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学业负担、家庭压力、同伴关系,并针对学业负担提出“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知自理能力”“培养规矩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的策略;针对家庭压力提出“用智慧管理孩子,恰当评估孩子的能力”“协调好大孩与二胎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的策略;针对同伴关系提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正确看待早恋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心理发展;影响因素;学业负担;家庭压力;同伴关系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处于青春期的起步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发育迅速,身材变化明显,但是心理的发育常常滞后于身体的成熟。这种不平衡的状况给青少年带来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如烦恼、紧张、焦虑、叛逆、孤僻、内疚、自卑甚至抑郁等。他们在家庭里比较典型的行为有:不爱主动说话,厌烦父母的教导,大声与父母顶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理人等。在学校,初中生因为心理问题表现出的异常行为也很突出,还层出不穷,常常让老师感到头疼。因此,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很有必要。
一、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1.学业负担
(1)功课繁重。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多,知识难度大,学习时间也相应延长,学业负担繁重。大部分学生应对学业负担的能力上也有所不足,在学习面前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产生烦恼或者焦虑的心理。
(2)成绩竞争。初中阶段,小测、大考的次数非常多,特别是中段考和期末考,班级、年级会有综合性排名,竞争性较大。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人,被人赶超了,或者自己觉得已经努力了却没有明显的进步,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经过多次成绩不如意的打击,有些学生会产生畏学、厌学、惰学的心理。
2.家庭压力
(1)亲子关系紧张。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之下,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往往会想方设法送孩子到比较好的学校就读;即使就读普通的学校,也希望孩子的成绩能排在优秀的行列。周末、节假日还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网课提高班等。这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会导致家长的心情随孩子学习成绩的升跌而或喜或忧,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青春期孩子叛逆,厌烦家长过多的唠叨和高压的管制,亲子关系紧张。如果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会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有些孩子干脆跟父母竖起战旗,故意挑战示威,造成较大的家庭冲突。
(2)二孩的影响。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很多家庭增添了成员。父母的心思多花在对弟妹的养育照顾上,对初中生的关心与照顾相应减少了。这时孩子的心里会觉得父母偏爱弟妹而冷落了自己,产生孤独失落感,有的还会有嫉妒的心理。
(3)特殊家庭的影响。离异的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或者不够和睦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就更明显了。他们多有自卑、逆反、多疑、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和孤僻、怯懦的性格,他们多认为生活很不幸,自己很多余,自己是父母追求幸福的障碍等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同学往往沉默寡言,敏感多疑,不合群,还容易跟人起冲突,钻牛角尖,情绪不稳定,甚至有抑郁的倾向。
3.同伴关系
(1)朋友关系。初中生很重视同伴的关系,很在乎同学对他的看法。
他们喜欢交朋友,喜欢和三五知己聊天、分享心事。他们会因为关系亲近的同学跟自己疏远了感到闷闷不乐,会对挖走朋友的人产生敌意。他们藏不住秘密,又希望别人帮自己保守秘密。他们会说别人的是非,又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的是非。在矛盾中,男生喜欢用明招,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喜欢用阴招,用冷暴力解决问题。如果青少年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费在处理同伴关系上,不但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2)异性关系。进入青春期,身体的萌动促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感。手机、电脑使用方便,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频繁畅通,很多男女同学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一部分思想前卫开放的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会勇于表白。一旦表白成功,他们不会隐藏关系,不忌讳别人的眼光,甚至可以在公共场合“秀恩爱”。这种早恋带来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比如公开“秀恩爱”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关系付出的时间精力对学习的影响,彼此关系的不稳定带来的情绪上的波动等。
一些单身的学生看见别人成双成对,内心也蠢蠢欲动,希望自己也得到别人的青睐,找到心仪的对象,内心充满渴望和羡慕或者自惭形秽;一些处于暗恋之中的同學,在默默地欣赏别人,可是不敢表白,内心羞涩而烦恼。总之,青少年的青春期交往问题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心理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上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造就了青春期多样化的心理特点,成为家长与老师们不可轻视的课题。
二、应对初中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1.针对初中生难以适应的学业负担
(1)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知自理能力
智力问题通常不是导致学生存在差异的主要问题,而学生的自知自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有些学生很聪明,记忆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好,有较好的学习天赋,但是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上课要怎么听课,如何做笔记,哪些知识没掌握,不懂怎么办,课后要完成什么作业,作业什么时候要上交,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的自知能力极低,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进步。
还有些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学习和生活从小被父母长辈过多包办,没有养成劳动素养,就连如何收拾自己的书包和课桌都不会,自理能力极弱。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应对初中的学习呢?
