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古城扬州瘦西湖畔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扬州最高学府——梅花书院,清朝桐城派文学领袖姚鼐曾任梅花书院掌院,其首次提出的“与时俱进”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从1980年在扬州大市首创职业教育起,学校一直传承先贤精神,高擎教改大旗,走在时代前列。2008年9月,经市政府统筹,学校搬迁至史可法西路15号,并更名为“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多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2014年,学校梳理了三十多年的职教经验,秉承“进扬旅商都是才,出扬旅商必有用”的育人理念,凝炼了“学校发展特色化、专业发展品牌化、教师发展名牌化、学生成才多元化”的“四化”发展思路,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大力倡导“潜能教育”。作为一所一直独立生存发展的三产服务类学校,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积极探索并对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要求,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航的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有很多特色做法值得挖掘和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本刊编辑部曹稳就相关问题对校长王慧勤进行了专访。
曹稳:王校长您好!据了解,贵校的“潜能教育”育人模式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报》和江苏教育频道等媒体多次予以专题报道,因而首先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贵校的“潜能教育”。
王慧勤:您好!非常感谢贵刊对我校的关注!说起“潜能教育”,我们可以追溯到扬州古老学府——梅花书院。书院“入礼门、走义路、树仁心”的古训,舍生取义的可法精神,无不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育人潜能。当前,中职生不仅存在学业提升的巨大潜能,而且存在做人、做事、人格和道德发展的巨大潜质。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服务业劳动者,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在素质与能力方面的新需求。立足当前中职生的群体特征及个性特点,聚焦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我校以多元智力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提出了以激发师生潜能为教育工作核心的“潜能教育”。
“潜能教育”是以中职生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其向上、向善、可塑性强的特点,以积极体验为主要路径,通过持续挖掘包括教学设施、教师素养等多方面的教育潜能,激发他们成人、成才的内在需求,引导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多年的潜能教育实践中,聚焦学生素质的发展,我校构建了潜能教育“五德”内容体系: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德育潜能——文化潜能养德,严格的行为规范挖掘德育潜能——行为潜能铸德,丰富的特色活动激发德育潜能——活动潜能育德,艰苦的技能训练发掘德育潜能——技能潜能砺德,科学的评价机制唤醒德育潜能——评价潜能明德。聚焦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校构建了潜能教育“五学”路径体系:“造名师”发掘教师潜能——教师潜能助学,“抓课堂”发挥教学潜能——教学潜能促学,“赛比拼”激发比赛潜能——比赛潜能励学,“兴研究”挖掘研究潜能——研究潜能导学,“拓资源”开拓资源潜能——资源潜能活学。潜能教育“五德五学”体系,已成为我校实现“四化”,激发师生成长潜能以及学校发展潜能的重要法宝。
潜能教育“五德五学”体系聚焦学生素质和能力,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持续深入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助力学生就业能对口、升学有出路、出国有门路,推动学生多元成才。在潜能教育理念指导下,要实现学生成长潜能的最大化,促进学生成才的多元化,教师必然倒逼自己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学校也基于此打造出一支名师队伍,实现教师发展的名牌化;拥有一批优质师资,并不断开发包括课程、教材、教学设施与设备等在内的专业资源潜能,必然能持续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发展走向品牌化;激发潜能,推动教师和专业的发展,促使学生多元成才,成就好一批批好学生,必然也成就了好学校。变潜为能,立德树人,这形成了我校潜能教育办学育人的职教特色,符合我校“四化”育人发展思路。
曹稳:从“五德”内容来看,潜能教育非常注重德育育人、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育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贵校是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因此想请您结合贵校的德育实践情况,介绍一下贵校的德育育人特色。
王慧勤:我校的德育实践特色在于“养成教育”。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养成教育方面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训练为主,通过促进学生可视的外在行为良性养成带动其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知行合一”理论告诉我们:“知”只是对道德的认知,“行”才是道德实践活动,光“知”不“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知”“行”合一才有价值。总的来说,精致的常规管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校以养成教育为目标的常规管理“五六七”工作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五有”,即“有校服”“有胸牌”“有书包”“有礼貌”“有形象”;“六位”,即“座位、餐位、车位、工位、岗位、床位”;“七抓”,即抓开学教育、抓法纪教育、抓精致打扫、抓激情早读、抓中午静校、抓阳光跑操、抓学生自省。