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65-04
【作者简介】韩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第四中学(吉林延吉,133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不少初中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放弃。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本课通过游戏、教师的自我开放、行为训练等,让学生了解自我暗示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学会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实验。这里有3杯水,请你分辨出哪杯是清水,哪杯是稀酒精,哪杯是淡醋。
教师邀请3名学生上台分辨。
教师:你们是如何分辨的?
学生1:我是用鼻子闻出来的,酸的是醋,有酒味的是酒精,剩下的就不用闻了,一定是水。
学生2:我也是用鼻子闻出来的。
学生3:我什么都没闻出来,无法分辨。
教师:这个实验是用来测试受暗示性的。其实,这3杯水都是清水。
学生1:我刚刚真的闻到了醋味和酒精味。
学生2:我明明闻到了醋的味道。
教師:你们再来闻闻看。
学生:现在好像又没有味道了,为什么呢?
教师:在实验中,老师给出了相同的心理暗示。有的同学容易受暗示,闻到了酒精味和醋味,有的同学不容易受暗示,闻不出任何味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自我暗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直观感受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导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呈现问题
1.我们的自我暗示经历。
教师:我们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叫自我暗示。在生活中,自我暗示现象很普遍,老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中时,我想竞选班级生活委员。快要轮到我上台演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讲不好、说错话怎么办。于是,越想越紧张。我又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千万别紧张。结果演讲的时候,我紧张得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我想,原来我是个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我当时给了自己3个心理暗示,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1:讲不好、说错话了怎么办,还有别紧张,别紧张,千万别紧张。
学生2:我是一个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
教师:谁愿意分享类似的经历,在什么情况下,你对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暗示,导致了什么结果,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1:一次足球比赛,我得到了一次决定胜负的点球机会。当时,我特别紧张,告诉自己千万别踢歪。结果真踢歪了,我当时特别难过。
学生2:我在参加钢琴十级考试时特别紧张,告诉自己能弹好琴,可以顺利通过。结果我真的发挥得特别好,成功考级,我当时特别开心。
教师:有的同学跟老师当年一样,用了消极的自我暗示,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心里很难过;有的同学用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内心很快乐。我从前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现在却成为一名教师,这都归功于我学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自我开放,引出3个消极的自我暗示。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我暗示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自我暗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2.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
教师:通过课前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在考试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暗示语是“别紧张”。这样的语言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体验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倾听老师的指导语——请不要想一只老虎;请不要想一只白色的老虎;请不要想一只白色的正在奔跑的老虎。请睁开眼睛,说说你此刻在想什么。
学生:我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是一只正在向我奔跑的白色老虎。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老师告诉我不要去想,我的心里更好奇了,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去想了。
教师:人的大脑在接受暗示的时候会自动把“不”“不能”“不行”这种表示否定的词语去掉。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跟自己说“别紧张”,大脑接收的信息其实是什么?
学生:紧张,我很紧张!
教师:其实,我们是希望自己能够怎样?
学生:考出好成绩。
教师:是的,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呢?
学生:让自己平静、放松下来。
教师:所以,要用正向、肯定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我有个疑问,别紧张和放松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
教师:是一个意思,但是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表达产生的效果是否一样?下面,请跟着老师的指导语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
指导语: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放松。
学生跟着指导语,感受紧张、放松两种暗示语言下的身体变化。
教师:请分享接受两种暗示语言后身体的感觉。
学生:当老师说别紧张时,我的身体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老师说放松时,我的心跳逐渐平稳,呼吸也顺畅了,身体真的放松了下来。
教师:不同的暗示语言会带来不同的身体感受。什么样的暗示语言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学生:积极肯定、正向的语言。
教师:暗示语言要和自己想要的结果保持一致。
教师:当年,老师参加竞选时用什么样的暗示语言会更好?
学生:我一定能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特别好!“别紧张,别紧张,千万别紧张”可以改成什么呢?
学生:放松、放松、平静、平静。
教师:“我是一个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可以改成什么呢?
学生:我相信我能在众人面前自信有力地表达。
教师:积极自我暗示的第一种方法——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暗示的内容要与自己想要的结果一致。
教师:在自我暗示时,只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就一定能达到效果吗?下面,请同桌二人练习考试时给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
学生练习并分享。
同桌1(自信有力,声音洪亮):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
同桌2(低着头,声音很小):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自我暗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什么?
学生:我感觉是第一位同学,因为他的声音洪亮,坚定又有力量。第二位同学虽然用了积极正向的语言,但是声音很小,感觉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
教师采访刚刚分享的同学:我想听听你们的感受。
同桌1:我说“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
同桌2:我虽然嘴上说“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心里的声音却是“我行吗”,怀疑自己做不到。
教师:其实,积极的自我暗示并非无所不能。只有我们真的相信自己,表达起来才会有力量。积极自我暗示的第二种方法——要自信而有力量地表达。
教师:大家觉得积极的自我暗示说几遍效果会更好?
学生:我觉得至少每天对自己说三遍。
教师:这就是重复的力量。当我们反复接收同样的信息时,大脑会形成自动化信息。第三种方法——要坚持不断地重复暗示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会积极自我暗示的三种方法。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解决课前调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到的方法来帮助主人公。
PPT展示:小A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担心自己出错。于是,他对自己说:“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不会出错。”小B与同学相处时产生了误会,担心失去这个朋友,对自己说:“没关系,他不是小心眼儿的人,他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他会原谅我的。”
学生小组活动,并派代表发言。
小组1:我们认为,小A希望自己能够正确地表达观点,敢于发言。转化后的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放松下来,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勇敢地表达观点。”
小组2:我们认为,自我暗示的对象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小B不想失去朋友,转化后的积极自我暗示是“我一定可以跟他和好,我一定可以挽回这段友谊。”
教师:是的,积极自我暗示的对象应该是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学生课前调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行为训练,实践练习
教师:自我反思需要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接下来,请同学们给自己写一句对成长有意义的积极自我暗示语,写在课前发的心形卡片上。
学生书写积极自我暗示语。
教师:请同桌二人交流自己的积极自我暗示语,注意要做到自信、有力量地表达。
同桌交流。
設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积极自我暗示方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五、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教师: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明白了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帮助我成长,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教师:希望大家做到学以致用。请大家每天自信有力地对自己说三遍刚刚写的自我暗示语,注意感受自己的变化。下周上课时,我们进行课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的感受得以释放与提升;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内容,将体验、感悟与分享最终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解决初中生的自我认识、情绪情感、考试焦虑等问题而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呈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练习。首先,笔者通过自我开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呈现问题;其次,运用聚焦法则,从小目标着手,以课前调查中学生存在的三个消极自我暗示为主线,解决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认知改变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延伸作业,让学生不断地实践和练习,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点评】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实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课上的体验环节具有深度,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主张。
心理小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自我暗示的重要性;教师的自我开放恰当、合理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在不断的提问与思考中循循善诱,自然地引出了3种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使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语言表达流畅、点评到位,情境体验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点评嘉宾:关晓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健康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