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泛娱乐化思潮在追求利益的驱动下,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进行侵蚀,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通过扰乱高校思政课课堂、影响高校思政课对象、污染高校思政课环境,使其教育作用减弱,实效性受到冲击,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良好校园环境营造、规范网络平台运行机制构建等方面,来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不良影响,警惕其对大学生的腐蚀,使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泛娱乐化思潮 高校思政课 挑战 路径
中图分类号:F019;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148-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不言而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的前提。与此同时,泛娱乐化思潮借助网络披上各种华丽的外衣涌入校园、涌入高校思政课课堂,使大学生不能看清其外衣下的险恶用心而被洗脑、利用,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腐蚀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所以我们要警惕泛娱乐主义对高校思政课的消解作用。
一、泛娱乐化思潮的主要特征
“泛娱乐化是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思潮。”{1}所以泛娱乐主义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冲击,同时消解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作用。泛娱乐化思潮在网上授课的当下发展迅速,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浸在享乐的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泛娱乐化的本质是追逐利益
商业化、市场化的过度膨胀使人们过于追求利益,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利益是一切行动的根源,正是因为利益才会对内容不管不顾,甚至不惜调侃、歪曲历史;也正是因为利益才只注重形式的夸张,使娱乐过度、泛滥;更是因为利益使有的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使泛娱乐化兴起。泛娱乐化思潮的传播者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使人们获得“快感”,通过“标题党”来博人眼球,从而骗取点击率和流量。在利益和道德底线面前,一部分人选择了利益,放弃了对历史、英雄的敬畏,而这种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是泛娱乐化思潮的本质特征。
(二)泛娱乐化的传播媒介以互联网为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视频、音频软件层出不穷,如:抖音APP、快手APP、西瓜视频等,与此同时,各种网综节目、电视综艺成倍扩增,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是新闻报道都开始倾向于娱乐化。“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多样社会思潮较量交锋的一个重要阵地”{2},泛娱乐化思潮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快速发展,利用大数据对人们投其所好,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综艺和各类APP鱼龙混杂,由于门槛低、代价小、隐秘性强等特征也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涌入提供了便捷,为泛娱乐化思潮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载体。同时部分“网红”为了求关注“不择手段”,他们不惜通过发表颠覆“三观”的言论及采取极端的方式等來换取热度,正是这种恶劣手段将泛娱乐化推向更加庸俗的地步。
(三)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显著
由于泛娱乐化思潮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以及大学生“三观”不成熟的特点,所以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大学生群体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迷惑。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没有定型,同时大学生在国家、学校、父母的保护下,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想法比较单纯,对其思想的渗透显得更容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更甚。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季学期的所有课程都以网上授课的形式进行,用手机(电脑)来联结师生,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也使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沉迷于享乐感受,从而应付课程,荒废学业,使得学生被泛娱乐化思潮所裹挟,对大学生侵蚀严重。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
“泛娱乐化”思潮受资本逻辑的操控,耦合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隐蔽的、诱惑力极大、危害极大的社会思潮。{3}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生一代,成为了各种泛滥的娱乐软件、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其中扭曲的价值观渗透到了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过程中,在无形中消解着高校思政课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度”的原则,显然,泛娱乐主义就是过度的娱乐,其改变了娱乐的本质,使娱乐让人愉悦身心、休闲放松的作用变了味,对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取向都在产生着负面影响,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格格不入,直接冲击了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主阵地被扰乱
首先,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上课睡觉抑或仍沉迷于泛娱乐主义编织的梦网中打游戏、刷娱乐综艺、娱乐新闻等,更有甚者直接逃课,只追求当下的快乐体验。可见,高校思政课课堂秩序已经受到了泛娱乐主义的严重侵犯。其次,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也身陷其中,把泛娱乐化引入了自己的教学中,将课堂内容迷失在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并披上“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增加课堂气氛”的“合理”外衣。有的老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频频播放视频音频,老师真正的讲解却只有只言片语,虽然吸引了学生注意,却失去了高校思政课课堂的原本面貌,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被打扰,课堂内容变得泛娱乐化。如此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使得课堂只注重感观刺激,忽视了“辨”与“思”的魅力,弱化了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功能。
