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及防止返贫现象的实践探索

2021-06-29 12:46罗明丽周洁
职业时空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精准扶贫

罗明丽 周洁

摘要:职业教育着重于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毕业生能更快地融入工作,在“精准扶贫”及“防止返贫”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江西省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民众支持认可度、专业设置规划等方面还较为薄弱,需建立技能人才激励与保障制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专业设置,尝试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以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师资队伍;民众认可;专业设置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虽各地脱贫攻坚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此过程中,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返贫,防止出现边减贫边返贫现象的出现。

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和“防止返贫”中具有的独特优势

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职校毕业生也能更快地融入工作,职业教育在提高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上有着更为独特的优势,这是“造血式”扶贫。而“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则容易使贫困人口养成“等、靠、要”的思想,从而导致“返贫率”更高,难以治愈贫困人口总体知识水平偏低、技能不足、思想落后等“造血”功能障碍。这种单纯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状态,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才是关键。[1]

职业教育注重技能的培养,以培养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更有利于促进贫困者的自身发展,有着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就业中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技能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而从目前各种统计数据看,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频频出现“技工荒”,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5%,高级工仅为5%。而德国高级工的比例为50%,日本为40%。[2]这种现象又给了职校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等优势对于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贫困学生而言,职业教育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说,“双一流”精神要泛化到各级各类高校,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同样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需要数以亿计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专注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对贫困家庭学子有着更为实际的吸引力。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能导致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让他们对于子女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的预期不高,为此很容易放弃教育之路。职业教育相对学制较短、收益较快,且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中职免费政策,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等,这些都无形中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此,成本较低的职业教育便成了贫困地区学子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重要途径。

当然,我国社会职业的“流品”观念以及职业教育在改变人们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局限性等都使得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但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此制约,其教育资源也更为匮乏,教育水平更为落后,这毫无疑问会造成此类地区学生的升学率普遍偏低,不少学生无法通过普通教育的渠道继续学习,而职业教育则可以给他们提供另一种选择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继续学习的梦想。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审视

(一)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仍须转变

职业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得到各界民众的支持和认可,尤其是得到贫困家庭的支持和认可,才能让其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贫困家庭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通过技能培训,可为他们脱贫致富注入知识的力量。然而,现阶段不少民众对职业教育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仍然在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职业教育是人们在无法继续接受普通教育的情况下不得已做出的无奈选择。而“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又使不少民众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全力支持子女上学,但他们支持子女接受的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很多学生家长认为普通教育才是正规教育,而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在他们眼中被视为是没有出息的表現,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低层次教育。这就使职业学校在招生政策上也受到歧视。多种原因造成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这给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做大做强,以至于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招生困境,甚至导致部分专业停办,如全国烟花爆竹四大主产区之一的萍乡市上栗县的某职业学校的烟花炮竹专业停办,以农林产业为主的萍乡市莲花县的某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停办。

(二)专业设置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应该与地方产业相匹配。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出现错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就会出现难以扶贫与扶贫不力的情况。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遍面临的问题有: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就难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相应专业生源不足的状况;二是专业设置缺少充分调查,不少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会选择一些当下热门的专业,或者博民众眼球的一些专业,而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来开设专业。比如:空乘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此专业,然而这一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有限,专业发展空间相应受到限制,而且也造成了毕业生流失到具有相关产业的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使得地区脱贫仍很艰巨,没有彻底改变区域贫困落后的面貌;三是专业调整跟不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一些已处于被淘汰边缘的专业仍然存在,滞后于产业的升级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四是专业与课程设置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真正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及课程设计,与职业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很少,专业与课程设计通常与当地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如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如何将学生从教与学的从属地位转变成有独立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理顺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发挥职业教育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一批优秀的教师作为支撑。然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很多学校都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从教师数量上看,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都规定职业學校师生比不得低于20︰1,以江西省萍乡市中职学校为例,萍乡市现有专任教师970人,聘任教师335人,生师比为 22: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其次,从专业水平上看,一方面,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萍乡市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67%,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4.94%,“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的同时,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更是非常稀缺,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能力是成正比的,这就难免会制约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例如:萍乡市现有职业学校近三年来总共只有8个科研课题项目结题,教师发表论文累计86篇。[3]相比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数量及质量均有一定差距,根据南昌大学社科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南昌大学文科纵向科研结题项目共185项,一所普通高校的年科研结题项目数量是萍乡市所有职业学校相加的数百倍。再者,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失衡,文化课教师多于专业课教师,很大一部分的专业课教师由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而无论是从文化课改行而来的教师还是直接从大专院校招聘过来的教师,都相对缺乏实践经验。

