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的价值突破、现实困境和策略建议

2021-06-28 01:00岑华锋
职教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计划区域经济

特约主持人:岑华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程师)

主持人按语:自国家“双高计划”提出以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的题中之意,但如何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专题紧密围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分别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专业群建设评价三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策略路径,试图破解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实践提供参考。

摘 要:“双高计划”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的关键发力点,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转型、社会民生和内在革新方面实现价值突破。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治理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和核心基础不强等现实困境。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区域内产业企业协同联动、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和机制构建、校企通力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专业群;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高校)研究课题“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与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20SCG298);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2019年研究课题“基于区域、行业经济特征的专业与专业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YGJ201901)

作者简介:岑华锋,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5-0032-06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同年3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发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正式启动。专业群作为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升级的新重点,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活力、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突破

(一)战略价值:以国情引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双高计划”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并且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經过近二十年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自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高水平专业群作为高职教育的优质特色专业,必须扎根于国情和区域特征,着眼于“中国制造2025”“中国现代化2035”、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与政策,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价值:为满足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助力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而在服务民生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功能则体现不足。“双高计划”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引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发展”,这个“融入”立意应该更加高远,不能仅仅局限于服务经济和产业。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促进区域社会多维度、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如传承非遗文化与技艺、创新民族传统工艺,或者面向社区和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等。拓展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能满足区域内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还能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三)经济价值: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协助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其服务区域经济的价值定位与之前相比也要有相应的突破和提升。高职教育曾被诟病定位不高,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一直处于追赶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为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主动应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诉求,从注重内部治理逐渐走向注重内外协同发展,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承担新角色,发挥新功能。除了精准对接区域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打造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之外,专业群还应成为区域内生产技术研究与创新的主体,其建设要分析与挖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应用性科研投入与成果转化,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高度契合和良性互动。此外,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还要承担引领区域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职责,科学研究未来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中长期规划指导。

(四)内生价值:在对接区域产业链中实现内生革新

我国职业教育在完成规模发展以后,开始转向办学内涵的提升。从示范(骨干)校建设、优质校建设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双高计划”可以看出,每个项目的建设重点各有侧重。国家示范(骨干)校建设以课程建设为基本内容[1],而“双高计划”则是以专业群建设为主。建设重点从课程转变为专业群,凸显了高职教育改革从聚焦于某个技能技术向统筹宏观产业发展的逻辑转变。当前国家重点强调的深化产教融合,其内涵也是产业与专业群的融合与对接。专业群与产业对接是一种等位对接,因为现代化产业都是以产业链形式存在的,单个专业建设无法全面对接整个产业链,而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可以打破封闭的、学科导向的专业发展模式,能够实现更加深度、动态和开放的对接与融合。因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抓住与产业链深度对接的机遇,聘请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人员对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形成科学、严谨的专业群,并根据产业实际需求重构与完善课程内容,在专业群内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专业群建设只有着眼于产业链进行内部革新,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更高质量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高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表征

经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高职院校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厚实的办学基础,“双高计划”中的高水平专业群更是各专业领域内教学与管理的标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国高职教育依旧处于攻坚克难的发展上升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与挑战,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及其表征,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代化治理水平不高

“双高计划”从遴选方案到扶持政策,都凸显高目标和高标准,如何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目标,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弯道超车,需要相关院校和专业群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专业群的组建不是若干专业的简单拼加,群内各专业之间应该形成有机互动与融合,在课程、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具有群建群享的功能。但目前关于专业群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专业群组建逻辑尚未有科学依据,很多专业群在组建过程中只是把各专业简单相加,没有形成深度的相互支撑和依赖关系[2],没有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进行内在逻辑分析和整合,久而久之将不利于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产教融合机制不够完善。专业群要实现现代化治理,必须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切入点,形成科学的机制与制度。但目前高职院校还是存在严重的“挂牌”式产教融合[3],专业与产业两张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还是靠人际关系维护,合作形式停留在协议签订、仪式举行、挂个实训基地(工作室)牌子等表面形式[4],缺乏体制机制的长效约束与管理。

三是专业群文化内核不够强劲。现代化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社会文化价值。专业群文化内核的建立可以激活专业生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缺乏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工匠精神”等专业素养虽一直被提及,但多停留在口号层面,基于实践的机理探索稍显欠缺。

(二)技术服务能力有限

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供给,另一个就是强有力的应用性科研与技术支持。但是从现有状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上,应用性科研与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支撑能力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用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欠缺。高职院校缺乏应用性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区域内企业更愿意选择信任当地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职业院校难以获得其青睐,如作为技术服务社会重要指标的横向委托课题,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存在巨大差距;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职业院校的职称晋升等评价机制决定了发表学术论文是高职院校的科研重点,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流程改进则不被重视,资金注入有限與教师研究偏离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应用性研究的缺失。

二是实践型专业带头人缺乏。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是科研与技术攻关的引领者,是职业院校服务产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人才引进以学术路径培养的教师为主,许多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经验[5];第二,高职院校的薪酬机制无法吸引企业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团队实力不济、稳定性不强、创新性成果产出不足,无法满足企业产业技术服务需求。

