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评估颅底骨折损伤程度的准确性分析

2021-07-06 04:38张俊斌王彦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7期
关键词:横断面后处理血肿

张俊斌,王彦芳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 引言

颅底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情况,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挤压、打击导致颅骨变形而导致的骨折。在发生颅底骨折之后,由于骨折部位特殊的生理结构,患者颅内神经、血管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如呼吸困难、四肢瘫痪、呕吐咖啡色或黑红色液体、脑脊液漏、视觉、听觉降低、嗅觉障碍等[1]。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越来越发达,使得发生交通意外、其他意外事故的概率不断升高,这也是导致颅底损伤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2,3]。如何快速有效地诊断颅底骨折以及评估患者损伤严重程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临床问题。其中多层螺旋CT具有方便、快捷、精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而三维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则能够提升影像质量,使诊断效果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2例颅底骨折患者,入选患者的伤情均获得了明确诊断,且有明确的脑部外伤史。统计入选患者的性别情况,其中包括39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其中最高年龄71岁,最低年龄23岁,年龄均值为(49.66±4.83)岁;统计患者受伤原因,其中交通事故38例,高处坠落9例,打击伤5例;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有眶周大面积血斑、视力下降、听力损伤、周围性面瘫、脑脊液漏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卧位,设置仪器参数,图像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 mA,螺距1 mm,层厚0.5-1.0 mm,基线位于听眶下线,对颅骨部分进行扫描。扫描的起始点为蝶骨上缘,一直向乳突下缘进行扫描。然后使用原始二维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分析总结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扫描完成之后,将获得的各项原始数据传输到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实施三维重建后处理,对原始二维横断面、MPR、VR、SSD接受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后的颅底骨折损伤诊断结果、损伤程度诊断准确性等指标进行统计。

1.3 观察指标

对多层螺旋CT各不同重建方法诊断颅底骨折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颅底骨折损伤程度分级情况如下:0级(脑组织未发生损伤)、1级(脑挫裂伤、轴索损伤)、2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3级(脑挫裂伤,同时伴有颅内颅外出血、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分别用(±s)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的颅底骨折诊断准确率对比

本研究52例患者的最终确诊结果:26例颅前窝骨折,31例颅中窝骨折,13例颅后窝骨折。统计4种不同重建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其中原始二维横断面和MPR的诊断准确率比较相近,P>0.05;以上两种重建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比VR、SSD准确率更高,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VR与SSD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说明MPR重建层面对于颅底骨折的诊断结果更准确。详情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诊断颅底骨折的准确性情况[n(%)]

2.2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诊断颅底骨折损伤程度的效果

在0级、3级颅底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原始二维横断面相比于其他几种重建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级、2级损伤程度的患者诊断中,原始二维横断面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但是与MP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VR、SSD,差异则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诊断颅底骨折损伤程度的效果[n(%)]

3 讨论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颅底骨折,常见的如交通事故伤、挤压伤、打击伤、坠落伤等[4,5]。颅底骨折可以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几种类型,且各种损伤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6]。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诊断颅底骨折的常用手段,此类诊断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创,因此临床应用比较多。但是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也是不同的。受到颅底解剖结构的影响,使用X线检查容易出现颅底骨质重叠的现象,从而对临床诊断产生干扰。常规CT扫描方法的空间分辨率比较高,能够有效将颅底骨折患者中存在的颅内血肿、硬膜下出血、脑水肿等情况显示出来,但是在颅底骨折患者中行轴位扫描时,可因图像过厚出现颅底骨质重叠的影像,使粉碎性骨折、水平线样骨折不能有效显示,从而造成误诊、漏诊。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多的参考信息,但是该诊断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升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可以联合使用CT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目前使用的重建方法有横断面、MPR、VR、SSD[7,8]。本研究结果表明,原始二维横断面能够较准确地诊断颅底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而MPR对于颅底骨折类型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将这两种技术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颅底骨折损伤情况的诊断效果,为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猜你喜欢
横断面后处理血肿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青中年血透患者低社会支持度横断面分析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论述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