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玉,余 松,黄文磊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病因常为细菌感染、阑尾管腔堵塞及神经反射等,各年龄人群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且男性多于女性[1]。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决定其治疗方式,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可先进行保守治疗,未治愈者再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所以根据影像分析,进行准确的病理分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2]。多层螺旋CT(MSCT)因简便快捷、准确率高,成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应用MSCT征象差异分析鉴别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判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研究较少见[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各病理类型的MSCT征象差异,以期获得更准确的临床指导,内容如下。
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7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男性44例,女性33例,其中坏疽性阑尾炎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1.27±16.25)岁;化脓性阑尾炎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9~76岁,平均年龄(39.84±17.12)岁;单纯性阑尾炎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81岁,平均年龄(38.37±19.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体温测量、临床反应记录、行术前MSCT检查,发病后12 h内接受手术。
采用西门子64排双源CT和GE 16排螺旋CT平扫,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进行术前检查,患者呈仰卧位做平扫,由上至下扫描,由骼前上棘至耻骨联合处进行盆腔扫描,由腰3椎体上缘至耻骨联合处进行下腹部扫描,由膈肌上缘至耻骨联合处进行全部腹部扫描。MS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层厚5 mm、层距5mm,准直1.25 mm;扫描结束后在AW4.3工作站先重建1.25 mm薄层,进行矢状面、冠 状面、以及曲面图像重组,以回盲部为中心,重建常规冠状面,得到最佳冠桩截面。
CT图像的审阅由两名5年以上阅片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完成,两人经分析讨论后得出最终结果。
(1)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等术前信息,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百分比;(2)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3)比较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有无粪石、盲肠壁是否增厚、周围有无渗出、有无穿孔等MSCT征象。
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百分比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恶心呕吐、有无粪石、盲肠壁是否增厚、周围有无渗出、等定性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百分比比较(±s)
表1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百分比比较(±s)
检测方法CT MRI χ2 P HI-1型17(73.91)22(95.65)2.696 0.101 HI-2型24(88.89)26(96.30)0.27 0.603阳性41(82.00)48(96.00)5.005 0.025
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三组患者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值依次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三种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恶心呕吐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组患者阑尾粪石及有无穿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盲肠壁是否增厚和阑尾周围渗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阑尾动脉血运障碍所致,病情进展还会发生坏疽[4]。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分为三种,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采取的治疗及术后处理措施也不同,所以准确诊断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类型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5]。MSCT的临床应用就使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准确性大大提高,从本研究数据可以得知,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三组患者阑尾最粗径线是依次变短、盲肠壁厚度依次变薄、阑尾周围渗出情况依次减轻,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可得出阑尾最粗径线、盲肠壁厚度、阑尾周围渗出情况均是我们临床判断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的有力证据,结果与李文钗[6]研究中的急性阑尾炎MSCT征象相符,他们也在研究中提到,阑尾最粗径线变长、盲肠壁增厚、阑尾周围渗出情况加重是鉴别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最常见的四个征象,阑尾最粗径线变长即阑尾管径增粗,是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直接征象。
表2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对比 例(%)
表3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MSCT征象对比 例(%)
图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稍增粗,阑尾腔内少许粪石及气泡,周围无明显渗出。图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坏疽、穿孔,阑尾增粗,壁增厚,根部粪石嵌顿,阑尾腔内积粪,周围大量渗出及少量游离气泡影。图3与图4为同一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及周围炎,管壁陈旧性血吸虫卵沉着。阑尾增粗,壁增厚,中近段腔内积气,远段中央区小点状钙化,周围见大量渗出,盲肠壁增厚水肿,粘膜线样钙化。
本研究病例中单纯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较少,大多数患者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在渗出量上比较可以看出三种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多为大量渗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多为中度渗出,单纯性阑尾炎基本为无或轻微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观察MSCT征象中,周围渗出意义较大[8]。本研究中三种病理类型患者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通过记录患者体温、临床症状、化验检查以及比较MSCT征象对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