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贞贞 华冬芳
摘 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数据驱动”的学科思维、多维度的专业素质、多样的知识传授方式等新能力。然而,当前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正面临着专业知识更迭加速、生源结构多元、进修渠道单一、实践动力不足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困境。因此,设定科学的能力标准、设计实施性强的培养方案、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举措是培养高水平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培养
基金项目:江苏省202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扩招与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B-a20200309)
作者简介:冯贞贞,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事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管理、教育管理;华冬芳,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5-0098-06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基于工业时代的商科教育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然而,由于传统商科专业既有的培养体系难以支撑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因此,新商科专业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学界普遍认为,与传统的商科专业相比,新商科专业在跨学科融合、数字经济思维和工具方法的应用、与产业发展对接的及时性及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1]。从学理上看,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必需的实践教学策略。在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职业品质、专业素养、教育素养、服务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基础素养、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个性态度以及内在动机等六个维度的能力[2-3]。而新商科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上述能力和素养之外,是否还应具备商科这一学科属性独特的能力要求特征,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知。
高职院校是培养新商科专业应用人才的主要阵地,而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新商科学科属性特征的基础上,厘清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分析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新商科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有效建议。
一、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要厘清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就不能脱离数字经济这一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架构有效教学意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术研究三个能力维度[4],还要嵌入新商科专业发展的实践需求[1]。基于此,本文认为,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是教师在课程微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与专业发展所包含的核心能力,分别为学科思维意识、专业素质和课程教学方法三个能力维度。
(一)“数据驱动”的学科思维
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应具备学科思维意识,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即要具备“数据驱动”的学科思维。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在改变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社会经济形态也随之改变。大数据已成为核心的生产资源禀赋,与现有的物质、资产、人才等生产资源禀赋一样在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悄然变化,新行业、新业态、新岗位层出不穷,各崗位对于商科人才的需求也正发生变化,各类人才,特别是从事商业开发、运营等领域的一线商业人员需要基于“大数据”开展各项工作。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既是知识层面的信息集合,也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工具和手段,还是意识和思维层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因此,要培养出适应市场所需的商科专业数据人才,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数据驱动”的商科思维逻辑及行动风格。有研究表明,具备“数据驱动”思维的高水平“双师型”商科专业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据思维方式,从而掌握娴熟的数据应用技能。
(二)多维度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为实现既定的专业教育教学目标所达到的基本心理水平、行为品德和知识能力的条件。与其他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宽度更宽、知识面更广,偏重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的过程,更关注学科实践的发展趋势[6]。随着市场商业模式的不断变化,颠覆性的市场模式不断涌现,商科专业人才的知识更迭周期大幅缩短,这就对商科专业职教教师提出了更专业的素质要求。因此,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多维度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主要包含商科专业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既有管理、营销、财务、税务等日常商科管理涵盖的基础知识,还包含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数据开发与应用知识。二是要具备动态的实践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商科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必须要随时跟踪、了解、掌握、应用新的知识,因为只有动态地掌握新的商科实践知识,才能具备教授高职学生应用商科知识技能的基础,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科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
(三)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
新商科“双师型”教师还需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即具备多样的知识传授方式。一般而言,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可通过文字、图像、影音等载体表现,而隐性知识则难以通过以上载体表述,往往是知识传授方的经验、心得,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运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传授。鉴于此,高水平的“双师型”商科专业教师需要创新知识传授方式,将显性的商科专业基础知识和隐性的商科专业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是要具备运用互联网开展知识传授的能力。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知识传授成为一种长期、常见的知识传授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空间距离,大大降低了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成本以及接受成本,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授,因此,如何保证互联网知识传授的效果需要新商科专业教师作进一步探索。二是具备建立易于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学习环境的能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会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研究表明,对于那些难以表征的、个人私有性的内容,是无法用强制的手段促使其外显和传递的,教师需要通过平等、尊重、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来充分沟通和对话[7]。
二、高水平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困境
高职教育管理者与实践者一直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8-9]。当前,对于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来说,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需要面对诸多困境,既要面临外部市场环境剧变引起的专业知识更迭加速的挑战以及应对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带来的生源结构多元化的变化,还要面临现有进修渠道单一、自身实践动力不足的现实短板。
(一)专业知识更迭加速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渗入到我们经济生活的每个环节,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传统的市场商业模式正面临颠覆式变革,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完整的市场模式一般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传统的生产要素市场中,市场模式持续的时间往往数年至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从发展、成长、成熟、衰退的时间大幅缩短,市场业态更迭周期加速,时间缩短到只有三五年。市场业态更迭周期的加速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储备宽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市场知识的需求变化趋势,特别是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然而,当前的新商科专业教师往往忙于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参与一线的市场实践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知识的储备深度。在实践中,由于市场模式变化时间的缩短,当新商科专业教师刚掌握某种模式、知识或应用技能时,市场中可能已有更为先进的替代性模式、知识或技能出现,导致课堂只能教授滞后于市场实践的商科知识与技能,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生源结构多元化
2019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高职院校的百万扩招政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这四类学习群体以下简称为“扩招生”)等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学习群体进入高职学校。相比较于传统的高中应届生源,“扩招生”在教育背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异质性,这也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在各个层面加快开展与扩招生源基础、生源结构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改革。
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方式要适时调整。新商科“扩招生”往往都是市场的一线员工,有淘宝店主、有私营业主、有直播从业者等,这些学习群体的商业经历要比教师丰富很多,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应届生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有效传授,这对新商科专业教师而言是巨大挑战。此外,“扩招生”处于边工作边学习的状态,他们还要兼顾家庭、社交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新商科“双师型”教师来说,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是保障“扩招生”教学质量的关键。二是教学方法要适时改变。由于新商科专业具有入学门槛低、有形技术能力要求低、就业渠道宽等方面特点,深受“扩招生”青睐,这也直接导致了新商科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有的只有实践经验,有的学历相对较低,有的已数十年没有接触课本,且“扩招生”在记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降低,要基于一种分散的知识基础结构展开教学,选择“扩招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教授方法对于新商科专业教师而言难度较大。
(三)进修渠道单一