(四)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依然相对薄弱

近些年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普通教育相比,发展水平仍较为滞后。从基础设施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距较大,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设施较为落后,教学和实训设备数量较为有限。比如: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不具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而这些是普通高校的基本配备。对于农村职业学校、县级职业学校,这些现象更为明显,大部分此类学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图书资料陈旧且缺口较大、实验实训设备短缺的现象。从生源层面来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知识面较窄,由此又加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歧视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声誉,同时,也加大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度。另外,进入职业学校入读的学生人数远少于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数,以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为例,2018年,中职教育招生12.3万人,在校生35.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4.5万人,在校生100.8万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之比大约为1:2.89。[8]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

(五)职业教育培训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有待改善

有一些培训项目在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长期跟踪,但是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在设备、场地和师资配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开展长时间的培训,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则容易导致贫困群众对培训的认可度降低,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资源紧张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培训工作,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受到限制,教师工作的热情也相应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教育思想理念的落后,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部分职业培训也缺乏与就业环节的衔接,学员不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丧失了将能力转化为收入的过程。这就使得职业教育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

三、江西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防止返贫”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

(一)引导宣传,建立技能人才激励与保障制度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状态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故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突出我国技能人才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技术、尊重技艺、尊重技能的氛围,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家庭脱贫致富和个人人生改变及理想实现中的作用,扭转技术工人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现实,以此改变社会职业流品观念下所形成的职业分级分层思想导致的职业教育弱势地位和吸引力缺乏的尴尬境地;同时,要大力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职业学校及优秀职业教师,对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一视同仁,严管职校招生间的恶性竞争,让适龄人员适时接受职业教育,减少其受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态度影响而拒绝选择职业教育,或初中毕业走上社会,或在普通高中混迹三年,从而导致教育波折,又无一技之长,重复贫困难断根的恶性循环。

近年,随着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对“匠心文化”的推崇,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有了些许转变,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渠道偏窄、地位待遇偏低的状态也有所扭转。只有一线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得到改善,让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接受职业教育的益处和得到实惠,民众的思想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转换,所以,政府政策的宣传和支持不能仅是口号宣传,要让技能学习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4]江西省的做法是积极组织职业院校开展涉农涉贫技能培训,创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通过“掌上农技”等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为贫困地区百姓的成长搭建平台、拓展空间、创造条件,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得到公众的真正认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才可能得到更好的践行。

(二)优化专业设置,尝试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用工缺口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2200万。[6]这对职业学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人力资源市场或行业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当前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类型以及用人单位对技术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有哪些具体要求,从而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人才预测,及时适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方向,避免其与社会需求脱节;同时,要根据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本区域的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找准和开发特色产业,全力打造自己的强劲品牌,提高其精准扶贫的实效性和持续性。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仅要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需要,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不断进行调整,不适应市场的专业要更新完善,过时的专业要及时淘汰,以确保专业设置的新、精、专。[7]在此基础上,教学内容也要与之同步进行改革创新,以求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既能契合区域扶贫发展实际、又能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求。[8]如江西省兴国县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在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招收125名适龄青年在职业学校免费开展“古中医健康调理师”培训,通过“校企联动、订单培训、对接就业、直接转移”的模式对贫困家庭开展教育扶贫。[9]