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五有”内容。(1)有校服。在校上学期间,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全天、全身穿校服,简称“三全”校服,防止“二化”,即高年級学生不穿校服的“特殊化”,只穿校服上衣、不穿校服裤子的“简单化”。(2)有胸牌。从进入校园开始,按要求正确地佩带胸牌,团员佩带团徽。(3)有书包。我们要求学生上学要有符合要求的书包,同时要求班主任到班组织放学,在小结一天的情况后提醒学生把书包和作业带回去,确保其上学有书包,回家也可以学习。(4)有礼貌。结合“八礼四仪”及“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修订了学生礼仪规范,并在平时的教育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要求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学生的礼仪礼貌习惯。(5)有形象。学校明确要求学生不染发、不烫发、不理奇异发型;要求学生校内穿校服,校外也应着装得体,做到衣帽整洁大方,服饰朴素文明,确保我校学生的形象。“五有”基本要求由学生会干部和值班老师在校门口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登记,并交班主任培养,确保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二是“六位”内容。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六位”管理,强化岗位意识。“六位”管理具体包括:(1)“座位”管理。主要提出了教室的环境布置、卫生、书包和书本摆放、桌凳整齐等要求,核心是干净、整齐、有序。(2)“车位”管理。主要提出了学生校内推车、车库停车、车库卫生等的要求。(3)“餐位”管理。主要提出了就餐排队、安静就餐、光盘行动等要求。(4)“床位”管理。主要提出了学生宿舍文化、宿舍卫生、物品摆放、床铺整理等要求。(5)“工位”管理。主要提出了学生在实习室的要求,不同实习室的具体要求不一样。(6)“岗位”管理。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的要求。
三是“七抓”内容。(1)抓开学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都要举行为期十天左右的“军训暨入学综合教育”。除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内容外,还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开展入学教育。(2)抓法纪教育。我校十分重视法治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同时,也不断修订完善包含各种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手册》,强化纪律、规范的教育。(3)抓精致打扫。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学校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打扫卫生的包干区,称为“一人一责”工作。我们认为,通过认真完成“一人一责”工作,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并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第二,学生学会了打扫卫生;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4)抓激情早讀。为了培养阳光、乐观、向上的学生,学校在每天的早读课时间进行激情早读,并提出了激情早读的口号:读出精气神,彰显竞争力;制定了激情早读的标准和规范,概括为身体坐正、书本拿好、声音洪亮。通过激情早读,学生读出了自信,读出了精气神。(5)抓中午静校。住校生及中午不回家的走读生严格实行中午静校制度,不得出校门,一律在教室休息,可以看书、写作业,但不能发出声音影响他人休息。(6)抓阳光跑操。学生通过一年四季坚持跑操,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提高了执行力。学校的跑操工作也一直受到广泛好评,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7)抓学生自省。以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十八条例为依据,我校编制了《每日一省素养成长手册》,每生一本,每日一页,反省项目涉及30项内容,学生在“每日一省”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每周自评”,书写自评小结。自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行为走向规范,让素养持续发展。
养成教育“五六七”工作法以自律为基础、以自省为动力、以他律为抓手,在长期的工作中提升了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供不应求且就业单位的层次高,学校声誉优且发展前景好。我校连年被扬州市教育局表彰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学校被江苏省职教学会德工委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同年,被省厅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我校被省厅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同年,被人社部和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2017年,我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校。
曹稳:付出必有回报,贵校能获得如此多而高的荣誉也是实至名归!我注意到,您指出在潜能教育理念指导下,不但实现学生成长潜能的最大化,也倒逼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化成长,而学校也打造出一支名师队伍,实现了教师发展的名牌化。请您分享一下贵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
王慧勤:我认为,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最大财富,也是教学改革的最大主力。为了强化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效度,在教师发展与培养方面我校也启动了颇具本校特色的教师能力发展提升培养工程。
