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永萍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能强化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和发展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等,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发展方向,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
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暴露出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设置比较单一。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设计基础应用题,重复地为学生展示单一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探究的兴趣。同时,很多应用题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只需套用公式解题即可。长此以往,学生不愿主动思考,形成了惯性思维,制约了其自主发展。
第二,应用题教学程式化。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存在严重的单一化、程式化现象,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讲解完题目后,让学生进行类似题目的强化练习。这样,学生容易走入套用公式的误区,不愿从多角度分析题目,也无法借助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途径解决问题,导致应用题稍微出现变化,学生就束手无策。
第三,应用题教学语言枯燥。小学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使用较为晦涩、抽象的语言进行应用题的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容易产生厌烦感。此外,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应用题描述的情境,加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较枯燥,导致应用题的难度增大,无法有效解决问题[1]。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应用题教学,不断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感知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解答生活化的应用题的过程中,逐渐减轻了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购物”的情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下学生十分熟悉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给学生设计一道生活化的应用题:“双十一”期间,A、B两家店铺都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其中A店铺提出了“满300减100”的活动,B店铺提出了“全场一律7折”的优惠活动。妈妈想买一件原价499元的羽绒服,在哪家店铺购买更优惠呢?这样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身应用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2]。
基于当前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固定化的问题,在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转变“程式化”的模式和思维,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进行全面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尝试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意识。教师在优化应用题教学时,必须转变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实现一题多解。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工厂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7.4元,和采用新工艺之前的生产成本相比降低了15%。那么,原来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教师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结合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解答算式,即:37.4÷(1-15%)=44(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设置未知数,用列方程的方式解答题目。当解答题目后,教师可以对应用题进行变式,改变其中的数量关系、结构内容、直接条件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拓展自身的数学解题思路,真正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在试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渗透,实现数和形的统一。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解题难度较高的应用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蕴含的已知条件,并进行数形转化,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转变为相应的图像,结合直观的图像,对其中的数量关系展开分析。这样,学生便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个地点出发,两人相向而行,已知甲行走的速度为15 km/h,乙的行走速度为13 km/h,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离中心3 km的位置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道题较为复杂,学生解答题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画图的方式,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画出示意图,使题目变得一目了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审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在当前的数学学习中,审题不清是学生解题频频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对题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性、整体性分析,厘清题目的脉络和要考查的知识,让学生全面、细致地审题。首先,教师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专心读题,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准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并将其标注出来,初步确定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结合主要条件,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目,或利用图形来转化题目,不断强化学生的解题效果[4]。
综上所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单一化、程式化的解题模式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和改进应用题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科学地设计应用题,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答题目,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