三是服务“三农”不够深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19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9.4%[6],如何高质量服务“三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但是从公布的高水平专业群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专业群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而面向“三农”的农林牧渔大类比较少。如何服务区域内“三农”,帮助农民脱贫,助力农民、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还需要高职院校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进行深度反思与改进。

(三)教学核心基础有待加强

经过20年左右的质量建设和内涵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可以看到教师素养、学生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等专业核心指标建设仍有待加强。

首先,专业群师资建设无法匹配区域产业结构。专业群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拥有具备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视野和思维的教师较少,部分教师甚至对区域产业结构不了解,专业群的师资建设落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7]。

其次,专业群所培养的人才层次无法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趋向跨界整合的复合型知识技能结构体系。但是,由于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融合互通与相互支持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培养高端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造成区域内高技术人才的短缺。

最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无论是教学模式创新还是课程改革,都不能缺少优质教学资源这一基础要素,它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石。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其中不乏优质在线开放资源,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开发机制,没有形成以专业群为组织单位的系统性、动态性的资源开发过程。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区域协同、内外联动,深度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必须融入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形成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共生共长的良好局面。

首先,要探索组群逻辑,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高度匹配。专业群的组建不仅需要突破以职业教育知识与技能体系为基础的内部建构逻辑,还需要避免“核心专业+一般专业”强弱分明的拼盘式建构方式,应该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进行组建 [8],实现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进而实现与区域产业的深度协同发展。此外,专业群的组建还需要关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所形成的新经济发展。

其次,要加强技术服务,以专业群建设引领区域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与支持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深入了解区域内企业真实的技术难点和痛点,加强校企合作科研与技术创新,加强应用性科研成果的研制与转化,特别是要主动参与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技术服务与支持。高职院校专业群要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引领区域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功能。

最后,要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互补互益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形成深度耦合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路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立足双方利益共同点,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实训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全方位、全要素的重构与整合,形成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

(二)文化引领、机制保障,加强治理现代化内功修炼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升区域服务质量,需要加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治理现代化理念主动加强内部建设,以文化定基调、以机制谋管理、以交流求发展,形成“一文化、两机制、三视野”的专业群区域服务策略。

首先,以文化为纽带,加强专业群与区域的内生联动。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加强技术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建设与积累,将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9],加强职业教育的文化积淀;在专业群内加强产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推广,与区域内合作企业联合营造浓厚的产业文化氛围,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文化融合体。

其次,以机制为保障,加强内部治理和质量保障。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与职业院校专业特色,设置内部治理机构,建立内部治理优化机制,统筹管理专业群发展,促进子专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此外,专业群建设还必须加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区域内企业合作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快速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

最后,形成立足区域、争先国内、迈向国际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立足区域、争先国内、迈向国际是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必然发展逻辑。立足区域是专业群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专业群建设必须始终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厚本强基,以区域产业需求激发专业发展活力。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专业群建设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树立国内专业发展标杆,向国内其他地区输出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技能人才。在国际化方面,专业群建设要立足国家“一带一路”等倡议需求,开展国际化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和技术的互帮互通,打造中国职业教育专业的国际特色品牌。

(三)校企共建、聚焦教学,落脚高职教育“三教”改革

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教师、教法和教材又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三教”改革为重要抓手,提高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首先,要提升专业群教师整体素养。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师素养的提高,要依托于团队化建设。专业群内各子专业教师应依据产业链内部结构进行跨专业结构化合作,通过科研协作、教学示范等方式促进彼此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支持。教师团队的组建还要充分吸收企业骨干,形成专兼结合的队伍结构。在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教师要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对区域企业技术难关的攻克和对社区或农村的社会服务。此外,专业教师还要定期进行轮岗轮训。

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专业之间内涵差异极大[5],各专业特色不同,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形式也不同,这要求各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在一般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为此,高质量的专业群建设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区域产业生产模式,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与实训场所,探索更加符合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更加适合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10]。

最后,校企合作建设新形态教材。教材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最重要载体,而专业群的教材更要求具有互通性、衔接性和迭代性。我国高职教育教材一直存在与前沿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无法满足专业群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新形态教材的出现为专业群教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其快速迭代性、合作编辑性、廣泛传播性等特点可以充分满足专业群教材开发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眼行业前沿技术技能,以岗位技能为出发点,与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行业特色鲜明、操作技能实用、方式满足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新形态教材。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范型及其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93-97.

[2]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7):92-96.

[3]黄德桥,杜文静.“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12):35-40.

[4]孟传慧.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下的校企合作助推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9(5):159-162.

[5]宾恩林.加强应用性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33-42.

[6]国家统计局.2019年年度统计数据[EB/OL].[2020-11-18].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7]陈超群.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湖南省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审视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5):155-160.

[8]李林.高職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7(8):76-79.

[9]武智,孙兴洋,赵明亮.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策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4):127-130.

[10]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5):72-79.

[责任编辑   贺文瑾]

Value Breakthrough, Practical Dilemma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s of the Service Area of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roject"

CEN Huafeng

Abstract: The "double high"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As the key point of the "double high" project, professional groups should achieve value breakthroughs i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ocial livelihood, national strategy and internal innov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dilemmas, such as low degree of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limited technical service ability and weak core foundation. To overcome the abov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fessional group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ulture and mechanism,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uble high project"; professional group; regional economies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计划区域经济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