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鑫娟
【摘 要】钱梦龙曾说:“孩子学说话,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适当进行模仿也是必要的。”模仿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基本手段,通过模仿文章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因此,教师应以模仿为桥梁,注重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创新。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模仿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对于作文而言,教材中的閱读是作文的最好示范,值得学生模仿与借鉴。因此,紧密结合教材,找准模仿训练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写作技巧,无论是积累写作素材,还是提高语言技能,都是最佳途径。
一、模仿选材构思
作文写作在完成审题立意后,接下来就要确定“选材”,即按照写作意图对所积累材料进行鉴别与裁剪的过程。合理的选材有利于深化写作意图和充实写作内容。我们学生写作的一个最头疼问题就是文章选材一般或不会选材。没有材料,就等同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观点再新颖,也会给人言之无物的感觉。教材中的文章都属于名篇佳作,将其作为仿写材料去模仿,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马可连柯曾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巧的问题。”积累材料是关键,而课文则是学生写作的最佳选材。例如,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邓稼先的生平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写,而选择哪些素材、是否能体现人物形象和特点是关键。作者杨振宁在文章的选材上,紧扣文章中心,抓住了“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和“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这几个最能突出人物性格和品质的方面进行详细描写,既能做到情感真实,又能使人物形象显得伟大而崇高。由此可见,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邓稼先》的选材,仿写一位名人。有的学生以周恩来为对象进行了仿写,在文中,选择了周总理第一次进北京做衣服和一次在中南海排队买饭两个典型素材,充分体现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篇好的文章并非材料的堆砌,如何在错杂的素材中选出最贴切的材料是作文构思环节中的关键。模仿训练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善于利用,量“题”裁衣,都能为学生的作文增添色彩。
二、模仿布局谋篇
刘勰将文章的布局谋篇比作为“筑室之须机构,裁衣之待缝缉”,布局谋篇是指对作文的结构进行安排。当前,结构混乱、详略不当、有头无尾、主次不分、简单“三段式”等是学生作文中的普遍弊病,这种现象也表露出学生在布局谋篇方面严重欠缺。教材中文章的奇思妙构,对学生布局谋篇的指导具有独特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过的课文所运用的布局谋篇方法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交流和修改中领悟布局谋篇的要领。
利用模仿训练帮助学生积淀具有巧妙布局的文章结构,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比如,在九年级下册《布局谋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第二单元中的《孔乙己》一课,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所采用的布局谋篇方法。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我”为主线,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孔乙己悲惨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其中,对于“孔乙己”断腿前,采取了“片段组合”的方法进行描写,包括:众人取笑孔乙己又添新伤疤、众人嘲笑孔乙己考不上功名、为自己偷书做辩解、教小伙识字、给小孩分茴香豆,通过这些生活片段的描写,将一个迂腐不堪死要面子、穷困潦倒、好吃懒做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再让学生以《在路上》为题,仿照《孔乙己》的布局谋篇完成写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了。
三、模仿修辞手法
在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等。初中生写作常常因为生活阅历不足等原因,在作文汇总呈现“空洞平庸、言之无味”的现象。比如,在写记叙文时,大都是记流水账,语言枯涩、乏味,这样的作文不仅让教师在批改时毫无阅读兴趣可言,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能对语言及内容起到很好的修饰与润色作用,让文章变得更具有文学色彩。所以,在模仿训练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作文的润色与修辞上,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因社会经历和社会体验导致优美语言积累缺少的弊端。
修辞手法是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且生动的表达方法的集合。巧用修辞手法,能为学生的作文披上一层华丽的袈裟,让作文变得熠熠生辉。比如,七年级下册《木兰辞》一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理解为木兰到各处的集市购齐了出征所需要的所有物品,而并非是分别到东西南北四个集市买一个东西,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能在有限的文字内表达完备的意义,也使文字变得更加简洁、精炼,也形成一种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的结构,让文章变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味深蕴。互文是古诗词文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多次运用到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等,结合这一表达手法,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诗句,并以“我心目中的木兰”为题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装饰自己的文章内容,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四、模仿语言表达
新课改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是表达的基础,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难点。语言不通顺、颠三倒四等是学生作文中的通病。借鉴教材中的范文,对学生进行语言模仿训练是一条捷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模仿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和语言的逻辑法则等,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和语言表达的逻辑,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促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语言来完成作文。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在描写百草园乐趣时,有一段关于“冬日捕鸟”的文字描写,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九个动词的准确使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整个捕鸟过程,可谓非常传神,读来让人仿若身临其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点揣摩这九个动词,然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模仿课文,用一连串不少于5个的动词描写一个活动细节,这样通过读写结合,动词的使用,对学生语言的磨炼大有益处。
五、结束语
钱梦龙指出:“模仿是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以读代写的训练。”写字从“临摹”入手,同样,写作也先要“模仿”。恰当地利用范文,让学生在行文时,能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并逐渐地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和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作文教学中的“模仿训练”探讨[J].语文天地,2019(8):53-54.
[2]汤建梅.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