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的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21-06-29 02:56李晓琴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

李晓琴

摘要:针对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导致迫切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经济和产业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而大大加强。因此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作用日渐凸显,高校借助专业认证等机制,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推动解决高质量人才稀缺问题。而在高校中基层教学组织不是去“管”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更加个性化、灵活化、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1.1本科教育的地位

2018年6月21日,有学者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的重要理念,并强调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是人才培养的核心。[1]健康、可持续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是一种互相滋养关系;明智的高等教育的变化是根据需求、事实和理想所作的变化。[2]

1.2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育是本硕博多层次教育体系的基础,本科教育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的实践工作输送人才,更应该为研究型机构、高校等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现阶段的本科教育疲于应试教育和各种教学检查等。同时本科教育工作专业评估的压力与院校竞争的动力相互叠加,进一步推动了各大高校的本科教育改革,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但改革表面上“热火朝天”,教学基层却依然是“风平浪静”,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并没有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3]再者,基层教学组织往往也存在如下问题:①教育价值导向出现偏差,工具化倾向严重;②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③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僵化;④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⑤教师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潜心教学。[4]

高校在专业认证中的缺陷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总体目标:通过自评、认证、服务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强调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每年审核培养目标与教学使命、教学实际的一致性,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更科学系统的指导,并通过专业认证、教学质量评估等不断改进机制,在培养的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持续改进,形成一种PDCA封闭循环的管理模式。但是高校本科教育专业认证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基本上公共行为,高校缺乏评估主动权,故只“重视政府评价与整体评价,疏于学校自我评价与学习评价”,再加上“重研轻教”的价值导向偏颇,不仅高校自身提升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薄弱,而且院系层面以及基层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5]

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把脉专业建设

以独立院校为例,高等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明确,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学科、学术与教学的交融度不够。由于绩效考核之下的科研、教学压力,教师难以抽身,教务、学工等基层教学组织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中,教学质量难得以保障。教书与育人相脱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更新不及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就业需求;新入职教师未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教学能力欠缺就匆忙步入教室讲台;对专业评价和各类教学质量评估,各高校采用同一个评估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指导的管理思想欠缺;“补考”“重修”等机制,让学生可以钻教学管理制度的漏洞。

笔者所在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属于新办专业,鉴于国内新高铁、轨道数量的增加和国内外各大轨道、运输公司运力的扩大,以及交通运输业向多元化复式行业的转变,都预示着运输部门或运输企业对新人员的大量需求。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运输业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五年,交通运输专业性人才将面临大量的缺口。我校交通运输专业2014年设置,全国开设时间较短,尤其是轨道运输方向,目前还未形成较统一的培养目标,大多是参考其他院校或高职院校,导致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確,专业理论课程占比较大,实践实操课程太少,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受行业和学校的竞争影响,在就业找工作过程中缺乏核心优势,只能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并且毕业生部分未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缺乏期望值。

4、对策建议

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应该强化特色,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建设,同时建立专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充分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毗邻的区位优势,提升本科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改变过去本科教育维持型管理,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不到位,而应该在守正中适变求变,利用管理学中5W1H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同时“追求卓越”教育理想,满足内涵式发展、创新、特色、和谐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我校本科教育注重的是理论化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本科教育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从事交通运输工作岗位相关的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并且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能够综合认识交通运输领域不确定、复杂的工作任务,具备创造性的运输服务技能;在能力方面,能够完成复杂综合的并且不确定的运输服务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运输服务中复杂问题的能力,监督和管理不可预知的工作状况的能力。同时重视全面综合并且跨学科的知识,如管理类、营销类、财务类、教育类知识。

专业认证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导向性:引导学校牢固确立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不断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内涵式建设,努力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推动本科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等评价工作需改变传统既“管”又“办”且“评”的局面。高校自评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力量逐步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协调政府、高校、社会在高等教育评价领域的运作。实现可持续性评估的关键方向是将评估重新定位为课程和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6]。真正做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

5、结束语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应以专业建设为载体,着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来实施运行面向全体、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①明晰人才培养目标②优化课程设置体系③创新学校企业合作④完善学生就业指导⑤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高校本科教育通过专业认证等评价方式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与改革的科学性。抓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具体包括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和教学信息发布四个子平台,最终形成集审核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各类教学评估状态数据于一体的教学评估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各项教学制度、教学状态等,使学校运行状况更加公开、透明,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监督。师资队伍建设“外引内培、优化结构、持续发展”,在绩效之外更多关注教学、教育本身,关注学生成长、兴趣、荣誉,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养成不断进行探索。教学管理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既要有使命和责任意识,更要有人文情怀,以学生为中心,协调处理好教与学、严与爱、成人与成才、教育与养成、投入与产出、统一与多样化、工具性与价值性、合理增负与适度包容。

参考文献:

[1]陈宝生: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合格[EB/OL].科技日报.

[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 马廷奇.关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1):55-56.

[4]洪早清.本科教育新时代的教学管理变革省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75-80.

[5]尹毅,李磊.审核评估背景下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障碍与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2019(10)23,5:67-71.

[6]周文杰.一流本科教育中的管理主义[J].北京教育(高教),2020(06):15-19.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