血流感染与凝血功能紊乱为诱发脓毒症的重要原因,而正确的血培养为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耗时较长的不足,容易降低早期诊断率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血清学指标检测较为简便,其中,纤维蛋白原(FIB)为临床重要的凝血功能指标,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则为反映感染与炎症的重要指标[2]。故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感染类型及其与血清FIB、PA、PC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45例,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组(41例,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严重脓毒症 / 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完整,年龄>60岁者;无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史者等。排除标准:急性休克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或既往肾移植、心脏起搏器植入者;伴严重创伤、烧伤者;伴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4]评分、基础疾病类型等。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严格按照采血规范采集),病原菌培养选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菌种类型鉴定选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仪。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3 000 r/min)15 min,取上层血清,以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清FIB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A水平;以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分析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包括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患者40例、感染革兰氏阳性患者30例、感染真菌患者16例。
2.1 临床资料严重脓毒症组患者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8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48.57%)占比最高,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32.38%)、真菌(19.05%),见表2。
表2 老年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2.3 血清FIB、PA、PCT水平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FIB、PA水平显著低于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比较
注:FIB:纤维蛋白原;PA:前白蛋白;PCT: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 FIB(g/L) PA(ng/mL) PCT(μg/L)脓毒症组 45 2.50±0.57 225.41±49.94 2.25±1.04严重脓毒症组 41 1.84±0.46 118.96±32.84 4.33±1.32 t值 5.873 11.558 8.153 P值<0.05<0.05<0.05
2.4 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水平显著低于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
表4 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PCT水平
注:与革兰氏阴性菌比,*P<0.05;与革兰氏阳性菌比,#P<0.05。
组别 例数 FIB(g/L) PA(ng/mL) PCT(μg/L)革兰氏阴性菌 40 1.68±0.51 151.59±38.12 3.30±1.12革兰氏阳性菌 30 1.70±0.49 152.83±38.20 3.31±1.10真菌 16 3.38±0.58*# 267.84±40.11*# 2.20±0.54*#F值 69.811 58.790 7.458 P值<0.05<0.05<0.05
脓毒症属于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凝血、免疫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则遵循自身病理过程及规律。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免疫抑制剂滥用、老龄化加重等情况逐渐增加,脓毒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增加,且其病死率较高,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老年脓毒症患者大多预后较差,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并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彭婷婷[5]与陈城[6]等研究指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二者评分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变化,为其早期诊治提供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容易影响患者预后,钟林翠等[7]研究亦指出,脓毒症的发生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且患者凝血功能呈时相性变化,脓毒症刚发生时,可促进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然后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机体呈现高凝状态;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可出现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机体出现低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清FIB水平降低[8]。炎症反应亦为老年脓毒症患者发展中的重要表现,其中,PCT为临床常见炎症指标之一,多由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甲状腺C细胞合成,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可有效反映细菌感染情况,一旦出现细菌感染,可致血清PCT水平异常升高。赵晓秋等[9]研究亦指出,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加重,血清PCT水平亦随之上升。此外,PA是一种灵敏的营养指标,主要由肝脏合成,其表达水平受机体内多种因素影响,与炎症反应关系最强,可有效清除病原菌感染过程中释放于血循环中的内毒素而抑制炎症反应,但随着感染加重,内毒素水平亦随之增加,使得机体消耗的PA逐渐增加,致使血清PA水平不断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FIB、PA水平低于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脓毒症组,进一步说明血清FIB、PA、PCT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8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48.57%)占比最高,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32.38%)、真菌(19.05%);且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FIB、PA水平低于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真菌感染患者;与贾明雅等[10]研究相似,进一步说明老年脓毒症患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且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FIB、PA、PCT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又以细菌感染对其影响最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细菌感染机体后所分泌的内毒素及其所诱发的炎症反应可促进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进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清FIB水平降低,而炎症反应可与凝血功能紊乱相互促进而加重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而进一步导致血清PA水平降低、血清PCT水平升高。此外,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一旦病原菌感染机体,可在菌体裂解后释放,并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促进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而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进而促进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进一步导致血清FIB、PA水平降低、血清PCT水平升高。
综上,老年脓毒症患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血清FIB、PA、PCT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感染类型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