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静 李小强 郁敏 李英凤 金燕 孙静 宋梦圆 唐裕丹 王健
例1,男性,38岁。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于2018年6月30日入院,体温38 ℃。下腹部CT平扫示:阑尾于盲肠后位,冗长,迂曲,明显增粗,边缘模糊,尖端粗大,呈低密度影,未见粪石密度影,回盲部脂肪间隙内见片状模糊影,余下腹部脏器未见异常(图1A),影像学诊断为阑尾炎;临床诊断:(1)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2)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遂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尖端指向外上方,长约11 cm,被后腹膜粘连包绕紧密,表面及周围有大量脓苔,体部暗黑色伴穿孔,根部尚可,回盲部充血水肿,腹腔内见黄色脓性渗出液约50 ml,其余未见异常。术后病理:阑尾长11 cm,直径1.5~2.5 cm,表面充血附脓苔,阑尾壁质硬,局部暗红色,层次不清,阑尾腔可见,阑尾表面及腔内未见黏液;病理诊断:阑尾杯状细胞腺癌(图2A-2C),Ⅱ级,肿瘤最大径3 cm,浸润阑尾壁全层至阑尾周脂肪组织;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周围炎,伴穿孔。免疫组化:CD56、CgA、Syn局灶阳性,CK20、CK7、CEA、 CDX-2、Muc1均阳性,Her-2阴性,Ki-67阳性约50%。1周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结果示右半结肠未见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pT3N0M0),术后行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化疗,至2020年9月15日最后一次电话随访(术后27个月),病人一般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
例2,男性,6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5小时于2019年12月8日入院,体温37.7℃。上腹部CT平扫示:阑尾于盲肠后位,阑尾稍粗,迂曲,边缘模糊,腔内见粪石密度影及积气,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上腹部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图1B),影像学诊断为阑尾炎。临床诊断:(1)急性阑尾炎;(2)高血压Ⅰ级;(3)2型糖尿病。遂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尖端指向肝下,阑尾长7.5 cm,充血水肿,表面附着脓苔,阑尾周围脓液形成,阑尾与后腹膜粘连紧密,根部尚可,末端回肠及盲肠未见异常。术后病理:阑尾长7.5 cm,直径1.3 cm,表面充血,附脓苔,局灶破裂穿孔,破裂口直径0.5 cm,阑尾腔可见,直径0.5 cm,阑尾表面及腔内亦未见黏液。病理诊断:阑尾杯状细胞腺癌(图2D-2F),Ⅱ级,肿瘤最大径2.5 cm,浸润阑尾全层至周围纤维脂肪组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局灶坏疽,穿孔(图2G-2I)。免疫组化:CD56、CgA、Syn局灶阳性,CK20、CK7、CEA、 CDX-2、Muc1均阳性,Her-2阴性,Ki-67阳性约30%。15天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结果示右半结肠未见癌残留,1枚肠系膜淋巴结癌转移(pT3N1M0),术后行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化疗,至2020年9月15日最后一次电话随访(术后10个月),病人一般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
A:例1阑尾(↑标记)增粗,迂曲边缘模糊,回盲部脂肪间隙内见片状模糊影;B:例2阑尾(↑标记)增粗,边缘模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A:小管、簇状结构(HE,×100);B:小管、簇状结构轻度融合(HE,×100);C:小梁状排列(HE,×100);D:单个印戒样细胞散在或成堆(HE,×100);E:复杂吻合状融合,部分管腔扩张(HE,×100);F:印戒样细胞及流产型小管(HE,×100);G:CgA散在阳性(EnVision,×100);H:Syn散在阳性(EnVision,×100);I:上皮标志物CK20阳性(EnVision,×100)
讨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约占阑尾切除标本0.3% ~ 0.9%,约占阑尾肿瘤的35%~58%,约占阑尾恶性肿瘤的14%[1],平均发病年龄58.8岁[2],无性别差异。临床症状多样,急性右下腹痛、压痛等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见于70%的病人[3],亦有慢性腹痛、腹胀等症状[4]。
GCA仅28%有肿块,大多数无明显肿块,表现为阑尾质地变硬,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或管腔扩张,腔内充满粘液,或水肿,粘连,充血,苍白变色等[5],多数肿瘤最大径>2 cm(测量沿阑尾延伸的长度)[6]。镜下由杯状细胞,印戒样细胞及潘氏细胞构成,在阑尾壁中呈特征性的同心圆状浸润性生长,不累及阑尾黏膜,仅与隐窝基底部相连。GCA免疫组化检测Syn和CgA灶性表达,CEA呈阳性,且经常共同表达CK7和CK20,需与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肠型阑尾腺癌及印戒细胞癌鉴别诊断。GCA可能存在wnt信号相关基因(USP9X,NOTCH1,CTNNA1,CTNNB1,TRRAP) 的突变,而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如TP53、KRAS、APC)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MSI)少见。
GCA的治疗尚有争议,Ⅰ期(pT1或pT2)肿瘤可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并保证切缘阴性。对于较高分期(pT3或pT4),建议行右侧半结肠切除术,提倡对绝经后女性实施预防性卵巢切除术。建议Ⅲ期、Ⅳ期或复发性病人进行5-氟尿嘧啶辅助化疗。
GCA最常见的扩散方式是直接向右半结肠和回肠扩散。63%的病人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淋巴结、腹膜和大网膜。卵巢是女性常见的转移部位。组织学分级的Ⅰ级、Ⅱ级和Ⅲ级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4,86和2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