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疼痛阈值中的作用

2021-07-10 07:06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阈值程度疼痛

牛 鑫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术后疼痛管理作为术后康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止痛效果是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基础。临床研究表明,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患者术后舒适度可缩短下床活动的时间[1]。既往的常规护理模式中大多在术前给予术后镇痛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术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等,缺乏系统化和个性化指导,以至于不同耐受程度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和舒适度存在较大差异[2]。鉴于此,笔者联合科室医护人员针对外科术后患者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疼痛,从而为进一步康复或功能锻炼等奠定基础,现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10 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于我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者;(2)可在术后进行床边坐起、站立、咳嗽等活动性疼痛评分要求者;(3)能够自主完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者;(4)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和评估者。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者;(2)合并有其他创伤、恶性肿瘤等伴有疼痛症状疾病者;(3)既往有长期镇痛药物治疗史者;(4)未能完成治疗或相关评估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其中干预组患者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5.25±7.32)岁,男性41例,女性29例,手术部位:胆囊34 例,胆总管22 例,肝内胆管10 例,肝脏4 例;手术方式:开腹5 例,腹腔镜63 例,中转开腹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43.57±8.02)岁,男性45 例,女性25 例,手术部位:胆囊36 例,胆总管20 例,肝内胆管12 例,肝脏2 例;手术方式:开腹3 例,腹腔镜66 例,中转开腹1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疼痛管理包括术前疼痛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术后镇痛药物自我管理和服用方法。干预组则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培训,其中包括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非药物镇痛方法应用方法,心理干预方法以及疼痛相关知识手册的整理和制作。(2)护理流程:①术前发放疼痛管理手册,对疼痛产生的原因、机制、疼痛管理的作用、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宣教;②指导患者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其中包括活动性疼痛评估中的自评项目,以及术后活动性疼痛评分过程中需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的动作,为术后疼痛管理做好准备;③术后日间每4 h 一次VAS 疼痛评估和活动性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镇痛建议,同时检查镇痛泵使用情况;④药物干预。术前1 d 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进行超前镇痛,术后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和镇痛效果调整药物和服用剂量,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于疼痛耐受程度较好的患者可采用与非药物镇痛联合的镇痛方式,尽可能的在减轻患者疼痛的情况下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最大程度的避免镇痛药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其他风险。⑤生活干预。每日夜间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可给予镇定安神药物帮助患者入眠,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1.2.2 研究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后1 d、术后3 d 的VAS 评分和机械痛阈值变化。其中VAS 评分以0~10分表示疼痛程度,患者根据自觉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数字标记,0 表示无痛,10 表示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机械痛阈值由同一护理人员于切口周围2 cm处采用触觉测量套件进行检测,计算公式:机械痛阈值=强度间距×最大似然估计值×可引发患者刺痛感的最低刺激强度值,阈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结果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 d 和术后3 d VAS 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当天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干预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结果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机械痛阈值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 d、术后3 d机械痛阈值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阈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术后当天、术后1 d和术后3 d的机械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机械痛阈值比较

3 讨论

外科手术作为有创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神经、组织的损伤,引发机体内分泌的变化,从而产生应激反应和疼痛[3]。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可激活机体应激反应系统,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破坏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因子的平衡状态,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外周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强,从而引发疼痛[4]。机械痛阈值是反映机体疼痛程度的临床指标,其数值越高提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越好,自觉疼痛程度则相对较低[5]。VAS 评分则是表现患者自觉疼痛程度的主观指标。本研究中经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当天表现出了相同水平的VAS评分,在机械痛阈值方面,两组患者术前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排除个体差异对疼痛水平的影响。术后,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后当天、术后1 d和术后3 d的机械疼痛阈值均较常规护理患者明显提高,而在VAS评分方面,疼痛护理干预患者在术后1 d后开始表现出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差异。由此表明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承受能力,降低其自觉疼痛程度。有研究认为,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帮助患者控制或缓解疼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而护理人员是疼痛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执行者[6]。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大多接受镇痛泵镇痛,对于疼痛程度的评估缺乏准确的认知,因此无法判断自身疼痛水平。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中,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术后评估方法、结果判断及不同程度疼痛可采取的药物或非药物镇痛方式均给予了详细的讲解和预评估,可为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础[7]。另外,术后疼痛管理需要基于疼痛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有研究显示,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可大大降低患者因药物治疗引发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风险[8]。因此尽可能的缩短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对于术后患者定时进行疼痛评估显得尤为必要。既往的护理模式大多采用VAS评分方法,该结果属于患者主观反应,并不能客观的显示出患者的真实疼痛程度,因此在本次护理干预措施中加入活动性疼痛评分方法,则是在于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为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疼痛管理水平,全面掌握患者疼痛变化,并给予有效的疼痛干预有显著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阈值程度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采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阈值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
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