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2021-07-06 00:41朱新峰刘新灿卢英来李文峰谷医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胸痹心痛气虚

朱新峰,刘新灿,卢英来,李文峰,谷医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死亡率呈升高趋势。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超过城市平均水平,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1]。虽然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但心肌梗死后导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药物依从性、心理等是增加死亡率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7月嵩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7月嵩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54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2]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3],具备下列3项条件: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提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动态演变;心肌坏死血清心肌标记物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并呈动态改变。

1.2.2 排除标准 病历资料不完善;非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的心肌梗死;中医辨证论治不规范或存在争议;住院期间死亡。

1.2.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4]及《中医内科学》教材[5],由两名专业中医医师进行四诊合参、辨证分型。

1.3 研究方法 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危险因素、辨证分型和再灌注治疗情况,建立数据表,将中医证候辨证气虚血瘀拆分为气虚和血瘀,痰瘀互结拆分为痰浊和血瘀,依次类推,证候分为实证与虚证,实证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证候与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的关系。

2 结 果

2.1 病人基本资料 共纳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54例,其中男112例,女42例;年龄29~95(64.10±13.34)岁;<40岁3例,40~59岁50例,≥60岁101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14例,占74.03%,其中左主干病变(LM)2例,前降支(LAD)55例,右冠状动脉(RCA)40例,回旋支(LCX)17例;采用溶栓治疗2例,占1.30%,总体再灌注治疗占75.33%。危险因素方面,合并高血压67例,占43.51%;合并糖尿病25例,占16.23%;高脂血症37例,占24.03%;吸烟61例,占39.61%;超重/肥胖68例,占44.16%。详见表1。

表1 病人基本特征(n=154)

2.2 中医证候分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候分布结果显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寒凝>阳虚>血虚。详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分布构成比(n=154)

2.3 不同危险因素中医证候分布 超重/肥胖病人中医辨证证型血瘀占76.47%,气虚占54.41%,痰浊占52.94%,详见表3。糖尿病病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多见,血瘀占96.0%,气虚占76.00%,阴虚占60.00%,详见表4。9例辨证为阳虚病人均≥60岁,≥60岁病人辨证寒凝占8.91%,详见表5。

表3 超重/肥胖病人中医证候分布(n=68)

表4 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候分布(n=25)

表5 ≥60岁病人中医证候分布(n=10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高,远期预后较差,尤其是伴有ST段抬高病人提示大面积心肌坏死。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病人预后。本研究收治的1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性占比高于女性,行急诊PCI治疗114例,溶栓治疗2例,再灌注治疗占75.33%。有研究显示,再灌注治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3例,未行介入或溶栓治疗病人40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总体死亡率为3.9%,由于再灌注治疗比例较高,病人住院期间整体死亡率低于其他研究人群[6],死亡病人与未再灌注治疗、高龄、就诊延迟、左主干病变等因素相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等,中医学对此类疾病认识较早,对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均有详细论述。“心痛”一词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后于《黄帝内经》中确认为“心痛”病,其作为病名被提出,认为“邪在心,则病心痛”,并对真心痛进行描述。《灵枢·厥病》记载:“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汉代张仲景提出“胸痹”病名,《金匮要略》指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对胸痹、真心痛的辨证分型多倾向于阳气亏虚、阴寒凝滞、痰浊壅盛,提出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著名方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记载:“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辨证开始向“内虚论”倾斜。至宋元时期,“内虚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济生方》记载:“体虚者,气郁结在胸,故为胸痹心痛”。清代,胸痹、真心痛病因病机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常见病因如血瘀、痰浊、寒凝、气滞、虚证均有详细描述。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瘀血治病说,创制出失笑散、复元活血汤等方剂。现代中医经过大规模病例筛查,对病因病机进行系统归纳。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候归类中虚证频次居前3位依次为心气虚(62.37%)、心阴虚(19.15%)、脾肾气虚(10.19%);实证方面,血瘀证最多(86.52%),痰饮者次之(49.80%)[7]。本研究中居前3位的中医证候分别是血瘀证(74.03%)、气虚证(59.74%)、痰浊证(29.87%)。临床证候辨证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证型常见;超重/肥胖病人,血瘀、气虚、痰浊辨证占比高,糖尿病病人气虚、阴虚、血瘀占比高,≥60岁病人血瘀、气虚占比高,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不同危险因素临床辨证分型与证候分布不同。

猜你喜欢
胸痹心痛气虚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治胸痹当用温法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最短小说
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