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的有效融合探析

2021-06-28 01:38郑丽琴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德育教育高中生

郑丽琴

[摘  要:高中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成熟,价值观、人生观初见雏形,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高中时期的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因高中生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德育工作的局限性等因素,使高中德育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高中生;教学措施;价值观]

中华民族具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精粹,不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信念和民族智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文明大量涌入国内,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促进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经典的文学、艺术等作品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质,更能够陶冶其道德情操,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一、传统文化对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能够有效的指导实践。在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会对事物做出不同的认知、选择和判断。可见,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然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内容,比如道家的无为思想,佛家的尊重戒恶行善思想,如家的中庸思想等。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文明推崇的真、善、美与现代德育教育具有相同的理念,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必定为高中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至今都注重礼义廉耻的教育,注重培养道德品质和个人修为,正所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道德品质直接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对人生的发展和作为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现阶段的高中德育教育中,强调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其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下,高中生能够不断的规范自身践行,进而使自身发展获得良好的提升。

3.有助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漫长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也是中华文化的魂。在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中积极倡导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高中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先进人物为楷模,以培养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敬仰之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1.发挥主观意识,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观点、作品中发现真、善、美,并产生效仿和学习的冲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增设道德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承认中华民族精神的美丽所在,进而能够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之中。在教学内容的涉及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职教,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实践到的规范。

2.开展文娱活动,发扬传统文化

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巧妙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等都会对学生的品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使其沉浸在优良的文化环境中,使得身心受到滋养,素养得以提升。在德育教育中,可以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的筹备、参与、组织等工作中弘扬传统文化。对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多种文化互动,将各类优秀的传統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活动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接受传统文化,并以传统文化为骄傲。比如,清明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纪念烈士的演讲比赛,学生自主搜集各种素材、撰写演讲稿、练习演讲等,在整个过程中不但会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增强对先辈的崇敬情感,还能够使自身获得精神的洗涤,能够在自我以及他人的演讲中找准自身努力的方向,使自我品格获得升华。

3.深入教材研究,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教材仍然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思想,并以此展开与现代德育教育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扩展和道德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动、充实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传统文化教育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话剧表演,体验古代人的衣着、语言表达和礼仪特点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比如脸谱、瓷器、书法作品等。增加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

总之,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加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十分关键。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能够带给高中生更加丰富的滋养和引导,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后连.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24):34-35.

[2]姚若聪.论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J].文渊(中学版),2020(7):442-443.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271200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德育教育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