(二)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被影响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大学生应传承这一精神。可是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只追求当下的快乐,以享受主义为座右铭,荒废学业,严重影响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深陷“享乐”的泥潭不可自拔,从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包括科学文化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完善,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泛娱乐化以娱乐是判断一切事物好坏的最高标准”{4},使大学生容易被泛娱乐主义的不良风气所同化,从而消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敬畏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如:在某直播平台上的主播陈某,在直播中竟然以调侃的口吻嘲笑南京大屠杀以及东北三省沦陷事件。这样的网红自身对严肃的国难事件认识不够,会影响大学生对于历史的客观认识,从而对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正确是非观念的树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环境被污染
校园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实践场所,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地,也是对大学生起着隐性教育的所在地,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氛围对于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但是泛娱乐主义进入大学校园后,由高校思政课所营造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被严重污染,已经影响了这一载体:以前校园中都是朗朗的读书声,而现在更多的是低头看手机的步履匆匆的低头族;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过度娱乐的段子、直播侃侃而谈,却让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以前的大学生求知若渴,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讨论,而现在更多的是追求“60分万岁”、平安毕业。可见,一些校园的环境已经被泛娱乐主义逐渐污染。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应对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5}但是泛娱乐化思潮在影响着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混进大学校园,影响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大学生、校园环境等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为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寻求应对路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身作则,教育者先受教育。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使学生从心里真正认同。教师在考虑思政课吸引力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思政课的思想性、严肃性,对于娱乐的度要严格把关。再次,教师要关注教育对象的需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要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娱乐,能自觉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面对的各种诱惑,而不被浮于表面的媚俗、低俗、庸俗的泛娱乐因素所蒙蔽,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侵蚀。
(二)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一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应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之钙,是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保障。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来分析泛娱乐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泛娱乐化思潮的陷阱,它的“娱乐”是没有底线的,没有尊重的,对于历史英雄、政治议题也没有保持该有的敬畏,只专注于“搞笑”。所以,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加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对泛娱乐主义以及其他社会思潮具有分辨能力,才能坚守本心,不被动摇。
(三)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的耳濡目染更多的是从隐性层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思政课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园环境建设反映在随处可见的细节中,包括校园内的横幅、板报、广播以及每一位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这种不经意的影响是更深远持久、记忆深刻的。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当然也要注重班风、校风的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班风、校风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学生彼此都可以成为“完整”的人。在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守底线,警惕泛娱乐化思潮的趁虚而入。
(四)构建规范的网络平台运行机制
规范的网络平台运行机制是遏制泛娱乐化思潮广泛传播的根本举措,可以使泛娱乐化思潮不再能轻易地混入大众传播媒介中,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使泛娱乐化丧失传播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强网络建设,力争使网络空间更干净、更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大众传播媒介还有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尤其是平台治理、准入、审核方面,其中直播平台的治理、规范化显得更加紧迫。在泛娱乐化思潮的事件中,可以发现直播是其发生的温床。这是因为直播条件简单,只要有手机就可以;直播准入几乎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直播;直播沒有提前录制,完全现场表演,不能审核。因此,防止泛娱乐化思潮的传播,就一定要规范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直播软件的运行机制:直播的准入规则、审核方式、惩戒方式等都需要完善。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导致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泛娱乐化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壮大的,其以恶搞、戏谑的方式来获取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当前,包括泛娱乐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社会思潮利用互联网阵地趁虚而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在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泛娱乐主义等思潮,把握社会思潮的动向,理性分析其中的利弊,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其外在的东西所蒙蔽及误导。
注释:
{1}胡永祺.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感,对泛娱乐化之风有效治理[J].传播与版权,2019(11):170-171
{2}冯刚,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
{3}赵建波.“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72-76
{4}贾劲松.“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9(05):21-23
{5}肖伟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N].人民日报,2019-01-25(009)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作者简介:王云莉(1995—),女,山西省阳泉市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