本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各级层面都在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的进修培养工作,但进修培养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商科专业教师的培训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进修培训周期过短。单个项目进修培训周期短至一个星期,長亦不过数月有余,在如此较短的时间内让教师掌握相关技术的挑战很大。二是在进修培训组织上仍以集中授课、研讨会、讲座等形式为主。当教师作为学习者参加培训时,同一培训群体的学习基础、实践经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而师资培训部门选择统一教材、统一内容的培训形式,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教育类培训多,新商科专业类培训少。现有培训以教育类培训居多,针对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教师的培训项目相当少。
此外,对于新商科专业教师而言,高职院校推行的教师入企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的培养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参与共同培养新商科教师的动力不足。新商科专业的学科性质导致教师在参与到企业一线工作时,难以通过显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教师创造的价值,不像工科可以通过技术工艺优化、专利申报等方式表现。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为例,企业只有在确保没有市场损失风险的基础上才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项目,而教师在该类实践项目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有形”价值,因此,企业对新商科专业教师培养力度不大,缺乏积极性。二是新商科专业教师实践时间缺乏保障。新商科专业教师现在进入企业实践,都是以项目形式为主,繁重的日常教学、科研压力,很难让教师持续从事此类项目活动。由于教师缺乏充沛的时间保障,企业难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交给教师实施,进而导致教师入企访问工程师项目最终流于形式,企业敷衍了事,实践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
(四)教师实践动力不足
要提高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关键还是需要一线的新商科专业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实践和学习活动,努力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然而,大多数新商科专业教师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性不强,积极不高,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科学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多是围绕教师资格证之外的技能证书予以认定,而新商科专业涉及财务、行政、市场等多个企业岗位,渗透到大多数行业,且每个行业具有多种资格证书,这些技能证书含金量大小不一,选择何种证书作为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尚未明确,进而导致教师缺乏明确的实践学习目标。二是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正向激励不足。当前,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标准与其他类型的教师差异不大,主要选择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方式,但这种物质激励的幅度有限,“双师型”与“非双师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差异不大,部分教师认为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师实践路径有限。有培训需求的专业教师在培训渠道上主要依赖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有限的实践路径客观上增加了教师培训的难度,进而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正确的师资观是培养高水平新商科专业“双师型”师资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商科专业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师资观,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在“双高计划”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多层次协同发展,创新培养路径。
(一)设定科学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当前,横亘于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首要障碍是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统一。在实践层面上,由于商科涉及多个学科,简单地将取得某一种技能证书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各高职院校师资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学校学科特点和优势,制订“教师资格+教师职称+专业技能+专业经验+专业培训”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教师资格是指教师必须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专业技能是要求教师具备商科某一领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如大数据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专业经验是鼓励教师从事专业相关的项目实践工作;专业培训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
(二)制订实施性强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在职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对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缺失,在职培养方案的实施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详细规划教师入职后的培训计划,制订可实施的三到五年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包含培训类型、培训流程、培训周期以及必须达到的培训标准;同时,还要特别明确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必须要达到的专业标准。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师的培训有一定的差异化,在培训的中后期,要结合教师的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差异的培养计划,以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三)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实践技能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单单依靠教师自身努力以及教育系统组织的相关培训难以让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尤为关键。(1)通过资源互换,解决企事业的实际需求。针对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资源交换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譬如,可以通过提供实验设施共同开发项目,为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持等。(2)政府层面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给予企业积极支持。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税收、产品认定等方面适当倾斜。(3)选择向企业购买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吸引企事业单位中优秀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入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既可以是课堂培训、实践培训,亦可共同创业。
(四)完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商科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自我挑战、自我革新、自我发展,坚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发展目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制订新商科“双师型”教师的动态评价制度。要优化“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指标,合理分配教学、科研、实践三部分的考核比重,重点突出实践考核,强调项目實践过程的考核,特别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进行有别于普通教师的正向激励。二是完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动态进退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市场商业模式迭代更新速度大幅缩短,商科专业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掌握和了解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原有的“双师型”教师终身认定制度,在教师的每个聘期采取晋级、降级的动态认定举措,进而激发教师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和实践热情,以确保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华冬芳.新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7-11.
[2]俞亚萍,刘礼艳.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86-92.
[3]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9):96-101.
[4]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59-67.
[5]邹太龙,易连云.从“始于假设”到“基于数据”——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4):74-79.
[6]刘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保持与能力提升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21-23.
[7]辛继湘.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5):89-94.
[8]赵永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48-54.
[9]刘雷.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23):74-77.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he Ability Requirements, Training Difficultie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of New Business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ENG Zhenzhen, HUA Dongfang
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new business majors should have "Data-Driven" discipline thinking, multi-dimensional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new abilities in various ways of knowledge transfer. However, at present,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new business majors are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ability training, such as the accelerated chang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diversified structure of students, the single learning channel, the lack of practical motiv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high-level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new business majors by scientifically setting scientific ability standards, designing practical training programs, guiding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ers'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business major;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