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的情况,提出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搭建展示阅读平台等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使学生读而乐、乐而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06-02
陶行知先生说过“看书如同吃饭一样的要紧,也是生活所必需的”“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医生要用书,画家要用书,教师要用书,唱歌的要用书,做戏的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书是三百六十行之公物”。由此可知,书极其重要。但是今天的书本阅读氛围并不好,整个社会几乎都被网络的快餐文化所左右,人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与阅读没有多大关系的页面浏览上,这种浏览最多只能算浅阅读。小学生也跟大人一样,一有空就浏览手机,看许多无关的“闲事”,阅读书本的兴趣普遍不高。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接触许多新知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拓宽视野,丰富文学涵养、积淀文化精髓,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小学生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乐于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营造“书香”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艺术之环境”的主张,这说明,他非常重视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这一本“活书”,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之中的感觉,用校园这一本蕴藏着无穷魅力的“活书”熏陶学生,使之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校利用校园内宣传长廊建立“诵读长廊”,在教学楼走廊的墙上贴论语、唐诗、宋词等;在教室里悬挂名言警句;在学习园地展示学生阅读活动成果,比如,好文章、读后感、诗配画、手抄报、书法等;在黑板的一角抄“每周一诗”;在每节语文课前让学生朗读一首诗;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书,让学生每人每月推荐至少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自己喜欢的书;建立班级交换图书角,让学生有充足的书籍。学校不定期地开展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朗读优美句段、讲一段故事、说一个感悟、谈一次心得,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地引导学生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走进书海、走近经典,耳濡目染优秀文化,让书香气息熏陶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二)渲染和烘托阅读气氛
“书声琅琅,文墨溢香”。学校抓好早读和午读的教育环节,用书声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乐于读书,与书交朋友。学校每周开一次课外阅读课,利用这一节课给学生讲课外书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到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以及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用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回答课堂问题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到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美词佳句时,及时给予表扬;在平时里,教师发现学生在交流中能使用成语、修辞等准确地表达时,及时给予赞美,从而刺激学生多看书爱看书。每周评出班上的“读书之星”,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不但能增长知识,而且能让自己更具魅力。学校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小组,不定期地举办阅读比赛,评选校园“读书之星”,并发挥“读书之星”的榜样力量,让“读书之星”引领更多的学生去阅读、爱阅读。
(三)帮助家长营造阅读的环境
家是学生身心栖息地,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在这样温暖的地方营造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阅读,与书交上朋友,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办法。有的家长会说,我是一个大老粗,也识不得几个字,每天都忙于生计,哪有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就是有时间了,我又哪里懂得如何指导孩子阅读?读书不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么?其实不然,营造家庭读书环境并不是说一定要家长陪着读,或者带孩子一起读,而是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从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起,家长就要学会找一些能激励孩子阅读的办法去刺激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閱读的好处。比如,让孩子阅读和解释新买来的一些小电器或一些生活用品的说明书,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用处。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校给家长发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和孩子一起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举办“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题讲座;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所需的书籍,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桌、书橱;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到、拿到的地方,让孩子能自由地阅读并保证孩子每天有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尽可能陪着孩子读同一本书,讲同一个故事,共同找寻书中的乐趣。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学”和“乐”不可分离。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由此可见,对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让课内课外的阅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并有效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一)推荐好书引趣
只有适合孩子口味的书籍,他们才会感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形象鲜明又有趣味的内容,教师可推荐卡通、绘本童话、民谣、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逐步走向抽象逻辑思维,喜欢看一些幽默、侦破、科学类、天文书籍等,教师可向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和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课外书籍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喜欢阅读专门性的游记类读物、科幻小说、优美短小的散文和言情小说以及中外名著,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推荐相应的对他们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鼓励他们不断地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
(二)巧用课堂教学激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因此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每一节阅读课中充分享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运用多媒体网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网络上的阅读资源有形象的动画、绚丽的色彩、迷人的语音等,往往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比如,为了指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小红帽》,教师从网上下载FLASH动画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看着形象生动的画面,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诵,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用表演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当学生阅读一些神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在阅读课或班队活动课上表演,以此培养学生读、写、说及模仿能力,促使他们认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理解故事人物中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表演中,学生尝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培养了阅读兴趣,从动人的故事中学会了分辨美与丑、是与非、正义与邪恶。
(三)课外迁移,体味乐趣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了阅读的冲动以后,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课堂内容向课外迁移。例如,在教学《蜜蜂》一文后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教学《触摸春天》后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教学《窃读记》后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等。让学生扩大阅读空间,在阅读中品味故事,学习美的词句、美的篇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比如,利用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进行阅读,拓展阅读渠道,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四)利用班级博客,交流阅读感受
教师可创建班级博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地方可说。博客可分为几大类,读书阁、习作集、读书笔记、阅读手抄报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刊登出来后,会倍感兴奋和鼓舞;当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浸透着情感的文章时,也会激动不已,向往不已。当学生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的评价栏里有读者留下激励的文字时,心里也会特别高兴。
三、搭建展示阅读平台,促进习惯养成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理念。他提出的“做中學,做中教”的主张说明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在实践中体会,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3分钟的阅读交流。每节课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自己学会的成语或积累的好词句。这样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阅读。
故事会。在班级内不定期地举行讲故事比赛,要求每个学生都从自己在课外读到的故事中选出精彩的部分讲给同班同学听。然后让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讲故事大王”,并给予奖励。让“故事大王”分享他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心得,带领其他同学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
朗诵会。这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朗诵包括背诵与朗读,它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说好普通话,又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读书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上一周里自己读的书,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书的作者、名称、内容,或者读后的体会、收获。通过介绍,既交流了读书体会和经验,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又让同学知道了很多自己之前没有读过的书籍,了解了这些书的简要内容。
“亲子阅读”交流会。在家长开放日上,让家长相互交流,让那些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做得好的家长分享自己的做法,并评选“书香明星”“书香家庭”,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家庭阅读的乐趣,收获书香快乐。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主题手抄报、猜字谜、词语接龙、剪贴报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伴随终生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阅读的开始,我们要营造这种氛围,开辟阅读新天地,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乐中读,在读中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飘洒每个家庭,温暖每个孩子的童年。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