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2021-06-27 20:39夏冰高博高春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运球篮球动作

夏冰 高博 高春明

课堂提问可以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1]笔者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总结、乐于表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问题开放,深度拓展

封闭性问题(有既定的、唯一的答案)常常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预期的广度和深度。在目常教学中,常见的封闭性问题中,一类是判断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另一类是有明确正确答案的问题,如,“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决定投掷远度的是哪2种因素”等。教师在提出这类问题时,学生的答案一般是一致的,回答完毕之后便不再繼续深入思考。

要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发出多元的内心体验,则需要巧妙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衍生分支问题,通过分支问题的不断解决拓展学习深度,最终解决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

如,《篮球运球游戏》一课中,当教师将问题设置为:“同学们,低运球快还是高运球快?”依据此前的学练经验,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都认为低运球速度快,在游戏比赛中全部采用低运球。而当教师将问题设为:“同学们,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运球方法吗?”学生的反应则多种多样,有的大力运球、有的单手低运球、有的双手交替运球,还有的学生开始更进一步的探究,思考运球比赛的胜利跟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提高运球速度等更深入的问题。根据教师设置的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学生在主动进行的运球活动中产生了多种内心体验,以自身体验和观察探究开放性问题的答案。

二、系统问答,逻辑清晰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一定的逻辑主线,并将问题串联成问题链,只有将问题系统化,将事物的几个面连接呈现出整体性,才能有效唤醒学生以往的经验,并将经验融入到新的学习中。

如,在《篮球3传2抢》单元中,教师针对篮球3传2抢的各种场景分别对传球方和防守方提出驱动问题,再对出现的不同场景设问,将不同角度的问题编织成“问题网”,以问题的解决形成学生思维的结构网,让学生学会整体思考,使学生的经验结构化。系统问答能让学生理清篮球3传2抢的整体脉络,使知识结构化(见表1)。

三、问题分层,区别差异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基础等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师统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如,有篮球爱好的学生对于简单的篮球知识和技战术在教师教授前已有了解,而平时很少接触篮球的学生则可能一无所知。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差异,提出问题:“二过一时进攻的2人该怎么配合?”很少接触篮球的学生就无法给出答案,甚至无从思考,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

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基于自己的经验探求答案,在探求的过程中使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在篮球传接球的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情,每次都提出不同层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触发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层级,在其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表2)。

四、指向本质,形成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一种知识学习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指向本质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形成迁移。问题指向运动项目的本质,才能让学生厘清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项目,有效形成迁移。如,针对抢篮板球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你会采用什么方式抢球?动作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并没有错,但是未能关注到抢篮板球“助跑—制动—起跳—空中动作—落地”的技术动作的本质结构,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抢球的空中动作上,仅仅针对空中动作环节提问,只能解决在起跳同等高度的情况下空中抢球时如何占据优势的问题,而不能引起学生对抢篮板球整套动作的持续深入探究,即使有效地掌握了空中动作,还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决定抢篮板成功与否受到抢篮板者起动的时机、助跑的速度、起跳的时机与跳跃的高度等因素影响,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提问,而这些因素都是变量,故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不断尝试、持续探究,才能在不断失败与成功的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经验,探寻提高抢篮板球成功率的方法。

五、真实生成,回归应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虚拟的,在虚拟的情境下提问,学生很难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真实情境下生成问题,才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再回归到真实情境进行应用,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如,在篮球2打1的不同场景下,执教教师提出问题(表3)。问题1、2、3是教师针对进攻方从理解传球的目的、时机、方式进行的提问,让学生理解传球的内涵;问题4、5、6、7则是从进攻时遇到的几种不同站位与不同方式防守时的情况进行的提问。这些问题都是基于现实比赛的情况而自然生成,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让学生在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真正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后,再回归到该情境下应用时,学生会得心应手,此时再加大情境下的抢球难度,继续提问,如此循环反复,就会让学生不断探寻,让学习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提问艺术的功能和类型[J].教学与管理,1995(2);(26-27).

猜你喜欢
运球篮球动作
街头篮球文化
下一个动作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