(一)增加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身体健康、专业成长、福利完善,因此我校实施了“三送五平台”的教师幸福工程,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1.三送——为教师送温暖、送健康、送快乐。(1)送温暖。我校为教师提供了免费的一日三餐,让教师可以安心上班。学校还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老师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能获得物质上的奖励。工会也经常组织活动,工会福利根据需求不断调整。(2)送健康。我校每年都为教师准备了项目齐全的免费体检,及时排查身体的隐患。此外,我校还为教师准备了较为完备的商业保险,这对教师来说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3)送快乐。我校通过党总支和工会为教师准备了各种文体活动和不同形式的团建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
2.五平台——即打造师徒结对平台、名师成长平台、培训培养平台、读书滋养平台、大赛推进平台,在专业成长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阶梯成长可能。我校为教师提供了从青蓝工程到领雁工程的师徒结对平台,让教师从进校起就有专业发展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树立不同的目标;提供从教学能手到苏教名家的名师成长平台,让教师的发展有延续性;提供从国培到校培的培训培养平台,根据教师的需求提供完整培训方案,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读书滋养平台每年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并发放教育教学类书籍,组织读书活动,让教师在阅读中成长;大赛推进平台通过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双创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不断让教师在大赛中获得肯定,得到成长。
(二)关注教师发展,全方位提升师能水平
1.打造“青蓝”与“领雁”工程,形成队伍建设梯队。“青蓝工程”主要针对教龄三年内的青年教师,通过师徒结对组成帮扶团队,促使青年教师快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规范”,理解并尝试践行“适合的职业教育”理念,逐步规范、提升其教学基本技能,迅速成长。“领雁工程”则是由学校市级以上名师和骨干组成的示范团队,辐射、培养影响校内各教研组的教师,打造骨干教师成长梯队,增加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形成自我发展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成长、成才。
2.开展“三课”与“三说”活动,强化教师素养。为提升教师发展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高规格发展这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我校进行了“三课”“三说”师能提升专项评比活动。“三课”评比分别为备课、上课、说课。“备课”评比比教学设计能力,让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按模板要求备完一节课(无网络环境)。“上课”评比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由选手上一节十分钟的微型课,现场打分、亮分。“说课”是说选手本学期开设的公开课,分别为说“科研”,主要用课题沙龙形式分享课题研究心得和成果;说“设计”,主要由教研组围绕教学大赛进行讨论,研究教研质态和成果;说“心得”,主要看教研组专著理论学习质态和成果。“三课”“三说”都是先进行教研组组内专题学习、研讨、分享和评比,最后择优派出选手进入校级评比活动中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让更多的老师分享教研组教科研成果。每项评比都由省、市知名专家实施分档评比,将评比结果纳入学期考核,倒逼并形成教师发展内驱力,让教师在研讨中发现差距和问题,在研究中获得感悟和提升,更会上课、听课、评课,不断提升自己的师能水平。
3.聚焦课堂阵地,打造优质职教金课。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聚焦课堂阵地,扎实开展“活力课堂”探索研究活动,积极探究中职“活力课堂”的意义与实践价值,明确“活力课堂”的特征和导向,通过专家引领、大组教研、小组磨课,借助微格教研的方式,通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和研讨教学流程,强力打造职校金课,并将老师们的成果积极面向省内展示。
4.引进第三方督导,精准把脉师能问题。学校十分重视每年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从2018年开始,学校校长室提出聘请校外第三方督导团队进校进行课堂教学督导。这支团队由来自普教的省特级教师、教研室主任、兼职教研员、市县学科带头人组成,对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此项教学督导经过2018和2019年两年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形成一项制度,逐年修订并纳入学校的教学督导体系。该项全校性教学质量评估活动适应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与重视。
5.精准规范系列,提升校本教研质态。近年来,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师能水平,我校每年都会利用暑期和寒假围绕“适合的职业教育”这一主题,举办系列化校本培训,解决近期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培训的主题化、系列化、精准化,切实做到培训为教师蓄力、助力。我校坚持“适合的教育”理念,探寻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在构建活力课堂、打造教学团队、开展主题研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效;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在发展中形成团队,在团队共生中寻求发展,进而收获职业幸福感。我校也被江苏省教科院评为“2020年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曹稳:所谓“名师出高徒”,所以贵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供不应求,享有良好的社会口碑。您能介绍一下贵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吗?
