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广霞
1.大庆市第三医院功能科,黑龙江大庆 163712;2.大庆龙南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对人群健康的危害较大[1]。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肿胀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延误诊治还可以进而导致患者截肢[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血管病变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50 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选择同期50 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纳入该院收治的50 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组, 选择同期50 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39~72 岁,平均年龄(48.7±5.2)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7.9±1.3)年。对照组男性29 名,女性21 名;年龄41~74 岁,平均年龄(49.3±5.5)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患者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该研究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下肢先天性畸形、 下肢严重外伤的患者; 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相同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进行检查, 检查由同一位高年资超声科医生采用超声检查仪器进行观察,检查时研究对象取平卧位,足部稍外展,探头首先由上到下检查股动脉,随后在研究对象足部内收的状态下检查足背动脉。 在检查胫后动脉、腘动脉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取俯卧位,采用超声探头交替进行纵切、横切扫查下肢血管管腔,测量记录研究对象下肢血管内膜的厚度,观察管壁光滑情况、管腔狭窄情况、管腔血液充盈情况等。
观察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结果; 观察两组下肢动脉管径。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下肢血管斑块的检出率86.00%高于对照组14.00%,狭窄检出率14.00%高于对照组8.00%,闭塞检出率1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结果比较[n(%)]
研究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的管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动脉管径比较[(±s),mm]
表2 两组下肢动脉管径比较[(±s),mm]
?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人群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糖、高能量饮食导致体内胰岛负荷较重是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依从性难免下降, 尤其是医学常识不高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擅自更换药物种类、 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 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并发症的风险明显上升。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主要与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患者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容易对糖代谢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而酗酒可以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使得糖代谢、脂肪代谢出现异常,体内脂肪和糖大量堆积,身体代谢负担加重,因而容易出现血糖的异常升高。 长期酗酒时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也可以影响糖的正常代谢转化, 使得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因胰腺组织不能分泌充足的胰岛素或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患者肾脏、眼球、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可以因为持续升高的血糖而损害, 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 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大血管病变, 而其中吸烟被认为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进入人体并作用于下肢血管, 导致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并使得血管壁斑块反复破裂,斑块不稳定性提高,容易出现斑块脱落引发下肢血管的急性阻塞。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症状与下肢血管缺血相关, 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皮温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后期下肢皮肤还可以因为供血不足出现溃烂、 发黑等表现[3-4]。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主要与氧化应激和脂肪代谢紊乱相关。 早期多累及下肢小动脉,在高糖状态下下肢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经大量炎症因子介导导致血管壁内皮功能紊乱, 出现蛋白质、氨基酸的非酶糖化反应。 血管壁结构蛋白的糖化使得管腔狭窄的风险急剧升高。 而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得血管中膜厚度增加,管腔弹性降低。 同时局部血管内血液中血脂浓度升高加快了晚期糖化终产物的大量生成和积聚。 而动脉管腔的闭塞与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诱发的脂质反应有关,脂质反应使得管壁内膜因血小板、红细胞的沉积而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附着可以使得管腔出现闭塞。 下肢血管病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得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 早期通过相关的检查方式明确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十分关键[5-6]。 通常在超声成像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常常出现多个节段的血管壁钙化,声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不均质回声、高回声的钙化斑块, 因结构不稳定可以在血流的冲击下出现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管腔闭塞。 虽然血管造影是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但作为一种有创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损害较大,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且检查费用昂贵,在长期的病情观察中也无法随时进行随访了解病变血管的变化情况,不利于治疗方案的进一步调整。 相比之下,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更多的优势[7-8]。 该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结果表明,研究组下肢血管斑块的检出率86.00%高于对照组14.00%,狭窄检出率14.00%高于对照组8.00%, 闭塞检出率18.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的管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操作便捷,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病变的下肢血管进行观察, 有利于测量病变血管的管径、管腔内中膜厚度以及硬化斑块等情况,对于下肢血管病变可以进行多个阶段的观察追踪。 正常情况下下肢血管壁内膜光滑,动脉走行正常,血流束与血管管壁具有清晰的界限, 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管腔中可以出现腔内凸起的斑块, 表现出斑块处血流变细或充盈缺损,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 该研究中相比正常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的斑块、狭窄、闭塞检出情况明显提高,且动脉管径明显缩小,因而临床医生根据上述特征可以较好地辨别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的血管病变[9-10]。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操作便捷、经济、可重复的优势,不会对患者带来创伤损害,具有典型的成像特征,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对治疗中的患者血管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该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