职业学校也可以尝试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授课管理新模式;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可探索政校企三方共同培养与输送人才的长效合作机制。江西省黎川县即通过建立“黎川油画一条街”和油画创意产业园,建成集教学、生产、创收、就业为一体的油画创作、展销基地,带动当地画师回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他们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邀请国内著名画家、高校油画教师来黎川举办油画艺术讲坛及技法培训班,与艺术院校合作设立创作写生教学基地,选派优秀画师出去学习深造等方式将黎川县油画产业发展壮大。黎川县现有油画产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产值逾3亿元,被称之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江西油画之乡”。通过这种方式,兼顾教学与产业双方面的要求,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增长实践技能,又能给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多渠道建设师资队伍,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也是决定教育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可以从外部引进人才,给职业教育补充“新鲜血液”,将先进的理念、思想与技术带进来,为职教精准扶贫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引进教师要有针对性,按需进人,还要严把质量关,要对人才素质进行综合考量,不能光看学历和职称,还要考核其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技术技能、师德师风等,以避免引进的人才华而不实。然而职业教育,尤其是位于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想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外部人才难度很大,为此,要加大职业学校原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派送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去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学校原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形成完善健全的教师培养与提高机制。江西省教育厅为提升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组织省内26所优质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帮助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参加教师2300余人次。另外,政府与学校要重视贫困地区职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既保障现有教师的基本权益,又可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职校教师培养与引进的渠道,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助力

教育扶贫,要凸显与其他类型扶贫不同之处,必须要授之以渔,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拔除穷根子。要推动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脱贫,一是要解决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另一个就是提升当前劳动力的素质;前者靠教育,后者靠培训。针对贫困人口所提供的受教育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都应该是免费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职业教育倾向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特性也使得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实习实践场所和实训设施设备,这些教育资源的置办需要耗费大量的教育经费。由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与其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帮扶与支持,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倾斜政策,建立与之办学规模和培养需要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同时,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还要帮助职业学校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资在内的职业教育资金筹措渠道。例如: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采取了内外动力双管齐下的方式。对外,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民政厅组织的“百社解千难”的扶贫攻坚工作以及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给贫困乡与贫困户带去专业技术支持;对内,学校组织社会企业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每年拿出部分岗位让贫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这种有尊严的自助方式完成学业。

除了经费的保障,政府在政策上也应加大支持力度,要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利益为立足点制定相应补偿政策,增加对他们的帮扶力度。据此,江西省实施一系列教育扶贫工程,如: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计划,建立“全面改薄”项目省级管理平台,精准掌握每个薄弱学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提前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目标。政府积极发挥其引导与推动作用,关注弱势群体,实行补偿教育,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扶贫考核相结合,以强化地方政府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责任,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芳.论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J].河北职业教育,2017(04):5.

[2] 凤凰财经.“中国制造2025”呼唤高技能人才[D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02/14245955_0.shtml

[3] 萍乡市教育局.2018年度萍乡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R].http://xxgk.pingxiang.gov.cn/cjxx_44102/zxjf/201909/t20190906_1850202.htm.

[4] 罗明丽.社会分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探微[J]职教论坛, 2012(09).

[5]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实施“六个专项计划”纵深推进教育扶贫工作,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6/201904/t20190402_376381.html,2019-04-02.

[6] 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2200万,技校却面临招生难[DB/OL].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1-14/doc-ihqhqcis5916121.shtml,2019-1-14.

[7] 許媚.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审视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09):27-31.

[8] 江西兴国:职业教育培训助力精准扶贫[DB/OL].赣州教育网. http://www.jxgzedu.gov.cn/article/Show.asp?A_ID=10454,2018-7-30.

[9] 新华网.黎川县创新推动油画产业转型升级[DB/OL].http://www.jx.xinhuanet.com/2019-11/13/c_1125224842.htm,2019-11-13.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精准扶贫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