自知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一般没有条理性,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常常自暴自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知自理能力?最好从娃娃抓起,从生活起居、一日三餐、作息安排上做起,从思想意识上唤醒孩子的自知意识,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事,学会动手做事,学会承担责任。家长首先要正视孩子的问题,少抱怨,多陪伴孩子,做好旁观者、指导者的角色,正确看待孩子学习做事时的不完美,不管怎样都不要越俎代庖。在老师方面,也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有信心去改变,在班务劳动时多给孩子做劳动指导,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
当生活内务不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当自理能力能帮助孩子自如地处理繁重的学业时,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建立起来。
(2)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的学生面对的诱惑比较多,影视、游戏、聊天、小视频等网络空间容易让他们沉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偏离轨道。学习上不上心的学生,在网络上卻能让他们有兴趣和自信,有他们的存在感。
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赖于生活的主要媒介,不可能忽视,更不可能与之绝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才是根本。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让学生明白“手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自杀式的堕落;如果恰当使用,会对学习带来促进性的帮助。把“用其有利、避其不利”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从思想源头上培养学生的自控自制力。其次,学生自控能力还不足,不立规矩,难成方圆,在行为上树立规矩,在时间上、空间上制定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现在有规定“手机不能进校园”,学校也对手机做出了相应的严格的管理,校园的学习环境得到比较好的净化。但是,在家庭管理上,规矩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在节假日放纵沉迷于手机、不顾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先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和的氛围中制定规矩,再持之以恒地落实管理。初中的孩子分辨是非能力是有的,只是自律能力比较弱,逆反心理强,如果家长能守住规矩的底线,耐心进行引导,态度不过激,孩子的自觉性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一般情况下,有自知自理能力,自制力也较好的学生,注意力会转移到学习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驱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发愤图强的平台就已铺架好了。
2.针对初中生的家庭压力
(1)恰当评估孩子的能力,用智慧管理孩子
目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时,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不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或高估了孩子的能力,揠苗助长,或一味地迁就姑息,纵容了孩子的坏习惯、犟脾气。还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进行攀比,接受不了孩子的退步或不优秀,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明智的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主动学习家教的新理念,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做孩子心灵的导师和情绪的引航者,正确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起落升跌,帮助孩子找原因、找动力。
(2)协调好大孩与二孩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孩的出生多少会影响对大孩的照顾,家长需看到问题的所在,尽量做到不忽视、不冷落,对大孩做好思想教育,培养大孩的责任感,还要营造好团结友爱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港湾。已经离异的家庭,父母尽量减少对对方的指责,所谓缘分不在亲情还在,学会理智处理婚姻中的离合,让孩子感受到离异的父母并没有终止或减少对自己的爱,自己还有可能得到更多人的爱。
3.针对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困扰
(1)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家长与老师有责任指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交往中说得体的语言,指导孩子遵从真诚、友爱、大方、文明的交往原则,同时也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曲意迎合别人,学会委婉地拒绝。
对于在交往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家长和老师不应过多地插手,鼓励孩子用正能量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如果矛盾很突出,已经超出了孩子的应对能力,老师和家长应及时做好疏导和帮助。
(2)正确看待早恋问题
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明白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不应该过早地做出选择,不做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还应指导孩子怎样欣赏异性,减少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如果学生对异性的爱慕已经表白了,家长与老师也不必过于紧张,更不主张打击阻挠,因为弄不好还起了反作用。最好静观其变,只要孩子正常上学,正点归家,周末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就不容易出现什么大问题。况且这种关系极不稳定,说不准哪一天就分手了,孩子自己痛一痛,也就过去了。
如果彼此的爱慕态度很坚定,也不用过于担心,应该因势利导,告诉孩子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将这种关系引导到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上来。实践证明,如果引导到位,孩子的异性交往还有可能成为他们共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
一般情况下,在学校里,能较好地处理同学关系、比较受人欢迎的学生,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也会比较好;能较好地处理异性关系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婚姻也会比较顺利。总之,对于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教师们都要谨慎处理。
以上是针对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因为涉及的因素较多,面比较广,每一点都还可以做更深更细的探讨。
刘丽梅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语文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语文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广州市千百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