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1-07-08 07:16:30邹俭妹刘宇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入导师制护士

李 云,邹俭妹,聂 芳,刘宇霞

(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528400)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2]。新入职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不仅是护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基础,也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和舒适的保证。如何进行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目前各大医院争相探讨的主要护理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护理教学在课堂与临床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护理教育亟需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元化能力的培养[3]。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强调的是护士的个性化教育,而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4]。因此,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共性化教学,使团队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我院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招聘的85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招聘的89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男9名、女76名,年龄(23.2±1.4)岁;受教育程度:本科66名,大专19名。观察组男10名、女79名,年龄(22.8±1.5)岁;受教育程度:本科70名,大专19名。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法,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后由护士长及教育护士为新入职护士选择1名合格的导师进行全程带教。遵循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结合护理部、大科及病区培训计划,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临床带教。包括3个月的床边带教,3个月后由护士长、教育护士等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能力考核及新入职护士转入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独立执业。独立执业后仍需继续接受规范化培训。观察组采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具体如下。①分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前进行分组,要求小组人数为4~8名,遵循合作学习理论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参照新入职护士入职考试排名,将新入职护士分成6~7名为1组、能力相对均衡的14个合作小组,每组推选2名学习成绩好、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组长、副组长[5]。②岗前培训实施方法:合作小组从岗前培训开始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设计,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切开拼接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6]。新入职护士课堂表现成绩组内统一,组间差异;新入职护士回答问题、完成任务均需做好分工、共同讨论、群策群力,小组内选取代表发言,可对其他小组发表的意见进行质疑和评论,但要有理有据。每1次课堂结束为合作小组进行1次课堂评价,课堂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答案正确率(50%)、组间评价(20%)、教师评价(30%)。其中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跃度(从抢答频次)、小组内成员参与度(参考组内分工)、评判性思维,评价分数各占10%。2周岗前培训结束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成绩包括:个人毕业理论考核成绩(30%)、个人技能考核成绩(30%)、课堂评价成绩(20%)、小组综合表现成绩(10%)、组内互评成绩(10%)。其中课堂评价及小组综合表现成绩全组统一,小组综合表现成绩为小组毕业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平均分。③临床实践实施方法:a.2周岗前培训结束后,遵循医院培训方案将新入职护士分散到各个临床科室进行实践。进入临床后由护士长及教育护士为新入职护士选择1名合格的导师进行全程带教。遵循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结合护理部、大科及病区培训计划,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临床带教。病区教育护士根据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制订本科室的新入职护士准入培训计划,内容除医院及大科的共性培训内容外,主要是培训专科知识、临床技能及护理部制订的每月新入职护士固定模块的基础技能培训。教育护士负责督导落实。b.每个月固定模块的基础技能培训,由临床导师负责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及实践指导,月末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考核。合作小组在接受各自导师指导后由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分次集中练习,并进行相互模拟考核;可选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练习,练习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随时向临床带教导师寻求帮助。组内练习完毕后,再由组员向各自带教导师申请考核。c.进入临床实践后新入职护士仍需每月接受护理部培训(包括理论和技能)。凡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均继续以原来的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培训及评价方法同岗前培训。d.每个月由合作小组组长及副组长收集组员在工作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心理状态、学习效果等,组长负责并将汇总意见提交到护士培训部。e.护士培训部每个月召开教育护士交流会,除了收集新入职护士反馈的问题,还要听取教育护士收集的临床导师的带教意见、反思及总结,制订改进措施并监督管理合作小组及临床导师制落实。护士培训部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导师制教学进行查检和指导,总结导师制带教法及合作小组表现情况。与对照组一样,3个月的床边带教结束,由护士长、教育护士等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能力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独立执业。独立执业后继续以此方式接受规范化培训。

1.3 评价指标 ①考核成绩:两组培训6个月后,统一对其进行基础理论、基础操作考核。基础理论考核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要求所有理论考核题目均在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型、题量完全一致,满分100分;基础技能考核的题目是新入职护士培训6个月内所接受培训的基础操作,考核前15 min由新入职护士自行抽签获取考核题目,满分100分。②核心能力:两组护士培训后,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7]评估护士的核心能力,该量表由7个维度,共58个条目组成,分别为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10个条目、临床护理9个条目、领导能力10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伦理/法律实践8个条目、专业发展6个条目、教育/咨询7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分为没有能力,1分为不确定,2分为有一些能力,3分为有能力,4分为完全有能力,总分0~232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在该方面能力越强。③自我效能:两组培训前后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分别进行自我效能调研。采用王才康等[8]于2001年翻译修订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修订后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10个项目,计分方式由“完全不正确”至“完全正确”分别计1~4分,总分除以10为量表得分,得分高低与自我效能感呈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CIRN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CIRN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培训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培训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 目前,合作学习已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9]。合作学习促进团队合作,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故学习效果较好[10]。我院在实施合作学习理论时兼顾合作学习理论的5要素,包括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体责任、合作技能、小组反思。合作性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分组不平衡会影响小组教学质量[11]。我院在分组上通过参考新入职护士考试排名,保证合作小组间实力均衡;全程导师制带教,通过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带教,弥补合作小组存在的组间异质的不足。培训中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包括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评价、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等,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过程评价。如此,对组员间互相依赖,明确个体职责,提高合作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护士培训部定期组织的交流指导、总结反思对合作理论及导师制的运用起到有力的监管作用。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成绩都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考核平均分均达到85分以上。

3.2 提高护士核心能力 护士核心胜任力是护理专业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12]。注册护士CIRN是信效度较高且适合中国国情的护士能力测评量表,在我国应用广泛[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IRN评分中的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科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促进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的提升。

3.3 提高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感 全程导师制带教法运用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感[14],合作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自信心,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感高的护士在工作中能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面对医患和护患矛盾时不会消极认为护理职业没有前途,而能积极归因,将精力集中到提高护理质量上,对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新入职护士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既兼顾新入职护士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使新入职护士在规范化培训中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互相监督,提高小组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实现共性及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结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合作学习的优势已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6]。在实施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教师是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准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在全程导师制带教法中,导师的能力差异可影响个性化教学效果,授课教师、临床导师的能力及素质是影响合作学习理论和全程导师制带教法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培训医院临床护理师资团队,使合作学习理论及临床带教导师制带教法在临床护理培训中发挥最大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新入导师制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24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