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兰 黄晓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ICU,泉州,362000)
伴随医疗技术与医疗设施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但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在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效果显著的特点,最近几年,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2]。为了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对其生长发育与睡眠质量的作用,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早产儿,分为2组,分别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与袋鼠式护理,并分析袋鼠式护理的应用优势,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ICU收治的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有男23例,女20例,胎龄28~37岁,平均胎龄(32.35±2.51)周。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胎龄29~36岁,平均胎龄(32.46±2.65)周。2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部门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均为单胎妊娠早产儿;均为阴道分娩;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伴随先天性疾病,妊娠合并高血压者以及产妇不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产后护理,如早产儿出生后对其呼吸道认真清理,擦拭干净血迹,注重监测产妇与早产儿体温等。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内容如下:1)确保母婴所处环境温度适宜,温度在25~28 ℃范围内,将门窗关闭,防止出现对流风,应用屏风或床边围帘进行遮挡,便于对产妇的隐私进行保护;2)开展护理操作前,将怀抱姿势与抚触知识向产妇讲解,给予产妇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促使产妇作为母亲的信息显著增强;3)把床头适当抬高,抬高幅度为30~60°,产妇选择半卧位,以产妇感到舒适即可;4)早产儿全身裸露,放在产妇裸露的两乳间,使产妇乳房与早产儿保持平行位或者半倾斜位,使产妇和早产儿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增加;5)在早产儿身体后面与背部用薄被或衣物覆盖,指导产妇一只手放在早产儿背部,另一手将早产儿臀部托住,避免滑落;6)袋鼠式护理每次持续时间为60 min,早产儿出生后前3 d用以上方法开展,2次/d,分别在上午10:00—12:00与下午4:00—6:00开展;7)指导产妇予以正确的母乳喂养,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对母乳喂养情况充分了解。
1.5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与生长指标(包括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的变化。
2.1 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比较 入院当天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均长于入院当天,并且观察组干预后2周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比较
2.2 2组早产儿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比较 入院时2组早产儿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水平的比较未有明显区别(P>0.05);出生1个月后2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水平均大于入院时,并且出生1个月后观察组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水平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比较
最近几年,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再加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新生儿科护理逐步由单纯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新生儿、家庭为核心的系统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新生儿的生理状态,还需要重视新生儿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3]。20世纪70年代,南美洲的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佳,致使保温箱的数量不足,早产儿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病死率明显升高,为了挽救早产儿的生命安全,儿科医师于早产儿出生几小时内,使其和产妇的皮肤进行接触,便于早产儿体温的维持,并开展规律的母乳喂养。因为母婴姿势与袋鼠十分相似,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叫作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属于皮肤接触性护理模式之一,早产儿早期和产妇皮肤有效接触,对皮肤感受器产生有益刺激,传入到神经与大脑皮质,促使神经紧张性明显降低,加快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促使早产儿体内生长激素与儿茶酚胺水平有效提升,对脂肪、糖原与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早产儿的摄入量。另外,袋鼠式护理还可以使早产儿的安全感明显增加,使其在此环境中得到有效休息,延长睡眠时间,使低氧气与热量消耗明显降低,促使体质量明显增加[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2周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出生1个月后观察组身长、体质量以及头围水平比对照组增长更明显。说明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睡眠质量与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NICU早产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可使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还可以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