王慧勤:好的。我校是一所三产服务类学校,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江苏现代化服务业转型升级,所以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我校创新了“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模三特”课程体系。
1.推行“三段三特三岗” (简称“三三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校各专业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为主题,以培养现代服务业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探索实践基础上,创新了“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校企双主体工作室”(由江苏省职业教育濮德锁导游名师工作室、国家旅游局张建大师工作室人员互聘、任务互担),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与岗位相关的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特色实践(三特),在三个学段(三段)中依次经历认岗、跟岗、顶岗(三岗)三个学习过程,实现从初学者到胜任者的蜕变。各专业借助平台对接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了解行业动态、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开发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特色实践。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具备专业特征、行业特征的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特色实践,全面提升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2.构建“四模三特”课程体系。学校紧扣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智能化等新业态,解构传统的以单一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模块+方向模块+拓展模块+特色模块(特色课程+特色实践+特色资源)”课程体系(简称“四模三特”)。特色模块由特色课程、特色实践、特色资源构成。特色课程主要为人文素养类课程。特色实践即特色技能实践课程,由校企共建“体验教室”“项目教室”“明星教室”:“体验教室”指校企双方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认识企业、认识岗位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认岗”完成对岗位基本技能的认知;“项目教室”指校企双方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将专业技能学习融入项目运行中,学生通过“跟岗”完成对岗位专项技能的集中学习;“明星教室”指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定制“顶岗”内容。针对部分优秀学生,校企双方还结合技能大赛要求,采用现代学徒制中的“双导师制”共建“明星教室”,打造“明星”学员。基础模块、方向模块和拓展模块中均含有与行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分学段特色课程、特色实践,而特色资源应用于三学段教学全过程。“四模三特”课程体系的实践,夯实了学生的学业基础,拓宽了学生的专业文化视野,强化了其专业岗位学习的实践,能多元合力、系统协同推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曹稳:实践证明,贵校以激发潜能、发展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导向的潜能教育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育人成效。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进一步发挥潜能教育的效用、实现“四化”发展理念,更好地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贵校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呢?
王慧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我校的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江苏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世界美食之都内涵建设,因而可以说“十四五”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领航学校”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运行机制,实施“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系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1.构建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模式。(1)搭建学校产教融合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学校将把产教融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结合学校“领航”建设,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逐步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四个一”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形成“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运行机制。(2)组织实施学校高水平产教融合型专业群建设。围绕区域产业链和产业发展新技术,学校各系部将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新专业的機制。针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布局,各大系部的专业集群将与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型校企合作协议,达成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共识。我校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共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学校产教融合型专业群建设。
2.分步推进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实践。(1)实施“引企入教”改革实践。学校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实施引企入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建设项目,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办学,推动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并组织落实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校内实训基地与项目建设。(2)有效落实产教协同人才培养实践。学校将开发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省级管理服务平台,制定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有效落实学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50%的要求。(3)加强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求,学校将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要求专业课教师定期赴企业对口的实践岗位进行实践提升。学校将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的18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择选4个优质基地,与企业共同打造“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3.推进产教融合平台与载体建设。以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为支撑,在职教集团的帮助与支持下,我校构建了扬州市电商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对接平台。在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将组织校内校外专家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进行顶层系统设计,为全市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将教学、生产、科研、实习、实训融于一体,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局面;同时,遵循新发展理念,为实现教育和产业在人、智、技、资等方面的集聚融合与优势互补,打造集实践教学、专业研发、行业生产和大赛集训于一体的教研训赛平台,推动产教跨界融合发展。
曹稳:感谢您为我们分享了这么好的经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专业性和高素养的人才,贵校“与时俱进”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潜能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良好素质的服务人才,为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相信贵校在新的机遇下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