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悠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州,350005)
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可达到1.0%~1.3%。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威胁。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弱,且多合并各类慢性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荷,患者多伴有失眠症状[1-2]。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对影响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了解失眠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详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4.15±2.3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43±0.18)年;住院时间为4~18 d,平均住院时间(11.13±1.54)d。
1.2 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研究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患者病情存在急剧恶化风险;依从性差者。
1.4 研究方法 为8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主要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日常睡眠习惯、入院后睡眠障碍持续时间、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疾病认知度等内容。由责任护士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辅助患者逐项填写问卷内容,严格控制获取数据资料的质量。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开展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在明确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疏导患者的情绪,开导患者,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引导患者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其次,开展环境干预。保持病房内空气畅通,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控制探视和陪护的人数,减少夜间操作,尽可能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温馨的休息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睡眠习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特殊睡眠需求。最后,开展睡眠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帮助患者摆放最舒适的体位。同时,叮嘱患者晚餐要尽可能选择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白天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适量运动,以保障夜间睡眠质量。此外,要加强对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让患者意识到科学的睡眠可以为机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而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身体健康,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1.5 观察指标 对导致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汇总。于护理前和护理后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使用的评估工具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量表的评分范围是0~21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
2.1 影响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总结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疾病因素、睡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其他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见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2 比较护理前与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与护理前比较,8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后的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明显改善,护理后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受到自身年龄和疾病的影响,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难度大,患者多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身体功能的康复,同时也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4-5]。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住院且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临床上首先要明确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调查了80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发现疾病、睡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其他刺激性因素均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均更加丰富,也更有针对性,因此获得的干预效果也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在了解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